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向未来的校园平台教育

2018-08-22郑立群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凯利校方凯文

郑立群

凯文·凯利在《失控》①中所提到的云计算、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社区等概念,在当时还不过是近乎科学狂人的呓语妄想,而如今却已被一一验证并成为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技术。而最可怕的是,他的预言从提出至实现不过经历了20年,这不得不令人深思。科技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被它带来的变革所席卷,并引向未知的未来。

现在,凯文·凯利又一次带来了新的“预言”②,向我们揭示了未来发展的12个趋势,按照他的描述,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人际的沟通交流、对事物的认知理解都将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可以说,“未来”已迫在眉睫。

在10至20年之内,教育将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根本颠覆,校园定位的彻底转变,大学自身的分化重组等,都将成为学校面向未来、先人一步的重要契机。而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课题:每一个教学管理者,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思考我们今天该干什么?我们今后将走向何方?

对此,我认为未来的教学组织将会发生巨大转变,而由此又将深刻影响到教学过程参与者们的互相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参与者自身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新的变数。我将之归纳为“网络平台式的组织结构”、“平等共赢的社会关系”和“多元个性化的个人发展”等三个方面。

首先是组织。产业的分散式结构是一个重要趋势。未来的教育产业将不再是层级化的而是网络式的。今天,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学生没有必要再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他们能通过网络和各种设备随时随地获得知识,而且能够自由选择授课老师,因此好的老师将有千万听众,而一般的老师则面临失业。事实上,这个趋势对于教育的影响已经显现。最近的新闻里,不少中学名师纷纷跳槽或兼职线上教育平台,获得了超出在校讲课10倍以上的收入。而国外的MOOC、国内的网易公开课等也正在占领讲坛,吸引着高校学子们离开传统课堂,传统高校已经开始感受到学生“逃课”的压力。作为应对,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自己的公开课平台,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等形式限制或禁止本校老师在外讲授线上公开课……这些都反映出了传统在面对未来时的无力与慌张。

未来,高校对老师的“所有权”已不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分享和共有是不可避免的,谁能“使用”这些老师来提供知识才是关键。部分人会选择离开课堂,接受网络教育,但同样也有人会选择与老师面对面的接触,甚至会有人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来获取更优质的亲身指导。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将之划分为不同的教育群体,如同一个商业公司对消费群体的区分一样。要明确自己的主要受众是谁,对每个群体应当提供怎样的服务,而非一视同仁地授课,这代表着未来的教育组织应当重视市场调查。

这样来看,未来的教育组织应当类似B2C或C2C的商务平台,保证货源(名师课程、知识)的充足,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并吸引足够的消费者(学生)前来。这就是网络平台式的组织结构。

其次是关系。在未来的教育产业中,校方与学生、校方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会改变,并且需要我们从思维上根本扭转过去的认知。在今天的大学,校方仍主要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教师与学生均在校方的管理下活动。而未来随着教育组织的转变,这样的关系将不复存在。高校将会成为一个服务产业者,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尽量舒适的环境和适宜学习的场所,并随时了解和照顾师生的需求。按照服务业的法则,顾客(师生)的口碑、评价将是决定大学发展的最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新兴院校将最具优势。老牌大学虽然拥有一流的科研和师资,但受累于历史环境、场所限制、管理模式等,硬件设施普遍老旧、官僚层级思维较重,所以在面对转变时很可能反应迟钝。

而一旦管理者“消失”了,学生和老师间的关系也将趋于平等。除了教学上的自由交流外,学生和老师能互相评价。如今的评教系统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单方面评价,由于评教结果将影响校方对老师的评估、聘用等,因此老师反而有可能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曲义迎合学生。今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老师同样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师生关系也能达到新的平衡,类似于网络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化的评价将成为对约束管理彼此的手段。未来教育中的参与者都将处于平等的市场中,其关系也必定是互利共赢的。

最后是个人。普通老师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失业危局。但我认为这将是教师个性化职业发展的一个机会。诚然,那些能言善辩的名师将拥有众多的“粉丝”,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老师就将毫无用处。一方面,名师的数量始终少且有限,即便他的影响力能够通过互联网而无限放大,但面对面的教学需求仍将存在。而且,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爆炸所产生的自我湮没,每个人都自由的提出问题,会导致这些问题被信息流所湮没,名师不可能对成千上万的学生所提出的成千上万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种时候,普通老师就将扮演辅导者的角色,去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去填补学生对进一步交流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课外教育产业日益蓬勃的原因。另一方面,普通老師虽然将淡化讲课人的角色,但他们仍将在新型的教育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果已经表明了大量从业者将会集中于平台终端,为每个客户提供个性服务。就像网络平台中的客服工程师一样,在未来的校园平台化教育里,大量老师将成为一个个“客服人员”,对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引导规划,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中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方案并提出各种建议。这样,教师本身的职业发展也将变得多元。同时,未来的教师将要求具备综合的素质能力,而非仅仅局限于对本专业的熟悉和了解。

综合以上,在通向未来的校园平台教育中,“网络平台式的组织结构”、“平等共赢的社会关系”和“多元个性化的个人发展”将是贯穿其中的关键因素。谁能率先打造出这样的平台,谁就将占据新型高校教育的先机。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我相信,我们对于时代变化的敏锐性,将成为决定我们未来立足之处的起点。

注释:

①[美] 凯文·凯利 :《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陈新武等译,新星出版社,2010

②[美] 凯文·凯利:“洞见‘必然未来”主题演讲,深圳保利剧院,2016.

猜你喜欢

凯利校方凯文
穿越原始空间
小白鲨
来自天堂的声音
圣诞节的奇妙冒险
得州枪手,从一个羞涩少年到杀人狂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米娜式的爱情
交朋友
风雪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