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器械和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2021-12-09杨燕周宇杰骆琴何信富方少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背负式吡蚜喷雾机

杨燕,周宇杰,骆琴,何信富,方少阳

(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褐飞虱作为迁飞性害虫在浙江曾于2005年大爆发,造成晚稻大面积减产,原因是气候适宜褐飞虱生存繁殖,同时噻嗪酮和吡虫啉的大面积滥用造成褐飞虱产生较高抗性[1]。自2006年开始吡蚜酮作为防治褐飞虱的主要替代药剂,为水稻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14年的连续大面积使用,依旧不可避免的使褐飞虱对吡蚜酮的敏感性逐渐下降[2]。三氟苯嘧啶作为新型嘧啶酮类化合物,虽然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但是唯一能抑制而非激活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化合物,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并且对同翅目害虫,尤其是稻飞虱具有良好防效[3-5]。

这几年随着劳动力的短缺和科技的进步,植保无人机防治面积逐年扩大,已逐步替代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成为种粮大户农田施药的主力军。传统防治褐飞虱除药剂的选择以外,另一个关键是在防治过程中加大用水量,而植保无人机用水量基本在1~2 L,仅为背负式或担架式喷雾机的5%左右。通过采用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喷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对褐飞虱的防治试验,旨在为褐飞虱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设在浙江省诸暨市暨南街道新南村,土壤为黏壤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甬优7860,667 m2用种量1.75 kg,2020年5月14日拌种,5月16日播种,移栽时间6月10日,密度为30 cm×18 cm。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沙图,先正达);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顶峰,先正达);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金烈,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濛花MH-D16-6);植保无人机(极飞P10)。

1.2 处理设计

以667 m2为施药单位,设6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T1、T2为20%三氟苯嘧啶8 g,分别进行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施药;T3、T4为50%吡蚜酮15 g,分别进行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施药;T5、T6为80%烯啶·吡蚜酮10 g,分别进行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施药。背负式喷雾机作业面积为333 m2,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6 670 m2,在褐飞虱卵孵高峰期施药。背负式电动喷雾机667 m2用水量30 kg,植保无人机667 m2用水量1.5 L,飞行速度22 km·h-1,作业间距3.5 m,作业高度2 m。

1.3 调查

安全性评价。观察药剂的安全性,有无药害并确定药害程度。

调查方法。每次用药前、用药后2、7、14、21、24、31 d进行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点调查10丛,每重复调查10个点,共100丛,记录褐飞虱活虫数,根据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及药械防效比较

田间褐飞虱虫量自8月12日出现卵孵高峰,对照区百丛虫量高达5 855头,除了处理2和处理5田间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处理百丛虫量都在1 500头左右,且均为1龄若虫,因此,试验选择在8月12日进行防治。

表1表明,T1和T2药后7~31 d的防效都在90%以上。其中,药后2 d,T1的速效性极显著高于T2;药后7 d,T1效果略好于T2,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21和25 d的防效均在98%以上,不同器械间的防效波动很小,差异不显著;药后31 d,器械间防效均有所下降,但依旧在95%以上,T2效果要好于T1,但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药后7~31 d,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药械、施药处理防治褐飞虱的效果比较

T3和T4药后2~7 d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的防效均不理想,药后14~25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施药,药后31 d两者效果接近。其中,药后2 d,T3、T4的防效均低于30%,植保无人机的效果略好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药后7 d的防效均不理想,T3防效高于T4;药后14~25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防效都在90%以上,极显著高于植保无人机;药后31 d,2种器械的防效降为76.4%和78.0%,两者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的处理在药后2、7和31 d无显著差异,在药后14~25 d存在极显著差异。

T5和T6药后2~14 d植保无人机防效要好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药后21~31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其中,药后2 d,T6防效为77.2%,极显著高于T5;药后7 d,T6防效高于T5,但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T5和T6防效相当,分别为95.4%和95.5%;药后21~25 d,2种器械的防效都在90%以上,背负式电动喷雾机防效高于植保无人机,但差异不显著;药后31 d,2种器械防效均有所下降,且T5极显著高于T6。总体上看,药后7~25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与植保无人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药后31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防效极显著高于植保无人机。

2.2 安全性比较

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的处理,在药后7、15 d水稻叶片均未见黄化、畸形等药害症状。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可知,当采用相同药量的三氟苯嘧啶作为褐飞虱防治药剂时,药后2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效果好于植保无人机,而药后7~31 d,两者效果相当。药剂选用吡蚜酮时,药后2~7 d和药后31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与植保无人机效果相当,但药后14~25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药剂选用烯啶·吡蚜酮时,药后2 d植保无人机效果要好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药后7~25 d两者效果相当,药后31 d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

比较3种药剂处理效果表明,以667 m2喷施20%三氟苯嘧啶8 g效果最佳,且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速效性好,药后2 d的防效为88.0%,药后7~31 d防效都在91.6%~99.8%,持效期长达31 d;80%烯啶·吡蚜酮10 g的效果次之,速效性低于三氟苯嘧啶,药后7 d防效为66.4%~79.1%,药后14~25 d防效在92.7%~96.1%,药后31 d防效降至76.5%~87.5%;50%吡蚜酮15 g的效果最差,药后2~7 d的速效性较差,仅为21.5%~38.5%,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时药后14~25 d效果较好,防效在92.2%~97.1%,药后31 d的防效降至76.4%,而使用植保无人机时整体效果较差,药后14~31 d防效为67.5%~78.0%。因此认为,使用三氟苯嘧啶或烯啶·吡蚜酮,在药后7~25 d,无论是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还是植保无人机,对褐飞虱的防效相当,且防效在90%以上;而使用吡蚜酮单剂时,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褐飞虱虫量较多时建议667 m2使用20%三氟苯嘧啶8 g或80%烯啶·吡蚜酮10 g进行防治,不推荐单用吡蚜酮。

猜你喜欢

背负式吡蚜喷雾机
浅析玉米栽培的喷雾机选型与施药技术规范
不同药械对小麦蚜虫防效及成本浅析
水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3WX—650型为例谈喷杆式喷雾机的使用
深施型变量式钻洞—液料施肥机的研制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森林病虫害防治喷雾机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条件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不同药械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示范总结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