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语课堂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尝试

2018-08-22许丽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素养培养小学语文

许丽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核心素养”提出,使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逐渐明朗。核心素养的培养,得给学生一个多疑的课堂、参与与体验的课堂、勇于实践的生活大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教学;培养

新时代需要新的教育。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实施“核心素养”教学,自然就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何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须的素养的总和,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系,需要各学段、各学科的共同努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教学思路。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这一时代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新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向标”。因此,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浅谈自己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眼着于语文课的独有特性,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于无形处。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性,因而这们课程也无所不包。语文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常常困惑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核心素养”提出,使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逐渐明朗。课堂教学不再是课程导向,师“授之以鱼”的教学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探究活动,是新课堂教学活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探究的素养,先就要在学生心中播下:探究是一种需要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中,而不是教师强加的。例如:我每教学一课,首先从课题着手,让学生说说读题后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一些什么?学生就围绕课题自己质疑,带着问题探究,大大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在探究中,学生还有一个待发展区,即师要有针对性提出能激发学生潜在力的探究。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想吃桃子,不是伸手可得,而是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比如《坐井观天》教学中,让学生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到:看见天蓝、草绿、水清。会说“谢谢你”之内的礼貌用语,在学生已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上,我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出课堂,叫他們感受周围的生活环境,人们的所作所为,你又会发现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又打开了新天地,有的说青蛙看见我们在快乐学习,想学习了;有的说青蛙看见小河里的水黑黑的,还有小朋友在捉蝌蚪玩,说太危险了,又跳回到井里等。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中得到培养与发展。同时使学生关注生活、践行捍卫环境的能力、以及自身的价值观,道德修养得到提升。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

二、以“核心素养”为线索,横穿学科,纵延学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教育,不单单是语文学科,它是各学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而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重视数学老师的“授之以渔”;关注思品老师的“播种”;赞赏美术老师给学生的“色彩”;欣赏音乐老师给学生的“歌声”。这些都是素养的“种子”!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用心血“浸”出来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传统教育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阵地,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了,要延伸到生活、自然的大课堂。低段重积累,高段重践行。为此,以课堂学习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形成有序、有效的结合,才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一个“参与与体验的课堂”。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老师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课堂效益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一文中,我利用学生喜欢故事的心里,调动他们的朗读热情,学生都活跃地与我互动。这时,班上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弱弱地举起了手,我没有立即叫起他,而是微笑着走向他,让他在师生的热烈掌声的鼓励下,走上了讲台并开始了朗读“朋——朋友,别——别说大——大——大话了!”他还没读完,下面的学生就哈哈大笑了,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呵斥学生,而是以主持人的身份与他进行了对话:“你这样读,相信有你的道理,你能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他说: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它没和谁说过话,它不会说话。我说“你真棒!读出了自己的理解。”随接着又想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师生的掌声中他高兴地走下讲台。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他再也不害怕举手发言了。故而,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生和老师、环境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

(二)家、校、社会合力,给学生一个勇于践行的语文大课堂。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需要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实践,从而生成为自觉行为。比如:1让感恩成为爱的方式,“三·八”节回家给妈妈洗洗脚、梳梳头;重阳节,走进敬老院,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唱支歌”等活动,并在生活中形成常态。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幼小心灵生根。2承包“花台小土地”,试验种植、管理,体会了“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勤俭节约的美德自觉传承,又为从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打下奠基。3给孩子搭建表演的舞台,感受中华灿烂文化的同时,放飞创新的梦想。经常让孩子们把课堂所学的融入自己的见解,表演课本剧,利用校园艺术节、六·一庆祝等活动,把生活中的见闻进行创编,在想象和表演中让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自己先要把核心素养生成于心,然后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培养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一个多思、平等、合作、探究、创新的开放的新型课堂。让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沉淀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 赤子(上中旬). 2016年11月.

猜你喜欢

素养培养小学语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