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2018-08-22潘颍芳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关键词:背负式脱粒茎秆

潘颍芳

1技术内容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使用机械完成对成熟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果穗输送(脱粒、分离、清选)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

2技术规范

2.1河南的夏玉米成熟期一般在九月下旬,此时大部分玉米苞叶枯黄。籽粒变硬。籽粒含水率降到30%左右。收获顺序:要根据玉米收获后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玉米长势、成熟度、合理安排收获时间。一般欲播冬性品种的要先收整地。春性品种的后收。

2.2田间调查和附属设施准备

2.2.1确定机械收获地块,收获前要对待收地进行田间调查。调查的项目有:玉米的品种、自然高度、茎秆直径、成熟度、最低结穗高度、行距、倒伏率、果穗下垂率、含水率。收获玉米的倒伏率低于5%,果穗下垂率低于15%,最低结穗高度大于35厘米。含水率在30%左右。玉米种植行距为60-70厘米等地块机械收获玉米最佳。

2.2.2有沟渠和田埂的地块,要平出通道。以利于收获机的顺利通行。

2.3收获前,可用自走式收获机或人工先割出边道和卸粮通道,宽度要大于拖拉机和运粮车的宽度。

2.3.1带有秸秆还田机功能的联合收获机作业时,为了能及时掩埋秸秆,还要准备好化肥和施肥机械,耕耙机械;对带有秸秆切碎、收集装置的联合收获机要准备好秸秆青贮设施。

2.3.2收获方式的选择。河南省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在30%左右。机械收获时不宜使用有脱粒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2.3.2机具安排原则:自走式收获机应安排在种植面积大、品种一致、成熟期相近。地势平坦(农田坡度不超过8度)的地块。中型背负式和小两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应安排在地块分散、品种多样、地势复杂的地块,这种机型转弯半径小,机动性好。

3作业前对联合收获机进行检查调整

3.1外部检查。在收获季节到来前,要对机器进行全面的检修。先进行外部检查:看有无缺件,轮胎气压是否正常。分禾器、割台有无损坏变形、输送带有无断裂变形、各紧固螺栓有无松动、焊接部件有无开焊、传动三角带的张紧度是否适中等。还要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切碎机的刀片有无缺失和磨损、电器系统有无故障等情况。最后取下割台挂钩或割台升降油缸安全卡。

3.2试运转。在确定无妨碍运转的外界因素后。可以进行空负荷運转。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要先检查发动机的状况,加足燃油、机油、冷却水,然后断开工作离合器。插入电门钥匙,观察仪表、灯光和喇叭正常后启动。怠速运转一段时间。加大油门至正常工作状态3-5分钟,无异常,接合工作离合器,使玉米收获机转动起来。转动一段时间停车检查:轴承、皮带是否发热,液压系统是否漏油。有问题的部件及时调整或更换。最后接合行走离合器。空载行走观察。背负式联合收获机重点检查机组与主机在行走状态下的连接情况,带秸秆还田机的机组要检查刀片或锤片的数量、排列和磨损情况。还要检查万向节的连接,在机器升到最高端时。万向节的方轴和套管应能可靠连接。两万向节夹叉的开口应在同一平面。万向节花键套在动力输出轴上要安装到位并用销钉固定。

3.3调试。机组试运转正常后。要根据田间调整的数据对机器进行调试,这项工作一般在田间进行。

3.3.1扶导器的调整:结穗部位低。倒伏严重时。摘辊尖和扶导尖应尽量调低,摘辊尖低到不刮地为止。扶导尖接近在地面滑动;结穗部位高。无倒伏时,摘辊尖及扶导尖均应调高。扶导尖位置调整是通过它的扶导身的多孔联结板上的调整孔进行调整。

3.3.2拨禾链张紧度调整:通过张紧轮轴的前后移动来调整。在调整拨禾链张紧度的同时,应注意拨禾链的主、被动链轮中心平面不得偏移,并且互相平等。发现张紧链轮条不正常时,应检查拨禾链支架是否变形。链条张紧度的检查方法是用手拉链条松边中问至拉直时位移量,如果链条过松,夹不紧茎秆,就不能把未摘穗的茎秆准确地送入到摘辊进行摘穗。如果链条过紧,则容易夹断玉米茎秆或损伤机件。其间隙一般在2.0-3.0厘米范围内调整。

3.3.3摘辊工作间隙调整:茎秆粗,茎秆多且高,间隙就调大些。反之,应调整小些。早晚潮湿。间隙应比中午作业稍大些;收获乳熟期和蜡熟期玉米时,间隙大些,完熟期间隙小些。调整范围:两摘辊工作间隙调节范围在10-30毫米。一般在20毫米。转动手柄可以改变摘辊(高、低辊)之间的工作间隙的大小。如果大部分玉米果穗在摘辊中部摘下。而且损伤轻微。说明间隙调整合适。

3.3.4秸秆还田机限深轮的调整:轮胎站在玉米垄沟底。还田机下垂刀片端头应距垄顶5-8厘米,如过低可调整限深轮的高度。

一般而言,机械的调整幅度应能满足大多数生长状态玉米收获的需要。因此要求机手在调试机器前,首先看懂说明书。了解机器构造,熟悉各调整部件的作用和调整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合理调整。

4联合收获机作业的操作要求

4.1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不但要熟练拖拉机驾驶技术。还应有熟练的玉米收获机驾驶技术。有对行要求的驾驶员要熟练掌握对行操作技巧。防止漏收。

4.2严禁玉米联合收获机未进入额定工作转速时就前进作业,或未脱粒完时就减小油门,这样都会造成堵塞和脱粒不净的故障。

4.3作业中需要降低行进速度时。应首先将无极变速手柄置于最低的速度。若需换档,应摘档后让玉米联合收获机运转一段时间,使其内部作物脱粒完毕后。再减小油门,换上合适的档。

4.4工作中,驾驶员应注意精力,仔细观察地面情况,灵活操作液压手柄。使割台和还田机适应地块要求,避免还田机或青贮收获机的锤爪、甩刀打土及扶导器、摘穗辊碰撞硬物。

4.5在长势均匀的地块收获。要注意动态喂入量的调整,保持负荷均匀,防止忽快忽慢,严禁超负荷运转。

4.6收割机到地头时,应升起割台,只能降低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前进速度。不可降低发动机的转速。待茎秆和玉米穗处理完毕后,再减速转弯,进入下一个割道。

4.7果穗箱装满后要及时停止作业,粮仓卸粮时,要一次卸完,卸粮时不应降低发动机转速。否则会造成某些传动、传送机件的损坏。

4.8作业速度的确定:当作物较密、天气潮湿。作物秸秆较青时。应降低行驶速度或减小割幅。早晨或晚上类同这样操作。当作物较稀。天气干燥,应提高行驶速度。行驶速度的确定。由各机型的不同特点而确定。操作不当。或选择速度与环境条件不适应时,很可能造成堵塞,效率降低,或脱粒不净。造作无极变速手柄改变行驶速度时。应采取断续“点动”的操作方法。操作过急,易造成堵塞,冲倒作物和损坏零件。

5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分类

玉米联合收获机按动力配套形式分为: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与谷物联合收割机换装玉米割台的联合收获机、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5.1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又叫悬挂式,因整机悬挂在拖拉机上而得名,国内有两行和三行,这类机型只摘穗、集穗和秸秆还田,也称摘穗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为扩张拖拉机用途而设计的,它结构简单、造价低、视野好、能自行开道,无动力浪费,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存在问题是总体尺寸和布置受拖拉机的限制。另外连接和传动较为复杂。

5.2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这类收获机械集工作部件、发动机、底盘行走部分为一体,整体性号,工作效率高。根据功能不同又可分为摘穗(剥皮)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脱粒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前者具有摘穗(剥皮)、集穗、秸秆粉碎等功能,结构相对简单。后者具有摘穗、剥苞叶、脱粒、清选、分离、集籽、秸秆粉碎等功能。结构较为复杂。

5.3用谷物联合收割机换装玉米割台的联合收获机。为了提高小麦收割机的功能,根据我国的国情陆续开发出了一些玉米专用割台。如中联集团开发的可与小麦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玉米割台。这些割台有以摘穗为主,同时有集穗、秸秆粉碎还田等功能的,也有收获籽粒的。

5.4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牵引式玉米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紧凑地设计在一起。其行走动力靠拖拉机的牵引。收获装置动力由主机动力输出轴提供。整机偏置在拖拉机的一侧,横向尺寸较大。机动性差。不能自行开道。作业前需要先有人工清理出拖拉机行走的道路。这种机型目前除在一些大农场保留外,工厂已不再生产。

猜你喜欢

背负式脱粒茎秆
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的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不同器械和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柔性差速带式单株大豆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粒参数试验与分析
不同药械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示范总结
晚播对春玉米倒伏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