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语专业中高年级学生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

2018-08-22赵维平陈校语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赵维平 陈校语

摘要: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浙江省内语言类专业最全,全国民办语言类高校的前三位院校,在小语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十三个外语专业中,朝鲜语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8年新一期星级专业全国排名中被列为中国五星级专业,在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为重中之重,从不断创新中寻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就是从朝鲜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实际性问题出发,提出解决方案,为下一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朝鲜语;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日趋频繁,国内市场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而各大高校小语种的开设也呈随之增加。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自2001年开设应用韩语专业,2008年升为本科后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截止2018年1月,已经培养了6届毕业生,在校生人数达到775人,共分为四个年段28个班级,是全国范围学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和国际化特色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25%,博士教师占比60%,拥有海外学术背景者占比95%,另有外教8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逐渐成为在江浙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全国民办外语院校中极具代表性的专业。2009年立项为校特色专业,同年立项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在2012年7月立项为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2016年通过结项验收后,2017年1月立项为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

2、当前国内朝鲜语专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朝鲜语专业作为小语种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面临以下几个困难。

首先,零起点,零基础。任何外语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朝鲜语又不同于英语,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事物,学习者都是“零起点”,意味着他们的学习基础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从语音、字母开始学习,完全是新认識一种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处理好讲与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效的吸收知识。

其次,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朝鲜语课程孤立化,教学模式应试化,评价体系单一化。选拔人才时过分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如考查词汇、语法及文学等方面,当前国内小语种专业学习普遍存在着仅将学习作为一项工具应用于各项考试的现象,而真正的语言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哑巴外语,聋子外语,中式外语等现象层出不穷。同样,朝鲜语专业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未能与其它科目很好地结合起来,综合类课程设置欠缺,部分教材不能及时更新。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知识运用等问题严重。

第三,单纯掌握一门外语无法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国家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以往的具有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技能转向对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领域有较深刻造诣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朝鲜语人才培养不单要培养学生接受所学语种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能训练,还要学习该韩国(朝鲜)的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有较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语院校的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一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扎实的朝鲜(韩国)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第二,使学生了解对象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第三,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第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由于不同学校对于人才定位不同,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也有差异。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中体现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素质专门人才”,大连外国语大学培养目标则设定为“德才兼备的朝鲜语(韩国)语人才”,四川外国语大学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培养目标则是“朝鲜语、英语双语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专业必须立足地区,放眼国际,使其符合学校整体建设目标和区域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新一轮变革,“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浙江省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八大万亿级产业,以及浙江2017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实施,对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结构水平、人才培养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把办学重点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政策,使得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长期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得以进一步深化。

按照学校制定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为实现把学校打造成为中国民办大学“双一流”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SPT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System of Professional Talent)。朝鲜语专业本着学校“夯实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坚持不断改革,在2017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朝鲜(韩国)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朝鲜(韩国)语及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外经、外贸、外企、外事服务等部门,从事翻译和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朝鲜(韩国)语人才”。

4、国内朝鲜语专业中高年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外语院校在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中高年级人才培养方面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外语院校提供的教育领域集中在人文学科,具有局限性;第二,在课程设置上,中高年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均有上升空间;第三,中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普遍一致,缺少特色;第四,中高年级学生实践类课程种类较为单一。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全球化加强,外语人才的转型势不可挡,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不断改革。外语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得到很大拓展,工作不再单纯与外语保持高相关度,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多个行业领域,既懂外语又懂经济、管理、网络传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社会青睐。因此,外语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也需相应拓展。

5、朝鲜语专业中高年级学生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做出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可以提出一些新的优化思路。

1)通过“互联网+”打破外语院校人文学科局限,给中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大类学习平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7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较于2015版本,在中高年级通识选修课中将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和其他课程重新整合,分为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自然科学与前沿技术、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经济与现代管理等六大类型,对知识结构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尔雅课程平台提供第二课堂,使学生得以借助互联网学习网上其他不同院校、不同类别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类型更为清晰、种类更为丰富的大类学习课程。

2)设置更加深入、细化的对象国不同领域选修课程,给中高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国别学习空间,同时增设专业方向,满足具有不同就业规划学生的学习需求。国家对于区域国别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外语专业教学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运用,忽略了学生对于对象国国情的了解和学习,朝鲜语专业也是如此。尽管现有的各校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中尽量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等领域,但由于选修课程数量少,绝大部分科目都是对该领域的浅显介绍和概括说明,事实上难以使学生对这一领域众多的学科和庞大的知识体系产生良好的认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继而难以在本科阶段培养优秀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适应时代变化,在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任选课中,将原有的“朝鲜-韩国简史”改为“中朝(韩)外交史”,将“朝鲜(韩国)语报刊选读”改为“朝鲜(韩国)语新闻选读”,去掉了“朝鲜(韩国)语修辞学”和“朝鲜(韩国)语语言学概论”课,增加了“朝鲜-韩国文化”和“韩国当代经济”课程,强化了区域国别课程教学。

此外,根据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研和就业趋势,相较于2015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教育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将“外语+专业方向”深度融合扩充,以满足具有从事朝鲜(韩国)语教学和对韩电子商务方面就业或创业规划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通过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科目更为丰富的中高年级学生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在2017版本中,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集中性实践科目。例如,面向电子商务方向,设置了“阿里巴巴平台岗位培训”、“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指导”课程,专门邀请阿里巴巴公司高级人才亲自指导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力度。

外语院校朝鲜语专业如果要在全国高校众多外语专业中保持优秀的人才产出,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通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上,可以大胆探索优才优育、大类培养、专业交叉复合、产学研合作培养、国内外联合培养等人才模式单独或综合使用,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解决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作者简介:赵维平,1983年6月25日生,男,山东青岛人,毕业于韩国清州大学,专业为国际贸易,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韩国语教育,工作单位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工作单位邮编312000

注:本論文是2014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朝鲜语转中高年级学生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的结项课题。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