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策略
2018-08-22林玉春
摘要: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我们可通过以下有效策略进行组织:设置情境,切入音乐脚本;故事转换,理解音乐内容;动作演绎,表现音乐元素;角色扮演,感受音乐特征。
关键词:情境;故事;动作;角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幼儿园音乐欣赏则是提高幼儿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本文就针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多元化组织策略进行梳理。
一、 设置情境,切入音乐脚本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对于年龄更小的小班幼儿,他们总是喜欢在游戏、生活的真实情境中活动。欣赏音乐就是在音乐中做游戏、做生活中他们会做的、乐意做的事。通过设置情境切入音乐脚本符合幼儿年龄特征,能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小班音乐欣赏《打蚊子》,就可设置真实的“打蚊子”的情境: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手拿打蚊子的道具拍子,当听到乐曲中的延长音时举拍子,当听到延长音后的急促音时打蚊子。如此这般,在真实“做事”的情境中,幼儿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音乐内容。对于中大班幼儿,在情境中切入音乐,更能让幼儿理解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设置“过年”的情境,用灯笼、扇子、彩带等布置活动室,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活动开始,组织幼儿谈话:过年时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接着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过年”的录像,提问:录像中是什么节日?人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这段录像少了什么?这样就很顺利地将《喜洋洋》的音乐切入。因有了前面的铺垫,幼儿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首活泼、轻快的乐曲,表现的是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或热闹的场所播放。
二、 故事转换,理解音乐内容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幼儿的思维水平有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果仅仅引导幼儿静听音乐,他们是很难理解音乐内容的。所以我们要借助参照物,将音乐内容转换成有趣的故事,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犹如在幼儿面前展现一幅幅逼真的画面,这样才能给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搭建一个桥梁。如大班音乐欣赏《小池边》,教师引导幼儿围坐在“小池边”,听着优美的乐曲,教师娓娓讲述故事:在一个神奇幽静的地方,住着一群美丽可爱的小孔雀。小孔雀们平日里最喜欢到水池边玩耍,它们用嘴轻轻地梳理翅膀上的羽毛,高兴时优雅地开屏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在清澈的水池边嬉戏,时间过得真快呀,太阳公公下山了,快乐的小孔雀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远……通过教师唯美的讲述,幼儿在体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孔雀美丽、优雅的姿态。
如果在音乐转换中,实在找不到有趣、适合的故事,那么也可以使用故事的变体,即散文诗来代替。如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就可引用优美的散文诗将音乐内容进行转换:水草摇呀摇,水草晃呀晃,水草长高了。一条小鱼儿游来了,两条小鱼儿游来了,许许多多小鱼儿摇着尾巴游来了。小鱼儿说:水草姐姐你们好!水草姐姐你们好!水草高兴得扭呀扭,长呀长,小鱼儿欢快地游呀游,转呀转。天黑了,小鱼儿和水草姐姐告别,开心地回家了。通过倾听教师朗诵散文诗,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水底世界的美妙意境,透过音乐仿佛看到了水草和小鱼儿间相互关心、共同游戏的情景。
三、 动作演绎,表现音乐元素
传统的音乐观认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表达方式就是静听与语言描述。但事实证明,静听音乐作品并进行语言描述并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只有采用“音乐即表演艺术”这一音乐本质观,走向伴随音乐作品的身体动作的自如表演与创造性表演才能真正说明幼儿理解音乐内涵的程度,而只有内化了的东西才能上升为能力。在幼儿园音乐欣赏中,动作演绎的目的是将乐曲的段落、乐句、风格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出来,让音乐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具体可见。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动作是激发幼儿理解音乐的手段、中介,所以动作应越简单越好。如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在听辨乌龟和兔子的音乐时,引导幼儿用双手在大腿上模拟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动作,当听到乌龟音乐时,食指向前伸直做乌龟的头,其他四指在大腿上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乌龟爬动作;当听到兔子音乐时,食指和中指弯曲在腿上跟着音乐轻巧地跳动。像这样带有乐曲拍感、句感、段感的身体动作表演,能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诠释音乐。
四、 角色扮演,感受音乐特征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扮演故事或情境中的角色,其实就是带领幼儿进行符合音乐作品元素特征的身体动作表演,不仅能让幼儿更深切地感受音乐特征和体验音乐意境,有时还能体现角色的社会性功能,达到社会性目标;或体现角色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性目标。如大班音乐欣赏《乌龟赛跑》,在幼儿熟悉音乐能用简单动作表演后,就可以分组进行配乐故事表演。幼儿戴上头饰,按意愿分成乌龟组、兔子组和动物观众组。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大胆地随乐用动作演绎角色特征。第一段音乐:扮演兔子的幼儿用活泼、轻快的动作表现兔跳;第二段音乐:扮演乌龟的幼儿用稳健、缓慢的动作表现乌龟爬行;第三段音乐:扮演动物观众的幼儿用欢快的舞蹈动作表现大家为乌龟的胜利而热烈欢庆的场面。随后进行互换角色,再次表演。如此分角色扮演,能让幼儿深切感受音乐的主题、结构、节奏、情绪等,并在表演中充分体验同伴间相互协作和扮演角色的快乐,增强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
音乐是心灵射向心灵的艺术。在活动中,我们应紧紧抓住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核心价值,即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感受音乐欣赏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运用多通道、多元化的组织策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自由、自在、自主地表达表现,提升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廣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高颖.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实施[J].教育,2015,(12).
作者简介:
林玉春,一级教师,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