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诗品》对沈约品评

2018-08-22谢盈红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诗品

摘要:作为文坛领袖、一代辞宗的沈约在《诗品》中居于中品,一些人认为钟嵘评价有失偏颇,更有钟嵘向沈约“求誉”不得而“报宿憾”的言论。笔者分析了《诗品》对沈约的品评,每一条均有理有据。钟嵘与沈约的矛盾只是文学观点上的分歧,尤其在声律论上的矛盾。《诗品》对沈约的评价相对客观,将沈约置于中品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诗品》;钟嵘;沈约

《诗品》是钟嵘所著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诗学理论著作与诗学批评著作,钟嵘利用品评的方式将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所列一百二十三个诗人逐一批评,可谓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沈约作为齐梁时代的文坛领袖,有“当时辞宗”之称(《梁书·王筠传》),居于《诗品》中品,有些人认为不合理,不仅如此钟嵘与沈约的交往是否影响到钟嵘的评价也称为历来所关注的问题。

一、《诗品》对沈约的品评

沈约位居《诗品》中的中品,《诗品》对沈约的评价是“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於范,意浅於江也。”

这里提到“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据《梁书·沈约传》记载:“谢玄晖善为诗,任彦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可见沈约的文章与诗歌都写的很好,但是诗歌不如谢脁,文章不如任昉。《梁书·沈约传》记载沈约著“《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矜,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根据这段历史的记载,沈约在历史、文学以及声律方面均有建树,可以说是一个博学之才。《诗品》主要批评的还是五言诗,钟嵘对于沈约的评价也多看重于他在五言诗方面的成就。

“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钟嵘认为沈约的诗歌有学习鲍照的痕迹,晋代以来拟古、习古风起尤甚,而且在《诗品序》中钟嵘就提及当时之士“谓鲍照羲皇上人,谢脁古今独步。”可见当时一些人对鲍照评价甚高,争相模仿,但是“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脁,劣得‘黄鸟度青枝。”。《诗品》对鲍照的评价是“宋参军鲍照,其源出於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於谢混,驱迈疾於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一方面,鲍照创作“尚巧似”,据《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分析“齐代兴起了咏物诗的风气。所咏对象最多是动植花鸟,更延吉乐器用具之类。王融、谢朓、沈约、柳恽、虞炎等文人都相约在一起作咏物诗。”可见“尚巧似”是当时的文坛风气。不仅如此鲍照创作了很多大胆表露男女之情的艳情诗,非常注意对女性形态的描摹,而沈约也创作过不少艳情诗,《闹炉诗话》卷二引冯定远之言说:“至于沈、鲍,文体倾侧,宫体滔滔,作俑于此。永明 、天监之际 ,鲍体独行,延之、康乐微矣。严沧浪于康乐之后不言延之,又不言沈、谢,则齐、梁声病之体不知所始矣。不言鲍明远,则古体红紫之文不知其所法矣,虽言徐、庾,亦忘祖也”。另一方面,鲍照创作过不少乐府诗,他的诗歌有险俗的特点,这一点与沈约的文学创作观点类似,沈约也在创作上追求语言浅显易懂,而且提出“文章三易”之说。

钟嵘明确的指出沈约诗歌的特点,“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这里是说沈约不善于写应制之作,更擅长写清忧愁怨之诗。《南史·萧子云传》就有记载沈约所撰的应制之作“多舛谬”,可见钟嵘评价也是依据事实。“怨”在《诗品》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钟嵘评价诗人尤其是中、上品诗人经常用到怨,牟世金指出“托诗以怨”为钟嵘论诗的主要特点。“怨”源出于《楚辞》曹旭认为这里的“怨”代表了汉魏以来以悲为美的思想。沈约的父亲就是牺牲于政治斗争,他自己也一生也是小心翼翼的伴君左右,最后更是遭皇帝斥责畏惧而死,所以他所作诗歌不免带有幽怨之感。沈约很是出名的一首《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同样是离别,晚年的离别更显凄凉,有可能次去一别或是诀别,整首诗不仅能读出作者离别的不舍,更多的读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人到晚年不复当年,年轻时的凌云壮志如今不再,再加上长期处于政治斗争中,此时又与皇帝生出嫌隙,读起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怨情。

“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於范,意浅於江也。”钟嵘在这里分析了沈约在当时文坛独立风骚的原因,谢朓诗歌还没有达到遒劲的水平,江郎才尽,范云在当时地位不高名声不显露,所以沈约才显得尤为突出,曹旭的《诗品笺注》引古直笺“《南史·沈约传》曰:‘谢玄晖善为诗,任彦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然则‘约称独步,仅永明诗尔。” 所以说可以称之为“一时之选”。可以看出沈约的诗歌成就主要在永明时期,而且《文选》所收入的沈约永明时期的作品也较其他时间段的多。这里所说的“见重闾里,诵咏成音”,而且在《诗品序》中也写到“至如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甚。” ,这里指沈约在声律方面的成就,他将“四声八病”之说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所以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时之间传诵广泛。钟嵘运用比较批评的方式将诗人进行横向比较,评价沈约“故当词密於范,意淺於江也。”这里说沈约诗歌比起范云词采细密,但是较江淹浮浅。

二、钟嵘评价沈约是否客观

(一)依据《诗品》的批评观点与审美倾向

沈约作为一代文坛领袖甚至是“一代辞宗”被钟嵘置于中品是否合适呢?钟嵘对沈约的评价是否客观恰当呢?首先对沈约的评价钟嵘认为他“宪章鲍明远”,而鲍照在《诗品》中也处于中品的位置,鲍照源出于“二张”,“二张”中张协居于上品,二张华也在中品。“二张”源出于王粲,王粲源出于李陵,李陵源出于楚辞,所以这一脉多是发凄怆之词,多“怨”这与钟嵘所欣赏的“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钟嵘评价曹植用的是“情兼雅怨”,“雅”出于《诗经》,“怨”源出于《楚辞》,这两种情感对比之下钟嵘更看重的是《诗经》所代表的“雅”,所以属于《楚辞》这一脉的诗人不如属于《诗经》一脉的诗人评价高。在风格“文”与“质”的比较下,钟嵘看重的是“质”,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王粲与刘桢的比较,刘桢“气过其文”而王粲“文秀而质羸”,虽然这两个诗人没有明显的比较,但在对曹植的品评中钟嵘提到“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可见对刘桢的看重,而这里并没有提及王粲。评价沈约的时候钟嵘没有提及“质”这一方面,只是说“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可见沈约在“质”的方面确实不被钟嵘看重。就钟嵘所持的美学观点可见将沈约置于中品是有一定道理的。

“沈谢”并称,如杜甫有诗《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仇兆鳌注:“沈谢、沈约、谢灵运。”,但沈约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不如谢朓,既然谢朓列在中品,沈约也就没有理由列在上品。

其次,钟嵘明确指出沈约学习鲍照,而在《诗品序》中就提到“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这是对当时文坛风气的看法,这里明确提出了世人学习鲍照但并没有得其精髓,结合历史上沈约对谢朓的评价谓“二百年来无此书”(《南齐·谢朓传》)很可能这里所指的就是沈约。说沈约学习鲍照,而鲍照在《诗品》中也只是被列为中品,可见钟嵘对鲍照评价不高。《南齐书·文学论传》指出鲍照“雕藻淫艳”的特点,这与钟嵘所推崇的“文兼雅怨,体披文质”的诗歌理想显然是不相符合的。鲍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尚巧似”“不避危仄”,刘勰虽然没有直接批评鲍照,但对他的诗风也是流露出不满的,《文心雕龙·体性》就指出“新奇者,摈古弃今,危侧趣诡者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评了鲍照“不避危仄”的风格。鲍照在当时评论家眼中地位不算高,学习他的沈约地位自然不会高。

《诗品》中对范云的评价是“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 可以看出在钟嵘心目中,江淹诗歌比较深奥,范云浅于江淹,沈约也浅于江淹。而且江淹与范云都在《诗品》中品,沈约深意方面不如江淹,因此置于中品也是较为合理的。

《诗品》上品十二人,其中汉代三人(包括古诗在内),魏三人,晉五人,宋一人,可以看出这其中没有齐梁时代的文人。沈约永明时期诗歌创作最为优秀,而永明时期没有一人在上品。与沈约同时代的钟嵘当时的文坛风气极为不满“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於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与钟嵘同时代的刘勰也提出“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体貌,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故交反正为之,辞反正为奇。”,可见刘勰也意识到倒是文坛风气不正,人们一味追求新意丧失了雅正的传统。钟嵘作《诗品》进行品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纠正当时的文坛风气。所以根据钟嵘的文学批评观将沈约放在中品不无道理。

参考文献:

[1](唐)姚思廉撰. 梁书. 北京:中华书局, 2000.01

[2](南朝梁)钟嵘著. 诗品笺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12.

[3]王运熙,杨明著.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06.

[4]罗春兰.“宪章鲍明远”:沈约对鲍照的接受[J].求索,2005(01):153-156.

[5]牟世金.钟嵘的诗歌评论[J].文学评论,1962(02):1-16.

[6]谢思炜评注. 杜甫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06.

[6](梁)萧子显撰;陈苏镇等标点. 南齐书 1-5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7](南朝梁)刘勰著 詹瑛义证. 文心雕龙义证( 上). 上海古籍, 2010.

作者简介:谢盈红,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

猜你喜欢

诗品
《二十四诗品》21世纪研究述评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高古
钟嵘《诗品》阮籍条新释
三曹诗品之我见
论钟嵘《诗品》中的“怨”
近十年《诗品》“滋味说”研究综述
钟嵘“寓言写物”的诗学意义
浅谈《二十四诗品》真伪讨论研究之方法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