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和关节液IL-17的影响
2018-08-23许鸿雁吕志艳孙学娟刘海燕
许鸿雁,吕志艳,孙学娟,刘海燕
(1.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2.航天中心医院,北京 10003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病理变化主要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软骨下骨质致密、关节边缘形成骨赘等为特征,患者常表现出膝关节伸屈障碍、跛行、膝关节肿胀疼痛,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1-2]。西医治疗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会给患者带来机体排异反应、损伤脏器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因此急需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3]。随着中医对该病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4]。温针灸和推拿均是传统中医疗法,在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优势,但单用推拿时对患者的疼痛缓解作用不甚理想。本研究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5.6±2.9)岁;平均病程(4.8±1.6)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4.9±3.1)岁;平均病程(4.4±1.5)年。两组患者主要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
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X线片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40~70岁;病程>2个月者;单膝患病者;近1个月未进行相关治疗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急性膝关节损伤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者;病历资料不全者;依从性差者;精神病患者等。
1.5 剔除/脱落标准
未按规定治疗者;中途因不可抗拒因素退出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取俯卧位,用滚法和拿法按摩患者大/小腿后侧肌群,再点按委中、承山、飞扬穴;取仰卧位,用滚法滚患者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再点按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穴;用一指禅推法和掌揉法推揉膝关节周围;让患者屈膝90°,按压内外膝眼,用搓法搓膝关节周围,以透热为度。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取仰卧位,取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和足三里穴,用碘酊消毒穴位并脱碘。采用28号3寸(约100 mm)毫针在内外膝眼向后内斜刺入2.5寸(约83 mm),采用28号2寸(约67 mm)毫针在梁丘穴、阳陵泉直刺1寸(33 mm),采用28号2寸(67 mm)毫针在足三里处直刺1.5寸(约50 mm),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每穴留针30 min,在留针的同时点燃2 cm艾柱2壮置于针柄上,以穴位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度。
两组均治疗1次/天,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治疗4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
①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②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6]评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评分变化: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均分为无、轻、中、重度4个级别,分别记0~3分,分值越大症状越严重;晨僵≤1 min为0分,1~4 min为1分,≥5 min为2分;上楼梯、下楼梯、下蹲屈膝、行不平坦地面均分为容易、轻度、中度、重度困难4个级别,分别记0~3分,分值越大活动能力越差。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该量表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越疼痛。④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待测,同时抽取患肢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和关节液中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
1.8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能力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能力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活动能力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2.2.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2.2.2 治疗前、后两组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上/下楼梯、下蹲屈膝及行不平坦地面等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只能进行置换手术,但手术费用较高且多数患者预后不良,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较多[8-10]。因此,无毒副作用、无创伤的中医疗法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可。中医学中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膝痹症”范畴,认为人过半百,肝肾精血渐亏,致筋骨逐渐失养,易遭受风寒湿邪入侵,邪气行至关节,阻塞脉络,气血瘀阻,脉络不通而致病[11],治疗应以温经通络、荣养筋脉为主。
温针灸和推拿属于传统中医疗法,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佳,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推拿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解除膝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以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膝关节疼痛的缓解效果不太理想[12]。温针灸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回阳救逆的作用,可借助艾灸的热力对经络腧穴产生温热性刺激,达到致病目的[13]。本研究温针灸取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和足三里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内外膝眼,《玉龙歌》中有言:“膝头红肿疼痛,不能行,必针膝眼”,“筋急,阳陵泉主之”,阳陵泉主治膝伸不得曲、一切经筋病变、冷痹脚不仁等。梁丘为胃经郄穴,主治跪难屈伸、膝腰痛、足寒等疾病,在本穴进行温针灸可温经止痛、行气活血。《灵枢》中有言:“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诸穴合用温经通络、补益气血、荣养筋脉[14-15]。二者结合可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温针灸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和推拿的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优势[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和上/下楼梯、下蹲屈膝及行不平坦地面等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配合推拿可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效果显著优于推拿单用,与杜丽霞[17]研究结果一致。
IL-17主要由活化的Th17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能促进滑膜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破骨细胞活性,抑制软骨基质合成。研究表明[18-19],IL-17在膝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参与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并可加重滑膜炎症,破坏关节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配合推拿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降低炎性反应和关节的破坏,可能是温针灸可减少Th17的产生,从而降低IL-17的水平。
综上所述,温针灸配合推拿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