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2018-08-22李海明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重建反思

李海明

摘要:大学的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未来人性境界的完善程度,也必然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我们通过反思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滞后,其目的是让大学的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达到有机的统一,从而使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育;人文精神;反思;重建

我国社会现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精神危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人都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这两者是否能够和谐发展,如果人文素质偏低,就会导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两者之间相互脱节,从而使得人类缺乏一定的道德认知,进而阻碍我国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大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提高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扬人文精神传统。

一、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反思

在近代以前,我国的大学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着人文教育进行的。在近代设立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并在“科学救国”思想的引导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来获取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学堂,其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抵御外侮的西方科技实学为主,从而使得人文教育在科技教育的遮掩下被忽略。同时又由于近代的科技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利益,因此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教育,而人文精神自然而然被冷落。人们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往往会不择手段地对自然进行改造,使其为人类提供服务,而很少有人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完善自我精神层面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开始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充斥着整个思想领域,人们主要以创造物质财富,满足物质欲望为追求,从而忽略了本质,使得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引领者,引发了人们的道德没落以及信仰危机。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西方国家便对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失衡进行了思考,而我国正模仿苏联斯大林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得学科之间相对独立,这种独立导致学校教育培养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种是不懂科技而具备人文素质的边缘人,另一种则是只懂科技而缺乏人文素质的空心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人类产生的重要影响,导致人们对科技的认识缺乏正确性,认为科技是万能的,从而只注重于科技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史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从目前来看,其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表面上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历史,但是在实际上,历史教育受到的冷落令人无法想象。在各个中学中,历史课程如同虚设,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少之又少。不仅中学如此,大学生的现状也是如此,各个高校对历史课时不断压缩,甚至于在许多政治教育、中文教育等专业,历史课程早已在必修课中失去了踪影。一般只有在全校性的素质课中才能见到一些历史课程,现在如果大学生进入大学生后所选择的专业不是历史,就很难再会接触到历史课程知识。近几年以来,大学市场越来越朝着功利的方向发展,因此使得很多大学把人文传统丢弃在一旁,将大学摆在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根据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从而使得大学生普遍的缺乏人文精神。

二、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在历史教育受到冷落,人文精神日趋衰落的现今,重构历史教育,召唤日渐逝去的人文精神传统,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更完整的“关注天空的人”,理应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是重建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前提。教育面对的应该是人们的灵魂,教育者应当用人文精神之石去点燃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火,教予受教育者所应该具有的自由、梦想、尊严、人格以及对未来幸福的追求。构建大学人文精神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强化历史教育。

大学的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往我们不习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设定人格的培养目标,不注意从社会环境方面去界定人格教育的价值作用,而是习惯从政治理念方面考虑教育对人的影响。结果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两个方面,都使人格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在价值难以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校历史教育不以发展新时代的人格为本位。历史教育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教学活动,自古以来对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均起着巨大作用,历史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教育视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又称为历史教育的工具功能;历史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强调把人作为出发点,把历史教育过程作为培养人的过程,因而又称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当前的人文教育正呼唤着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回归。要求历史教育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重建大学的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在价值层面上,要使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育与人文学科整体的改革发展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将其确立为大学这核心课程之一。历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历史教育最本质的反映。当代的中国大学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大学人文精神的关键。科学教育以求真为主题,人文教育则以求善为根本,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个方面,学习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只有这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为补充,才能称其为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正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最终归宿。

大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历史教育的价值意义便是健全大学生的人格。过去,我国从来不会站在心理的角度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作为培养目标,不习惯站在社会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人格教育的价值意义,从而使得大学历史教育忽略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历史教育是一个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一直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主要是将人作为出发点,把历史教育过程当作是培养人的过程,因此又称之为育人功能,而社会功能主要是将历史教育作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工具,因此要求大学历史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大学教育主要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大学生自由发展的权利,并注重文理的渗透;其次,是根据不同的定位侧重于大学生的不同发展,实现文理科在大学教育层次上的整合目标;最后,是尽量增加历史知识的教育,启发大学生高尚的品德,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殿堂,是探求学向,追求真理和终极关怀的地方,大学义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承担着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作为一所高等院校,要承担起这一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大学历史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来铸造大学的灵魂与基石,形成浓厚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和鲜活的人文精神特色。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将人从愚昧、无知、偏见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地思想。人文教育是处置落后和愚昧最好处方,而历史教育則是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程星.细读美国大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童世骏.大学的理念[A].杨东平.大学之道[C].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杜小真,等.大学,人文科学和民主[J].读书,2001,(12).

[4]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史(第八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5]赵亚夫,等.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重建反思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用镜头“重建”徽州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