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新课标写作要求 让学生远离作文恐惧症
2018-08-22曾惠琴
摘要:现如今,作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如同“过街老鼠”,如何改变学生惧怕写作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知行合一”--立足于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认真地解读、细嚼并完全吸收它们,然后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方式使它们得以诠释。
关键词:新课标;要求;作文;恐惧
经过多年的从教,以及平时和大多数学生的交谈,笔者发现“作文”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过街老鼠”。很多语文老师在谈及学生写作这一话题时都可能会有如下感受:学生的作文要么言之无物,犹如无米之炊;要么言之空洞,味如嚼蜡;要么枯燥不已,毫无生气可言,好不容易看到一篇眼前一亮的文章,细读后却发现是一字不漏从《同步作文》抄下来的......他们总是能遇到让自己啼笑皆非的作文,比如在我任教四年以来,就遇到过以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习作:自己明明是走路上学,偏偏说是坐公交车,还经常助人为乐--让座;自己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却偏偏要把家乡的风味食品写成“北京烤鸭”;自己明明才十二岁,却写出了十五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从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各不同学段学生进行的观察,可以总结出农村小学生如此恐惧“写作”,既有学生自己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态度不够正确--多数学生在习作之初就存在畏难心理,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善于观察、积累。一遇到写作时,要么编,要么抄,要么仿;一遇到考试,就只能背--背优秀范文,然后一字不漏默写到试卷上。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未来就这样慢慢被毁了。2、不善于观察、发现,缺少积累,缺乏生活体验--作为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他们的所见所闻本来就少,然而许多学生本来还不注重观察和发现的习惯养成,不注意进行阅读和背诵,词汇积累少,语言贫乏。因此,一到习作时,找不到有用的素材,想不出好词好句,没有内心感受,结果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就只能是淡如白水、空洞单调的流水账。3、没有大纲、不修改--大部分学生写作时从不拟大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所以常常写着写着就无疾而终了。习作结束后也不修改,草草提交,因此常常能发现明显的错别字或病句。
俗话说“孤掌难鸣”,学生惧怕作文,写不好作文,除了自身原因外,和我们的教师也有撇不开的关系。首先,很多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习作教学理念,没有摆正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认为习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麻烦,改一次作文不如改十次作业。所以习作课上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然后自己简单读读范文以作引导便可。其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课文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相结合,不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生今天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许多知识,都可能是他们明天习作课上的有用资源。比如,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課《猫》里面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对于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 的自述》就很有用;又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叙述巾帼英杰的故事的相关课文,都是运用了“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对于写人的习作无可厚非是一把利刃。最后,许多教师不注重习作的批改和讲评。批改和讲评具有激励、指导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常常被教师们忽略。作文本发回来以后,学生往往只能看到孤零零的分数,再无别的只言片语。久而久之,对于优秀生而言,老师的不重视会使他们渐渐失去写作信心,慢慢减去写作热情;而对于本来就不擅长写作的学生,他们就可能会滋生幸灾乐祸、止步不前的心理,巴不得老师没有要求。
对于应该如何治好学生的作文恐惧症,排除作文在学生心中”过街老鼠“的地位,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认真地解读、细嚼并完全吸收它们,然后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方式使它们得以诠释,即做到“知行合一”。
一、知:知道新课标中写作的要求,以及随着学段变化写作要求随之所发生的变化。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各学段关于“写作”作了如下要求:(一)一、二年级(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二)三、四年级(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大小作文间周一次)(三)五、六年级(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大小作文间周一次)。
从以上不同学段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总结出小学阶段写作的主要目标和变化:1、态度: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语言: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主动修改习作,语句通顺。3、内容:自己想说的话--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具体内容。4、形式:不拘于形式--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5、标点符号: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观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行:在解读新课标写作要求的基础上付诸行动。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这一块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能够得到发挥和提高,关键看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指导和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远离写作恐惧症时应该首当其冲。
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写作教学。
春秋时期的《左传》就有“三不朽”之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古时候人们已经将写作的“立言”同“立德”、“立功”相提并论,视为人生不朽、流芳百世的重要途径。如今,写作在小学语文考试成绩中占分比例是30%,这也足以说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重。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写作不管是对语文教学本身还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进而重视写作教学。自己先不怕教,才能带动学生不怕学。另外,在平时写作教学中,不要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有专家曾经指出:习作指导课的指导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2、改变教学方法,多渠道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习作教学,不仅仅是平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或单单在《语文百花园》的习作课上简单讲解就行了的。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平时的课堂上穿插习作教学,比如在讲完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猫》时,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文章,或者在讲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叙述巾帼英杰的故事的相关课文时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人的文章,这样一来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当下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让学生在现学现卖中无形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嘗试定期带学生上一节游戏课,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定时完成一篇与这节游戏课有关的习作,题目自拟,内容自理。笔者曾经对习作困难生进行过几次小小的实验:先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带他们玩一个小游戏,再引导他们用半小时写一篇与此次游戏有关的作文,然后及时批改评讲。几经往来,发现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大大的提高—字数多了、语句通顺了、内容丰富了,感情真实了;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如班级活动、社会活动或是自然活动,活动结束后让他们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让他们记日记、写周记……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还能让他们明白:“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作文”!
3、革新习作评价方式,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有分数有评语,这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必要也是重要的。但是评价学生的作文,除了老师自己评改,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审评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生生互评,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并且学会“用人所长、避己之短”;家长参评,不仅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孩子纠正简单的错误,这无疑能够帮助学生进步,也能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熊丽丽,《可持续理念下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策略》,《广东教育》(综合),2016.1
[2]吴献基,《让农村学生作文真情流露》,《广东教育》(综合),2013.11
作者简介:曾惠琴,出生年月:1989年11月,性别:女,籍贯:广东河源市连平县,职称:小学英语三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邮编:5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