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行政职权运行背景下山西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研究
2018-08-22李梦
李梦
摘要: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山西省情,着重分析目前山西省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行中存在的特点、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从体制建设角度助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净化山西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
关键词:权力清单;依法行政;监督;制约
2015年年初,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清理行政权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山西面临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纲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明确了政府权力的边界,公开了权力运行的流程,对于监督和制约权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动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权力清单的内涵和定位
权力清单是以清单列举的方式,将经过法定程序确认的行政职权的名称、类型、依据、行使主体、工作流程、监督方式等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向社会公开,明确了权责边界和办事流程,将大大便利群众办事和社会监督。
首先,行政职权运行管理监督创新。各地相继出台权责清单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管理规定,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权力清单的建立将使权责更加清晰,避免部门之间扯皮;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防止权力行使的随意性;权力公之于众,运行透明,便于监督和制约。
其次,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中,权力清单被划分在政府信息公开一栏下面,因此可以认定权力清单的建立是行政权力运行信息的主动公开。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可以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促进依法行政。
最后,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每一个权力事项都根据实际办理的程序和环节,绘制了形象直观、结构清晰、简洁明了的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清单借助电子政务平台,一方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形成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同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政府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山西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过程和特点
(一)以地市探索为起点,重点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1年,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大同市针对行政效率低下、行政审批项目过多且不规范等问题,创新思路,狠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该市的审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方面,制定审批项目清理原则,将市级审批项目由原来的411项精简为182项,同时还缩短审批办理时限;另一方面,还对涉企收费服务项目和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确认等其他行政权力事项进行集中清理,并统一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大同市的改革对其他各市具有重要启发借鉴意义。
晋中市关于建立权力清单的探索始于2014年5月,突出为企业减负的特点。晋中市认为,公布权力清单,旨在划定政府“权力边界”,明确“权力家底”,既让群众清楚政府拥有权力的数量、规模和边界,明白政府部门需要给自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如何服务;同时让政府工作人员知晓自己的权力边界和行使程序。在建立涉企权力清单的同时,晋中市还针对企业反映的乱收费、收费依据不明等问题,进一步列出了收费目录清单和政府性基金清单,清理、取消、规范所有的涉企收费项目及政府性基金项目,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2014年11月,在省编办的统筹下,省政府各部门开始在门户网站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经过改革、清理核实,各部门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475项,并详细记录了行政审批事项项目序号、名称、共同审批部门、设定依据、审批对象、实施机构以及收集社会各界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意见的具体方式等。2016年7月,省政府印发山西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办法,文件明确提出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必须遵循依法依归、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创新管理四大原则,并肯定权力清单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的积极作用。
(二)统一部署,全面清理
2015年1月起,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山西省政府开始在全省全面清理行政权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省、市、县(市、区)政府部门及依法承担和履行行政职能的部门或单位,全部纳入此次清理行政权力的范围。 具体任务为全面摸清底数,分门别类进行梳理,逐项列出名称、实施依据、行使主体等,形成权力清单。一方面要实现权力大力精简下放,按照职权法定和简政放权的要求,对现有行政权力进行清理规范。同时建立责任清单,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认真梳理本部门依法应予履行的职责,将行使权力对应承担的责任事项逐一厘清,准确直观地列明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落实行政主体责任,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2015年7月,省办公厅公布了首批52个省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2016年7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山西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提出行政職权运行监督管理必须遵循依法依归、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创新管理四大原则,并肯定了权力清单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的积极作用。
(三)权力清单建设与“六权治本”工作互为衔接,相互推进
制度建设是约束权力的基础和前提。“六权治本”是山西省委在全省部署的规范权力运行、堵住权力漏洞、遏制权力滥用的重点工作。2015年11月,在继续推进“六权治本”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副书记楼阳生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两清单”制度,优化“两张图”流程,进一步规范“两平台”建设。“六权治本”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具体的措施稳步推进。王儒林指出,必须把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作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措施,确保“六权治本”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取得预期成效。
(四)形成“两单两图”和“两个平台”
“两单两图”明确了政府的权责事项,規范了权力运行的流程。目前山西省政务服务网公布的省政府各部门权力事项共2997项,网上可办理事项150项。公众可以通过高级检索的方式查询各部门的职权明细,并且在每项职权下面可以提交行政职权事项的改革建议,如保留或取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主要整合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土资源交易、产权交易等四类公共资源,并统一纳入平台规范运行。两个平台总体实现了行政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政府公共服务、重大信息公开、行政效能监察等五大功能,整体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
(五)实行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突出为企业减负特点
2016年8月,山西省全面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包括《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前置服务)收费目录清单》三项清单制度。收费目录清单是政府权力清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清理规范收费,提高收费政策透明度,减轻企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入推进山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重点举措
(一)增强依法行权履职意识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则要求必须树立现代行政法制新观念。权力清单制度是推动行政管理制度化和法律化的重要举措。传统的行政文化以人治为特点,为避免以情代法和人治的随性,克服传统行政意识对法治带来的阻碍,必须加快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一要树立政府部门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二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二)创新体制机制
一方面,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行政审批改革落到实处,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助力山西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逐步推进负面清单建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公平竞争。
(三)围绕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
国企改革作为山西转型综改的关键一招,迫在眉睫。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严格行政问责制度
行政问责制度是督促政府部门行权履责的手段,对于建设责任政府、提升公共治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问责制度的前提是明确政府责任事项,完善责任清单制度建设,依法明确每项权力对应的责任,并将责任进一步具体到组织、个人。依法检查和评估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构建严格的惩戒机制。建立公众对行政职权运行的监督机制,深入信息公开,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完善社会问责机制。
(五)完善行政法律法规
规范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运行,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权力清单合法性的前提,也是“六权治本”工作的基础。一方面要及时废除或修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根据法律法规的变更及时更新权责清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政务服务网及时发布更新与公众利益切身相关的事项,引导公众对权力事项公布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5.
[2]郑俊田,郜媛莹,顾清,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6(08).
[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的通知[Z].晋政办发2015.
[4]乔希玲,白芳.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山西省为例[J].政治建设,2016(02).
[5]山西省政府网.全省推进“六权治本”工作会议召开[EB/OL].http://www.shanxi.gov.cn/yw/sxyw/201512/t20151215_99475.shtml.2015-12-15.
[6]卢明.论依法行政[J].中国行政管理,2005(01).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