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政治站位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8-22赵倩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5期
关键词:扶贫脱贫攻坚

赵倩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际减贫领域公认之典范。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打响脱贫攻坚战,提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贫困县脱贫摘帽。时间紧、担子重,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要求扶贫部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历史责任审视扶贫工作,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关键词:扶贫;政治站位;脱贫攻坚

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理论创新成果活跃。2013年11月精准扶贫思想提出、2015年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略出台,到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的庄严承诺,都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视、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切关怀和对当下国情特点的准确判断。

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成就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后,我国积极落实后续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内容,目前进展顺利。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在我国扶贫已有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脱贫攻坚提高政治站位的迫切性

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中国扶贫开发成就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中国扶贫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势变化,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扶贫必须提高政治站位:

一是快速变化的工作内容为相对固定的扶贫队伍提出更高要求。近几年是扶贫开发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脱贫攻坚逐步进入倒计时决战时段,扶贫内涵不断丰富、手段不断创新,既强化了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传统优势,又引入了光伏、电商、股权等新兴技术概念。扶贫系统肩负倒计时的繁重任务,又要快速学习掌握新事物、新理念,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现代化即将给中国农村带来巨变,植根“三农”的扶贫也要有破有立、勤于探索。长久以来,中国的贫困问题多集中在农村领域,扶贫自然也聚焦于农村。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十九大报告部署要求,2018年度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已按此进度细化了农村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要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国家势必引导城乡进一步统筹融合、乡村逐步全面振兴、农村经营彻底升级,扶贫需要对于如何促进社会整体公平正义再定位、再思考。

二、提高脱贫攻坚政治站位的内容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号吹响,要想打赢这场硬仗,从胜利走向胜利,必须立于更高的政治站位统揽全局、综合部署。在社会各界团结一心、主动投入“大扶贫”建设之际,各级扶贫部门也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意识,创新理论、勇于实践,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会战。提高政治站位要求扶贫人:

1. 坚守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导,深刻领会和牢牢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关系。扶贫一样是受客观规律指引的政治经济活动,学习规律、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尊重规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立场,扶贫工作面向基层、关注度高、反馈直接,更要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貧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使扶贫减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从体制改革带动扶贫,到贫困村、贫困县、贫困片区不同范围、特点的开发式扶贫探索,再到今天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脱贫攻坚决战打响,中国扶贫所取得的所有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在建国后不同时代都做到了按规律办事。现在,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承诺,不管时间多紧、任务多重、形势多么复杂,都必须坚定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以客观规律指导工作。消除贫困,首先要了解贫困产生的原因。剪刀差长期存在、农民收入非农化、乡村整体“空心”这些因素不断累积到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许多问题,导致中国贫困现象集中在农村。消除贫困、振兴乡村,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优化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以此促进生产力的长远发展。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农村贫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2. 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较真碰硬、勇往直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是现在,先富带动后富的“涓滴效应”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体作用已不明显,社会财富和资源流动更多囿于浅土层而无法向贫困群体滴渗,为此国家才提出精准识别、精准扶贫。近5年来,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以每年超过1000万人的速度迅速下降,眼看就要“锅底到底”,扶贫领域那些难啃的骨头、隐性的短板都一一暴露出来,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苗头也有所冒头,出现了“填表扶贫”、“数字脱贫”、“迎检扶贫”等怪现象,使得不少基层群众、干部都为之所苦。为此国务院扶贫办颁发了《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解决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等问题的通知》,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作风,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并且将2018年定为作风建设年。这时就需要全国扶贫系统较真碰硬、勇往直前,协调一致攻克难点,以科学方法有效扶助贫困群体赶上全国人民迈入小康的步伐,一个也不掉队、一个也不能少。

3.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承担应有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不仅有量的提高,还有质的跃升。扶贫开发重点关注基础民生,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扶贫工作所提出的新的站位要求,民生帮扶关怀要有对应的提升重构。这是一种观念的革新。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层政府一再提出填鸭喂饭的救济扶贫已经不能让基层群众感到满意。过于具体的救济实惠,反而引起利益哄抢、纠纷矛盾。事实上,在整个社会和贫困地区理顺公平正义的发展价值体系,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念,比起“送钱送物、扛米扛面”之类时效帮扶更具真实意义、更受全体百姓信服。我国扶贫开发传统优势多关注于方法论创新,“一体两翼”、“六个一批”、“十大工程”等措施均为非常有效的实用技术。但是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多端、人口红利缩减、代际差异显著,而扶贫方法论创新已较为完善全面,我们更需要以宏观顶层设计促进脱贫攻坚大步前进。新时代扶贫,必须拓展宏观格局、注重制度设计,坚决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真扶贫、扶真贫。

三、提高政治站位离不开扶贫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高政治站位除了学习理论,更要身体力行。脱贫攻坚战成败如何判定,根本要看谁能受益。通过脱贫攻坚,贫困群众获得了生计,农村地区对接了新的致富路径,贫困地区获得了新的发展理念,则谓之胜;如果不良资本借机牟利、劫贫济富,套取透支贫困地区的发展资源与机遇,则谓之败。提高扶贫政治站位,要求我们继续推进如下重点工作:一是客观求实地推进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优化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和发展模式,逐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牢牢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二是扎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谨记初心、正视使命,继续推进抓党建、比贡献、促攻坚;三是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与时俱进、顺应潮流,以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打造新时代的扶贫助困体系。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可见目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展顺利。未来三年,在尊重规律、服务人民、密切联系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必将能够践行让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2018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根据十九大战略部署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那意味着脱贫攻坚的完成将是下一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脱贫攻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未来直至2050年的农村深化改革历史进度。我们应把脱贫攻坚放在历史责任角度考量,自觉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贫困战役,为全面振兴中国农村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2]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16/c64094-27707818.html?_t=1447375255548, 2015-10-16.

[3]國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M].人民出版社,2011.

[4]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解决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等问题的通知 [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6/10/27/art_343_201.html,2016-10-27.

[5]陈炜伟.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至3046万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2-02.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018-01-02.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猜你喜欢

扶贫脱贫攻坚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