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有效性的策略

2018-08-22覃肖桥韦承先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有效性培养

覃肖桥 韦承先

摘 要 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可,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谈得上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D43,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090-01

心理大师说过: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事实上,一个人的言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习惯是良好还是不良,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人生能否幸福等,都源于个人的心态。心态,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杠杆。素质教育焦点之一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中小学德育纲要》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要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下面,我们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小学生特别五、六年级正值青春萌芽时期,已开始对人生问题发生兴趣,常如饥似渴地向书本、成人、社会各方面求教,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人生的奥秘。但由于他们还不够成熟、不善于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往往思想偏激,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有效地解決好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致引起心理上的冲突和各种消极情绪;同时,又由于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导向能力,不能自觉地抵制一些不健康思想意识的影响,往往容易对人生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因而感到苦恼、彷惶甚至悲观失望。所以,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校和教师应把这项工作渗透到自己的全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除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外,各科教学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促使学生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他们正确地理解人生的价值,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养成不为身边琐事和私利所苦恼的习惯,节制自己的欲望,不爱慕虚荣,养成努力学习的态度和不断进取的作风。中学生一旦懂得做人的道理,就能正确地对人、对事,客观、全面地看问题,从而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各种心理偏差的发生。

二、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关爱

如果教师习惯“皱着眉头”看学生,难的“面带微笑”,对待学生不是批评,就是指责,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一些表扬和关爱,那么效果就不大一样。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爱护,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心中激起成功欲,产生一股持久的驱力。

三、让差等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培养自信心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差等生都有可爱、可取之处,有自己的“闪光点”。所以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尽量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材施教,全面分析,善于发现挖掘差生优点,帮助其树立适合自身能力的明确目标,这样,当他达到目标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能力做出乐观估价,培养起自信心。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给差等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欢乐中获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成就感,养成积极进取的习惯。

四、诚挚地关怀和爱护,促使差等生树立自信心

差等生更需要师爱,教师应多和差生交朋友,在日常生活、学习上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善于激发差生的情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感化教育学生,促使其树立自信心。做为教师,在关怀和爱护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有真正的关怀和爱护,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真诚关怀,严格要求,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促使其思想学习态度的转变。

五、激发差等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只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知识,才是自信心的有力后盾,做为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促其转化。我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家访,找出其学习跟不上的根本原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对于学生,尤其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能享受成功的看快乐。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我在制定各项竞赛活动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而是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六、注重纠正不良心理状况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便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

事实证明,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可,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谈得上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有效性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