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8-08-22李静

财会学习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预算执行高校

李静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高校的管理也越来越标准化。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增,不仅促进了一定资金的流动,同时高校的全方面管理运营也受到重视。然而据调查,我国众多高校的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债务问题逐渐出现、资金使用的方式不合理、预算考核机制不合理等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的预算执行绩效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指出构建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对该体系做出具体的研究分析。

關键词: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是在相关绩效的数据基础上,运用相关的评价体系,采取定性定量的多方式对预算的执行绩效进行客观评价。通常,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在预算绩效发生之前做好相关前期工作,工作一旦开展,要监控整个过程,随后对于工作的后期同样需要合理的监管,最终要结合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三方面因素对高校的预算执行绩效做出最佳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及评价结果。

一、理论简介

预算是指财政方面的收入与支出关系的一个计划,需要国家相关的法定部门的相关程序的审核通过。相关要求中包括了财政收入的途径及方式、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方式。经过合理的预算之后,可以由预算结果明显的看出整体预算的收入与支出的详细情况,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合理建议。预算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是一个多变性,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变化的参数。

预算执行是一个详细的完成过程,是对预算的具体方案采取措施,付诸于行动的过程。预算执行这一过程也是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步骤。一般情况下,预算执行包括了两种途径,一种是外界的操控,另一种是自我的操控。管理外部操控通常是指国家政府的高层管理对高校的预算执行做以监控,自我操控是以高校为主体的相关部门对学校预算执行的管理与管制。

绩效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方位评价,在经过一定的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案,设置出其可变性应对不同的情况,最终目的是对高校做出合理的评价。这种评价结果不仅是工作结束后的综合性评价,而且会对预算工作前以及工作完成过程做出一定合理的评价。

采取绩效评价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对相关单位的当前数据做以分析,同时对分析的数据可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二、体系构建研究

(一)体系构建对象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我国的各大高校,在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下,全方面的对各自的财政收入支出给出合理规划与管理评价。所以针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对象是学校各个部门的预算部分,及参与预算工作的主要机构。

(二)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更加高效科学的运行,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是根据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财政方面工作的综合性评价,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校的预算运行,为学校管理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为其他行业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完成后,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学校资金的运转,在减少开支的前提下提供收入,做好最佳的投资方案,为高校的全方位管理提供依据,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原则

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应对环境处境是多样化的,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与变化,进而做出相应的评价。因此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要考虑到多变的对象,不能仅是单一的构建评价体系,这种针对性过强的体系必定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它需要的是多方位综合性的指导评价体系,要能从各个时间各个阶段各个工作进行评价,达到精准而又不失联系,广泛而又不失具体详细的效果。

2.利益持久化原则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使用通常会导致一定的依赖偏向作用,往往会使得使用者关注当下的利益,导致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向性,只注重眼下更好更高的执行方案,进而忽略后续的发展,工作的延续后就会逐渐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从多角度出发,着眼当下又要考虑之后的进展,构建的体系要有长远性发展。

3.改善可变原则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所面对的受众不是一成不变的数据,而是根据不同情况会有稍微改动的数据。一旦构建的体系针对性太强,只能对某一类特定的数据做以分析,那么就很能做到全面综合的考虑,就无法避免一些随机数据,使得最终评价结果可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因此,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需要科学性可变性的构建原则做以指导,要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在变化中不断修改,构建好的体系可以更加科学全面的做出评价结果,同时对随机变化的数据也能做到更新完善的评价。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使得评价的相关依据指标的横向纵向有一定的可比性,即被评价的主体的当下评价结果不仅要能够与其自身过去或未来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被评价的主体的评价结果还要能够与其他同行进行科学性的比较分析。

5.可操作化原则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使用是广泛普遍的,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构建的评价指标不仅要达到评价的效果,还有考虑到实际存在条件的可行性。所以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不止需要完善全面,还有都在获取指标时候得到相应的信息。

(三)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构建者需要清楚的指导体系运用的受众者。在高校的绩效评价中通常会有学校自己、国家教育管理层以及学生。因此,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会存在多个方面。财政方面是指国家政府以及学校自己的使用,教育部门会参考相应的评价结果给于学校一定合理的教育费用。客户方面就是学生及其学生的家长,他们会参考评价的数据关注学校的教学情况、环境情况等等。自身方面是指学校自己设定的相关部门,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一定帮助。

三、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体系的构建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同样需要不断完善的制度來管理。国家相关的财政部门需要对高校的预算做好严格的把控,同时增加高校的科学化意识,帮助高校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要做到合理化,标准化,法规化,把要求说在前头,一旦出现违反的单位与个人,一定要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严肃处置相关单位人员。除此,还需要不断的制定科学性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与标准,使得各个高校有所参考,有所学习,从而探索、完善适应高校具体情况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多层次综合体系

高校的预算范围较广,不止有预算的计划和操作,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关系到诸多层面,需要得到各个层面的支持和监督,所以高校在构建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要考虑到各个群体,建立多层次综合化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才会有参考价值。

(三)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优缺点分析

常见的现行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有业绩评定表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等等,虽然适用性普遍,但依旧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目标管理法是一种导向性显著的评价方法,一般用来评估相关工作者的任务完成结果状况,这样可以督促工作者按计划高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对工作者的行为及工作状态很难监管,目标的确定会存在一些困难。平衡记分卡相对来说更加综合全面,可以将个人的目标期盼与单位的长久战略互相平衡,把平衡记分卡引入员工评定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工作的高效完成,提高绩效,实现战略目标。同样,这种评价体系也需要改进,它对单位的要求过高,信息化要求苛刻。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为了更好的完成高校绩效评价,需要结合多种评价体系的优点,综合制定更加优质的体系。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的管理高校的资源,合理的运用资金,对于高校的财务工作的完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一个科学多元综合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对一个高校的发展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春花.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工商学院,2017.

[2]黄思莹.高等教育经费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内容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7(03):122-124.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体系预算执行高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探讨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新思路
试论加强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