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饮冷热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30例*
2018-08-23王恒
王 恒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陇西 748199)
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发的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常见疾病,一般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1-2]。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3],急性脑卒中患者中29.7%~60.4%伴有吞咽功能障碍[4]。2014年3月—2017年5月,笔者采用五生饮冷热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0岁;病程0.4~0.7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1~71岁;病程0.3~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和MRI检查确诊;③年龄50~75岁;④患者及家属同意,自愿参加试验。
2.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有严重的精神系统疾病者;②年龄40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③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④治疗期间私自服用其他药物者;⑤扁桃体肿大或口腔溃疡较严重者。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五生饮冷热刺激治疗。五生饮药物组成:黄芪500 g,生附子30 g,生半夏130 g,生川乌30 g,生禹白附子30 g,生胆南星60 g,白芥子(炒研)30 g,麻黄45 g,辽细辛45 g,人参30 g,山萸肉15 g,防风12 g,茯苓15 g。治疗方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2 h,将药汁制成冰棒,剩余药汁储存于冰箱内;采用制成的冰棒轻轻在咽喉部(以前腭弓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的相应部位)左右滚动,同时嘱患者反复吞咽冷冻的药汁,每次5~8 mL,每次5~8 min,然后用棉纱布蘸取热的中药汤汁外敷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如此冷热交替反复操作,每次30 min,每日2次。
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核心肌群进行训练,包括腹横肌训练、腹直肌训练、腹内外斜肌训练、膈肌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最后采用门德尔松手法治疗。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4.1 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
按照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标准[6]。Ⅰ级:5 s内可一次喝完,无噎呛。Ⅱ级:5 s以上分2次喝完,无噎呛。Ⅲ级:1次喝完,但有噎呛。Ⅳ级:分2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Ⅴ级: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4.2 症状总积分
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6]进行评分。饮水呛咳、吞咽障碍症状消失,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为1级,计18~25分;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为2级,计26~35分;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为3级及以上,计36分及以上。
5 统计学方法
6 结 果
6.1 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对比
6.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相对增加,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报道[7-8]显示:中国现阶段临床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率达48%,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采用五生饮冷热交替刺激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刺激患者不停产生吞咽反射,可以使吞咽反射易于发生、吞咽动作有力,易于祛除体内风、痰之邪,起到冰火携手、解锁咽喉、化痰开窍、祛瘀除湿的作用。五生饮方中生胆南星燥湿化痰,对治风痰;生半夏专治胶黏顽痰及饮邪;生川乌乃破冰之物,专治阴寒冰伏;生附子益气破瘀,化阴寒坚冰,通阳;生禹白附子辛、甘,大温,疏散风寒。5种生药合用,能发挥破冰解凝、通阳开结、豁痰开窍、祛风除湿的作用。采用大剂量黄芪,因其“定中轴、厚土气、运中气”,可统领5种生药于土中,推动气机运行,调节阴阳平衡;人参、山萸肉可推动气机运行,增强机体生生之源和萌发之力;麻黄助附子通阳;防风助邪外达;茯苓、白芥子助君药祛痰除湿;辽细辛辛温,入肺、肾经,温肺化饮除湿。诸药合用,共奏破冰解凝、开结化痰、祛风除湿之效,对于本气先虚、寒邪直中三阴、寒热错杂、痰湿瘀浊阻塞络道的中风吞咽障碍有很好的疗效。李筠[9]研究发现:附子、半夏配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率达到 20.07%。
本研究表明:五生饮冷热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