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8-22郑志立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

郑志立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是不相同的,不能一味采用正面说理的形式,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讲究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能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学习知识与德育教育两不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新大纲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一番话,指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内涵。因此,数学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适时进行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减法时,其主题图为2008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从榜中可以看出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的成绩而自豪。勉励他们从小立下志愿,长大后也能像那些奥运健儿一样为国争光。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出示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他精确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完成一道道习题,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得到德育教育。比如设计这样一个习题:小明从每月的零用钱中储存1元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多少元?如果小明每月捐款5元,一年下来,小明又捐款多少元呢?抓住此例,可以鼓励学生说:“如果我们都去学小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学生议论开了,举出全班36名学生,每月存5元,一年可存2160元,如果全校近360个同学都行动起来,每年就有777600元;如果全国近13亿人,每人月捐5元,就有78000000000元钱,你们想想可以建造多少所希望小学呀?……捉住此时机,又可以教育他们从小就应养成有“爱心”的美德,要有“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才能有效进行德育渗透。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在有些孩子,由于环境比较好,学习不认真,上课不专心听讲或搞小动作,学习是一塌糊涂。于是,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当教学中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让学生知道,光阴易逝,时光难追,告诫他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他们从小就要爱惜时间,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知识,懂科学的人,长大了报效祖国。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拿学习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应与课外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抓住一切有用的资源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这样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既能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不要把数学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要把握好度,因势利导,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马云鹏.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J].沈阳:小学数学教育.2003第2期.

[3]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4]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