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黑龙江优质粳稻口粮保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8-08-23黑龙江省粮食局调研组

黑龙江粮食 2018年7期
关键词:口粮粳稻稻米

黑龙江省粮食局调研组

为适应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的“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等重要论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龙江振兴发展第一大支柱产业的重大部署,我们结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围绕把黑龙江建设成国家优质粳稻口粮保障基地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蹲点调研,召开市(县)政府部门以及种粮大户、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加工和产业发展等情况。现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黑龙江建设国家优质粳稻口粮保障基地的基础优势

稻谷是我国的重要主粮品种,我国人均年消费97公斤左右,全国一年消费1.7亿吨。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让全国的广大消费者吃上黑龙江优质、健康、安全的粳米是我省发挥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的内在要求。黑龙江开展优质粳稻口粮保障基地建设基础扎实、优势突出:

一是自然条件好。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开发较晚,现有耕地2.3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机械化水平高,降水充沛,光、热、水同季,适于农作物特别是粳稻生长。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地,无污染的江河水,使龙江粳稻品质优、口感好、绿色健康,大米“透、香、润”,还催生了“鸭稻”“蟹稻”等浓郁芳香独特品牌。

二是品种技术优。知名的“稻花香”“五优稻”系列品种、绥粳系列、哈粳系列等优质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工厂化催芽、大棚育秧、生物技术扑虫灭害、鸭蟹稻共育、绿色有机的水稻基地保证了水稻优质健康的品质,加之机械收割、天然低温储藏等国际先进加工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大米的营养和口感。

三是产业基础强。2017年,全省水稻(粳稻,下同)实际总产量614.5亿斤,占全国粳稻总产量46.4%,与我省具有明显竞争关系的江苏、吉林、辽宁、安徽等其他主产省粳稻总产量基本持平(合计约632.5亿斤)。全省实际加工水稻245亿斤、加工转化率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9.4亿元、利润5.9亿元,纳税2.3亿元。

二、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和有利机遇

近年来,我国稻谷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居全球之首,均占全球约30%,近年来在全国稻谷口粮消费中粳稻消费量呈现上升态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粳稻口粮消费比重和总量还将加快提高。随着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我省粳稻产业呈现稳步健康发展态势。2018年我省粳稻生产预计继续稳步发展,一季度全省水稻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78亿斤、同比增幅48%,产品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幅21%,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幅32%。特别是年加工能力30万吨及以上的龙头企业领跑效应凸显,加工量、工业产值、销售收入等指标占全省水稻加工业各项指标的30%以上,利润占比达到55%以上。我省稻米产业发展具有良好条件和机遇。一是政治保障有力。根据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的预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2亿。由此预测,到2020年全国粳稻需求增长旺盛,不会低于1500亿斤。稻谷占全国口粮消费量约60%,粳稻占稻谷口粮销费量约36%,且呈现上升趋势,粳稻日益成为保障全国口粮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国家粳稻口粮战略保障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出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等重要论断的实际举措,符合中央和国家重大战略要求。二是粮源保障有力。我省是全国稻谷生产和储存第一大省、国家重要粳稻生产功能区,每年粳稻产量的600多亿斤,扣除省内消费80亿斤左右,其余520亿斤左右用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我省粳稻产量在全国占比高,粮源供给保障能力强、增产潜力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黑龙江建设国家粳稻口战略保障基地,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稻谷生产功能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际举措,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粳稻强大生产能力、绿色生态观景条件、数量充裕粳稻库存等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粳稻产业生产、储存、加工等全产业链整体转型发展,更好地保障国家粳稻口粮安全。三是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省委省政府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做出的做好“三篇大文章”,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制定实施了《关于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度开发“原字号”的若干意见》《关于培育壮大“新字号”的若干意见》,《全省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方案》,《全省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稻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作为打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这一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第一大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对推进粳稻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做出了专项重大部署,组织全省实施重点专项推进并出台了系列相关支持政策措施。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水稻价格逐步与市场接轨,粳米消费需求增加,国家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更多实力较强的国内外大企业加快进入稻米行业,我省稻米产业优势更加凸显、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四是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与京津沪浙闽粤等主销区建立了长期稳定产销合作关系,五常、方正、庆安、泰来、通河等区域品牌大米和北大荒、金福泰、方正秋然等企业品牌大米营销取得阶段成效。我省大米销售市场初步实现辐射全国各地、且不断拓展和深化,在主销区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高。现代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水稻加工企业达到77户,位居全国前列,水稻实际加工量居全国第三位。

推动我省粳稻产业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粳稻口粮保障基地,还需破解一些重点难题。一是粳稻产量大、市场化外销难。全省每年需要外销粳稻520亿斤以上,由于种植面积大、分布地域广, 省内不同区域粳稻竞争力差异较大。南部、中西部产区长粒等香型稻米竞争优势突出,适合于经济发达销区省份高端消费需求,市场价格较高、购销比较顺畅。东部、北部产区普通圆粒稻米,虽然也具有明显绿色生态优势、适合于大众口粮消费,但由于数量大、运距长、运费高,加工企业原料采购成本与吉林、辽宁“东北米”基本持平,市场化购销难度大。2017年全省入统计企业市场化收购水稻169亿斤,国家政策性收购400亿斤(主要在佳木斯及以东地区)。二是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低。2017年,全省水稻加工企业1298户(规上企业507户),年加工能力924亿斤,产能利用率3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加工能力10万吨及以下水稻加工企业1170户、占82.1%。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少,众多中小企业订单经营、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营销、资源综合利用等创新投入实力弱,产业整体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高端品牌大米销量少,产业链条短和盈利低,优质优价竞争力弱等矛盾突出。2017年全省水稻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2.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市场监管和调控政策有待完善。我省优质粳米在主销区被当地粳米掺混和假冒,以及国家库存最低收购价陈水稻销售等问题,也影响了我省新季稻米价格和销量。综合分析,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向纵深发展,国内外市场加快融合,全国稻米行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我省稻米产业转型升级形势紧迫。

三、黑龙江优质粳稻口粮保障基地建设初步构想

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等重要部署,充分挖掘我省粳稻资源优势,支持我省稻谷“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将黑龙江建设成国家优质粳稻口粮重要战略保障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优质稻米产业,1-2年内推动全省水稻市场化收购率增长10%以上、销售大米200亿斤以上,到2020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优质稻超过90%,年实际加工水稻达到420亿斤,加工转化率达到7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一)巩固提升优质粳稻生产能力。加大适合我省的新品系稻谷培育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着力扩大我省优质粳稻的规模化种植发展基础。引导传统优质粳稻主产区按照“优质粮食工程”的总体部署,开展“中国好粮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其他粳稻主产区借助收储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结合各区域实际条件,引导农民紧跟市场需求,调优粳稻种植品系,减汰市场价格竞争能力弱的普通粳稻品种,着力扩大优质粳稻种植区域。鼓励种植农户(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开展“订单式种植”及“产、加、销”一体化种植销售模式,为做大做强我省优质稻米加工产业提供可靠的原粮供应保障。

(二)提升专业化优质粳稻收储能力。充分发挥我省冬季寒冷和夏季干爽、温度较低等自然优势,结合落实国家粮食去库存工作的整体部署,整合优化稻谷库存区域布局和改造仓储物流设施,开展粳稻原粮“反季节”销售。鼓励省内稻谷收储企业与省内外稻米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稻谷低温雪存等先进技术,建设“低温仓”“恒温恒湿仓”,开展绿色节能保质粳稻储存基地建设试点示范。在我省粳稻主产区打造一批稻谷标准化低温储藏中心,为参加优质粮食仓单交易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水稻加工企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的仓储服务。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稻谷烘干、收储能力和作业、保管水平,实行分级分类、专收专储,提升稻谷原粮的质量品质保持能力,实现优质粳稻原粮的全年均衡销售供应。

(三)推进发展稻米产业集群。依托水稻主产区、产业园区、大型加工企业、关键粮食物流节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现代稻米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加快重点园区转型升级,整合仓储、加工、物流、贸易等功能,完善质检、研发、信息等服务平台,吸引稻米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入园发展,依托园区实现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促进产业优化布局、集群发展。支持有终端市场营销实力的龙头企业和较大规模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紧密连接、协同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稻米产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到2020年,以年加工30万吨及以上企业为重点,全省打造1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的企业(集团)、20户主营业务收入5-10亿的企业(集团);按照“专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专品种加工、专品种销售”四专模式,每个主产市县培育3-5户年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

(四)提高稻米加工产业附加值。积极鼓励稻米加工企业采用“中国好粮油”“黑龙江好粮油”标准开发绿色优质稻米产品,采取“大包变小包”“小包变精品”等方式适应市场消费趋势。鼓励企业探索填补市场空白的稻米加工项目,增加功能性优质稻米产品供给,拓展中高端市场,满足多元化、差异化市场消费需求。加快稻米加工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系统建设,着力加强原粮收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流程的质量监管和溯源防伪措施,逐步实现对产品来源可追溯、生产可记录、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结合实施主食产业化工程,探索拓展粳米加工产品的发展方向,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和食品研发机构积极开发粳米主食系列产品,探索粳米二次加工产品对籼米二次加工产品的可替代性,全方位提升我省稻米加工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五)强化优质粳稻产品市场营销。一是开展“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专项营销行动。依托“黑龙江好粮油”营销联盟,通过组织参展营销、地推路演等形式,在主要销区和重点城市开展“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专项营销行动。着力提升“黑龙江好粮油”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占有率,全力打造“黑龙江大米”整体品牌,提升企业品牌营销能力和产品盈利水平,带动“卖的好”,倒逼“种的好”。力争用三年时间,把目标市场做深做透,将我省优质粳稻品牌、产品在重点销售市场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提高20个百分点。二是开展多层面宣传和品牌推广。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重塑黑龙江大米品牌,设计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体现稻米产业文化内涵的黑龙江大米标识。利用各类媒体在销区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通过精准投放广告,集中推介“黑龙江大米”的品质优势,将“黑龙江大米”品牌从“东北大米”模糊概念中剥离出来,实现“产品变品牌”。支持优质粳稻产区依托“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专项营销行动的品牌效应,组织开展区域品牌、重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市场营销推介活动,着力扩大“黑龙江大米”整体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三是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重点依托“黑龙江大米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黑龙江大米”直销通道工程。搭建“黑龙江大米”电商平台,建设低温成品粮“公共仓”,配套打造质量检验、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体系,降低我省好粮油产品进入销区的流通成本,形成面向销区市场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电商渠道。借鉴推广“天津模式”,支持企业采取自建或与销区连锁销售企业共建的方式,通过在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设立专柜、自助销售设备和建设社区直营店等方式,建立直达消费者的优质粳米销售渠道。

猜你喜欢

口粮粳稻稻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杨凌农科 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祖传“口粮”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