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析
2018-08-22赵小峰
赵小峰
摘要:本文笔者经过调研和深入思考,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也是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发展现代文明的需要,是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逐步满足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障碍;建议
1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民的全面小康才能决胜建成全面小康。只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现代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执行城乡二元政策。通过牺牲农业保工业。牺牲农村保城市,实施工农剪刀差等措施。完成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后来这一政策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造成我国现在城乡差异明显。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386199”部队留守,土地荒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已成为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缩小城鄉差距,解决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2全面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家庭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环境优美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老有所养,老少皆宜。全家幸福安康。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障碍
3.1乡村资源尚未完全开发。乡村资源与城市资源有很大区别。例如青山绿水,农村老屋。名胜古迹,乡土风俗等等,这些资源都是乡村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目前这些乡村资源,大部分没有被开发利用。
3.2乡村产业发展薄弱。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产业的振兴。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力量薄弱。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造成农村的产业仍然拘泥于传统产业发展。而且存在产业发展雷同、恶性竞争激烈等问题。
3.3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长期以来城乡投入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配套设施,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软件服务更是不能满足农村需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多重短板。
3.4各种人才缺乏。目前由于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复杂和条件艰苦,导致人才难留和流失严重。乡村的发展缺乏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和大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4.1科学顶层设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时期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根本还要靠中央正确顶层设计来深化改革。一是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实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6年。中央要求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三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核心是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明晰集体产权,盘活集体资产。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主要是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等。
4.2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农村三产融合不是一般意义的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简单叠加。其实质是农产品生产在第一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及其延伸的农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在同一农业经营主体下交叉融合,或者是在具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实现融合,实现农产品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推进农业延长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最终让农民更多的分享二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增值和收益分配。一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二是培育农村工商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引领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依托优质乡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养生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的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建立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让普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过程,分享产业融合收益。
4.3政府注重各项投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主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逐步消除城乡问的均等公共服务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一方面乡村的绿化、照明、道路、交通、供水、取暖、供气等硬件设施要健全。另一方面乡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软件服务要逐步完善。让人口在城乡都能享受同等舒适生活。一是政府要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实施向农村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及配套体系建设力度。让他们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建设。然后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引导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三是发展壮大各类农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兴办公益性服务项目比如居家养老、社区幼儿托管。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
4.4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出文明淳朴乡风。加强文化建设。既能通过提升农民的智力和专业能力,促使农村经济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又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领悟到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并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其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占领农村阵地。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站图书馆、体育场所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切实加大各种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力度,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推广、品种更新、市场开拓等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三是积极挖掘、整理本地的传统文化并加以继承弘扬创新,并让其吸收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借助具有鄉镇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林产品等载体,进而打造独具特色美丽农村特色文化。
4.5把握乡村发展规律,注重农村生态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农业农村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享受。还要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是要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让人们用绿色观念去思考、处理自己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动员民众经常直接参与保护环境。捍卫自身环境权益。二是充分吸取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把握自身的后发优势与良好机遇。广泛采用新技术、利用新能源搞好生态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环保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管理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农村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村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良好持续快速发展。
4.6抓住关键因素,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让他们能够有力的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研发更多的实用农业技术。指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有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伍。能够依托农民合作社和市场中介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联合起来。有效组织他们对接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从而成功进行市场营销。四是加大力度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培养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7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确保支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改革财政支农机制,通过“拨款变投资、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使财政支农资金“到村到户到人”,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优化财政供给结构。通过预算环节归并、分配环节协商、实施环节协作。推动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问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健全农业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补贴向现代特色农业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二是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型融资政策体系。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各类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出台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推动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发债、非公开转让股权等多渠道融资。鼓励利用外资开展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与管护农村基础设施。
三是研究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制定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积极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强化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增加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投入,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和乡村普惠金融。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银行机构网点业务向村(社区)延伸,实现村(社区)金融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