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22陈影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城市景观公共空间

摘要:当前城市景观建设较多关注于其形态的表现,与社会公众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还比较欠缺,同时,装置艺术不再以一种纯艺术般的中心论来向外发展,而是开始步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融入城市景观空间。艺术作品的塑造是当前装置艺术设计研究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装置艺术;城市景观;公共空间

一、装置艺术的含义

装置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展示艺术展示形式,它有别于其他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品,更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成熟的多媒体技术也参与其中,进一步丰富了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反映出未来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向。

随着装置艺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它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自身的独特性也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备受大众关注。简单来说,装置艺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装置所需要的“物体”,二是其所需要的一个环境或者说是地点位置,三是制作装置物品的艺术家。任何艺术品的诞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而装置艺术的出现更能反映出现代艺术的需求———与参与者的互动。

二、装置艺术的发展

装置艺术是吧马赛尔·杜尚的艺术作品《泉》作为为发端,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继而成为住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没有像其他现代艺术形式一样骤然而兴,骤然而消。它在世人的责斥、不解或赞许中的众说纷纭中发展。我国设计师和装置艺术的课题不断发展,装置艺术在中国从无到有,正是因为它的意义驱使它的发展。

装置艺术是通过对现实艺术品赋予新的意向运用错位处理来实现超越。后现代思维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将熟悉事物陌生化,将清楚的事物模糊化,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从而摒除大众思维的限制化、固有化及单一化的认知模式。运用错位处理,原本现成品的意义就被超越,而进人了观众主动参与的多元化的状态。

三、装置艺术在城市中的应用

(一)公众参与性

现城市景观中装置艺术最大特点是引起公众的广泛参与,它直接面对公众,为公众服务,呈现出幵放、民主、自由的特点。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题材崇尚自然,贴近普通民众,不再是过去的那种以宏大、庄严、神圣为基调的设计创作,而是生活化的、通俗的、近距离的创作风格;在内容表现上,也不再是刻意追求表现对象的理想性、典型性,作品显得平易近人,强调真实的反映大众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生活的原生状态,这也是城市景观中装置艺術富有亲和力的重要体现。

(二)增加趣味性

艺术作品的趣味性在于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感受到趣味的美感,并通过自身的理解和体会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与内涵。在面对一件装置作品时,物与空间共同构成的趣味性、吸引力是关键。物和空间的构成并不仅仅是依赖“形式”本身来打动观者,而是要通过“体验”从中获得趣味性来取得共鸣。这种体验基于“思考”,而隐喻和朦胧化的装置语汇,是要让“思考”本身符合生活中的逻辑,唤起观者内在的感受与各种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体验,而精神的契合蕴于这种“思考”之中。人类用语言来传达思想,用艺术传递情感。

当代艺术,特别是装置艺术通过物和空间的符号化,创造了新的语言体系,使得思想与情感得以交织,并同时传递给参与者,这时的参与者体验必须建立在思考与体验双重意义上。装置艺术除了本身所构建起来的“在场感”,它的用意还在于和观者的互动,以这样的互动来达到更有效的精神沟通,从而实现装置艺术表现的趣味性。趣味性在装置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以一种亲和力,使公众在新鲜、好奇的情绪下,深深被作品展示的视觉和感觉所吸引。它可以使人在获得互动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完全身心投入,自然而然地接受其本身所要传递的信息。装置艺术作品如以独特、新颖、生动、科技化的创作手法表现给观者时,他们往往会更容易融入其中,同时发生互动的表现后有一定的反馈行为,因而更愿意去参与其中。

(三)城市多样性

当代城市景观空间装置艺术的设计虽应有一定的主导功能,却可以具有多样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特点。由于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共享城市文明的舞台,它既

反映作为群体的人的需要,也要综合兼顾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的使用需求。同时,

服务于城市空间广场中的设施和建筑功能亦应多样化,纪念性、艺术性、娱乐性

和休闲性兼容并蓄。大众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活动,无论个人或是群体,都具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品格,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要考虑被多方因素。当独处时,只有在社会安全与安定的条件下才能心安理得地各自存在。如失去场所的安全感和安定感,则无法潜心静处;反之,当处与公共活动时,也不忘带着自我防卫的心理,力求自我隐蔽,敞开开阔视野,方感心平气温。

结语:

装置艺术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门类,艺术家们通过它展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等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主题,使创作者能够将精神性的审美意象转换为物质化的艺术形象。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模式创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激发人们的视觉联想,在理性与感性反应的不断变换中引发人们的思考,增加大众参与型的同时,继而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并为大众观赏方式提供了新的尝试与无限可能性,这种全方位思考交融,无疑是装置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段。

参考文献:

[1](德)沃纳·霍夫曼.现代艺术的激变[M].薛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社,2002.

[2]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69-72.

[3]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陈影(1994.05-),女,籍贯:开封,单位职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城市景观公共空间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探讨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对现代城市景观的影响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