哈尔滨:中国优质稻米之都
2018-08-23王滨
□ 特约撰稿人 王滨
2017年8月3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批准命名哈尔滨市为“中国优质稻米之都”,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至此,冰城夏都哈尔滨又多了一张骄人的城市名片。同时,这一称号的取得,也标志着哈尔滨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是欧亚大陆桥东北亚区域交通枢纽,素以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旅游闻名,上世纪30年代曾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全市幅员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9区9县(市),122个街道办事处、172个乡镇,常住人口1064万。哈尔滨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而且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全市耕地面积3056.2万亩,中、高产田、示范田占比逐年增加,农机动力1039万千瓦,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粮食单产高、总产多,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为主导产品,附以小杂粮生产。2017年粮食总产1331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7.7%,实现十四连增,用占全省不足五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的粮食,是黑龙江省内最大的粮食主产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省会城市。
全市有8个县(区市)是水稻主产县,占辖区12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区市)66.7%。 2017年,水稻播种面积848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2.8%,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9.5%;产量384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的32.3%,占全省优质水稻产量80%以上。面积和产量2017年比2007年分别面积扩大290万亩、产量增加150万吨。延寿、通河、木兰、依兰曾以种植圆粒粳稻为主,经过调整品种结构,现已大面积种植长粒香、稻花香品种,形成松花江两岸粳稻产业同步发展的局面。通河县粳稻种植面积120万亩,产量90万吨,名列各县市第二位,成为粳稻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
哈尔滨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位于北纬45度中温带、松嫩平原腹地、世界公认的三大优质黑土带上,独特的土壤、植被和气候,让这里变成了珍稀纯净的代名词,也是最佳的农业生产黄金带。黑土地广袤肥沃,黑土层深达40cm~100cm,氮、磷、钾等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含量极为丰富;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6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3.6℃,最低月平均气温-15.8℃,无霜期168天。哈尔滨日照积温高,年日照时数2244.5小时,常年有效积温2300℃~2700℃,加之农作物一季种植,生长期长,有利于粮食中营养物质积累;冬季冰封雪盖,成为除虫防害的天然武器,每年平均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是内地一般地区的1/3和1/2;江河水源无污染,近五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2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7.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松花江横贯东西,中小支流百余条,哺育滋养了近3000万亩优质良田。目前,区域内形成了以松花江、拉林河、牤牛河、蚂蚁河、阿什河、木兰河、大通河、巴兰河等10余条江河流域为重点的优质粳稻生产带。以五常、方正、通河、延寿为代表的哈尔滨优质水稻播种面积近千万亩,年产量超100亿斤,外销量达到70%以上。
优良的品种优势
“美酒胡不饮?饭香也醉人。”家喻户晓的哈尔滨大米,以其醇厚浓郁的米香和优良纯正口感而享誉全国,名扬海外。好米源自好稻种。多年来,哈尔滨市县两级水稻研究机构围绕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坚持不懈开展科研攻关,经过逐年探索、长期积累,立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培育出松粳18号、五优1号、五优2号等优质、高产、耐寒、抗病品种,凝聚北方粳稻营养特征,绿色优质,富含天然营养成分,米粒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粘性强,口感好,品种品质具佳。各县市大面积推广,促进了粳稻品种更新换代,成为哈尔滨粮食作物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
先进的栽培技术优势
方正县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1981年,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在方正县研究试验推广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获得成功,被国外专家誉为同纬度地区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引发了全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的重大技术革命。而今,哈尔滨粳稻种植进一步创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从扣棚育秧起步,现已向车间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尤其是实行粳稻产业化经营、订单化生产的种植区,统一选种育秧,统一向农户提供秧苗,仅育秧环节抢先农时7天,延长了生长期,增加了光和日照,提高了稻谷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并实现了对种子、土壤、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割、仓储等关键环节的严格把控,稻米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保证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现代化加工和仓储物流体系优势
哈尔滨丰富的粳稻资源吸引了大批经营者投资建厂,进军粳稻加工和仓储物流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经营规模化、企业布局集群化的发展新格局。全市现有入统粳稻加工企业517家,年加工能力1870万吨,占全省稻米加工能力的41%。哈尔滨市粳稻加工的主要特征:一是中省直、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粳稻产业发展实力增强。中储粮、中粮、北大荒集团、九三粮油、益海嘉里等中省直和外资企业,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哈尔滨建稻米加工厂,加入市场竞争行列。这些企业基础设施完善,工艺技术先进、综合利用率高、管理科学规范,是大型骨干生产主体,在稻米加工行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市区南部经济开发区出现了大企业聚堆建厂,比肩发展的哈南粮油工业集群。二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粳稻产业发展活力增强。社会民营资本投入稻米加工业,逐步改变了初始时期小米碾、小作坊的原始落后局面,代之而起的是中小型稻米加工群体,以新形象、新实力进入市场,产量和产值撑起了稻米加工行业的“领头羊”。民营企业依托产区、立足乡镇、机动加工,灵活经营,船小调头快,市场风险低,是一支不可忽视、不可低估、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力量。优质的粮源吸引了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华润集团、东方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的粮企纷纷落户;也培育出五常金福泰农业、金禾米业,方正秋然米业、新龙米业等一批本地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平房开发区、五常、方正、尚志等8处年加工能力在30万吨以上的稻米加工园区,这些企业基础设施完善,工艺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加工过程卫生环保,为哈尔滨优质大米的畅销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哈尔滨超强的粮食仓储能力在存储环节为稻米品质提供了保障。数据显示,哈尔滨现有粮食企业1378户,总仓储能力达1758万吨,潮粮干燥能力1202万吨,粮油日加工能力10.45万吨。哈尔滨积极推动香坊粮食物流中心、三棵树粮库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建设,粮食仓储库存能力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享誉华夏的品牌优势
哈尔滨是稻花香、长粒香等优质水稻品种的故乡,这一切赋予了冰城水稻优良的品质。多年来,哈尔滨高度重视大米品牌建设,经国家认证的绿色品牌达到119个。哈尔滨的五常稻花香米、方正富硒米、通河大米、延寿大米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五常大米、方正大米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放心米”等称号。
五常大米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四项桂冠于一身。在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哈尔滨大米荣获“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等荣誉,再次印证了哈尔滨大米的好营养、好品质、好口碑。原国家粮食行业协行会长白美清曾赞誉哈尔滨稻米“粒粒珍珠碧,方圆十里香,营养丰富,芳香爽口,可与泰国香米媲美,誉满华夏,这是全国粮食界和消费者的共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五常得天独厚,山好、水好、土好、气候好、品种好,最突出的是生态环境好。五常大米就是五好大米。”哈尔滨大米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城市,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体系,并远销北美等地区,受过广泛赞誉。2017年,哈尔滨被授予“中国优质稻米之都”荣誉称号,哈尔滨稻米已经成为彰显绿色生态品质优势的一张靓丽名片。
购销两旺的市场优势
自从粮食购销全面放开后,哈尔滨地产优质粳稻始终实行市场调节、高于保护价收购,收购方式大体三种类型:一是用粮企业经营商到农户登门收购;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按订单收购;三是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包购包销。随行就市收购价平均每市斤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0.15元,优质粳稻不愁卖,不憋粮,受益多,产生了优质优价经济效应,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优质粳稻全部随行就市销售,粮库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根本收不上来。五常市粳稻合同订购率达到50%以上,全市粳稻实现当年产销平衡。
哈尔滨地产大米基本以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多渠道、多层次销售为主,形成了市场网络体系。从本埠市场看,已建成香坊、信义、哈达三处大米批发交易市场,各县市农贸市场粮油区基本以大米交易为主,各大型超市设大米销售专区(柜),粮油连锁店、仓买店、专卖店星罗棋布,遍及城乡,多元化销售主载体发挥了市场前沿阵地和社会服务窗口作用。从外埠市场看,企业在全国30个省市区建立合作伙伴、代理商、代销点,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哈尔滨优质大米走进了当地粮油市场,还进入了香港市场,五常宏盈牌稻花香米、方正绿宝石牌富硒米、秋然牌清香米进入了西藏日喀则市场。五常稻花大米闻名世界,方正大米远销北美地区。2014~2016年,平均销售大米4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额240亿元以上,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粮油市场稳定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也为国家和企业积累了利税财富。
质量追溯体系优势
手机扫一扫大米包装上的量子云码,消费者就可轻松实现对所购大米的品种、产地、生产加工以及包装等全过程追根溯源,真正解决大米终端信任危机,使哈尔滨的优质稻米从源头到终端都能做到名副其实……由哈尔滨中米科技投资集团、深圳劲嘉集团和华大北斗三方参与的“哈尔滨大米北斗监管质量追溯体系”项目进展顺利,目前,20万支量子云码正在进行从科研到落地的转化,预计首批哈尔滨大米将于7月面市销售。
“都说哈尔滨的大米好,我们有五常大米,还有延寿香米、方正富硒米以及通河的原生态米,如何真正体现哈尔滨稻米的品牌价值,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所购的究竟是不是哈尔滨大米。为此我们整合了中米集团的包装、团队、米商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劲嘉集团智能包装的研发优势以及华大北斗成熟的北斗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了哈尔滨大米北斗监管质量追溯体系,目的就是让哈尔滨的每一个大米品牌,每一款大米产品都拥有一个专属身份证,实现万稻互联、一品一码战略,这一战略也将解决哈尔滨大米终端信任危机,提升哈尔滨大米的品牌价值。”谈到打造大米追溯体系的初衷时,中米集团董事长卢新宪如是说。
据卢新宪介绍,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产品已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此次的北斗监管质量追溯体系的落地实施将采取陆、海、空立体溯源,由点及面,分步实施的策略。首先,以哈尔滨市作为切入点,将全市稻米生产基地纳入北斗定位监管区。同时,区域内所属稻米生产企业和品牌全部实行一品一码,即一个产品一个量子云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原产地鉴真溯源。哈尔滨产区推广成熟之后,监管区范围将逐渐覆盖东三省,将东三省大米企业、品牌全部纳入北斗监管系统。
据悉,如今已有66家企业加入哈尔滨大米北斗监管质量追溯体系,主动接受全过程“追根溯源”。同时,中米集团还将在9月底前,在全国落地30家哈尔滨大米直营仓。
青山藏宝、沃土育金,造化之美和耕种之风的匠心独运滋养出哈尔滨稻米的一世芳名。充沛的日照、纯净的水源、优良的品种、肥沃的土地、先进的栽培技术、完备的储存加工孕育了哈尔滨优质绿色的有机稻米,香糯润滑、绕口余香、盛名远播。哈尔滨——中国优质稻米之都的桂冠也将在岁月的积淀中名扬天下,誉满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