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结合
2018-08-22罗可成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加速腾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比过去更多更紧迫的挑战。对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如何在新时期下实现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就成了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结合,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中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
引言
随着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高调崛起,中国人拥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物质条件,然而,在物质条件满足之后,很多人却感觉到自己失去了精神的归属,在这种状态之下,中国传统哲学就必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为人民提供精神的土壤。中国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结合进行了探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特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中,早已随着中国的特殊国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更适应我国的实际发需要。同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向马克思主义靠拢,更加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需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度结合,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结合的前提,就是要清楚何为二者的内在精神特质。
一直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的内在精神特质做过不同程度的阐述,但是总的来看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特质是多种积极因素的综合,是一套统一的文化体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指引着社会从集体到个人的这一角色转变、个体从思想到行为的这一概念转化。、
总的来说,马克斯主义的内在精神特质是以人为本,即“人本思想”。此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比较中也体现了马克斯主义的内在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真理和科学的不懈追求,谋求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幸福,这种科学的、批判的、具有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精神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正本清源
不管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都离不开彼此的参与,需要二者能够在现代实现内在的结合。这种结合不同于过去,因而就需要对其进行正本清源。
严格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能简单的和马克思哲学划上等号,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划分。马克思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建立的思想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者对纳克斯主义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同时,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也并不等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从内涵上来说,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是中国的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融合的现代化。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各种哲学思想相互间的交流碰撞必不可少,而这就要求中国传统哲学要秉承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得到精神在和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三、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新的阐述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随着西方哲学的不断传入而建立起来的观念,这种观念还处于十分粗糙的阶段 。中国传统哲学要实现现代化的良好过渡,就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量。而这就需要学界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阐述,让马克斯主义哲学变成现代的实践哲学。从而可以用现代实践哲学的思维范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以解决现代化中国人面对的种种问题。这样的一种演变过程,就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总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斯主义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都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教科书在对其的阐述上也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体性和主体性,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精神特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學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媒介作用。要想实现中国哲学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就必须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精神,让中国传统精神与之相融。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参与,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需要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媒介。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的中国化进程步履艰难,就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不能在这种过程中真正发挥媒介作用,导致最终国人精神上的迷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国传统哲学能否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国人的精神寄托,这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媒介作用。一直以来,中国人在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感受的确实精神上的背离,这种背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没有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后果。对于国人精神家园的重建,关键就在于要在现代化视域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进行的新的阐述,让哲学回归其本来的面目,从而解决今天的精神困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要想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彼此的媒介作用,实现彼此之间的内在结合,共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这是一个艰难的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余卫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1):24-30.
[2]杨伟荣,张方玉. 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结合——基于中介意义的交互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25-28.
[3]侯菲菲,林柏成,陈树文.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3):146-150.
作者简介:罗可成(19744年-),性别:男,民族:汉,湖北省天门市人,职称副教授,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