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2018-08-22郑雪艳谭金凤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

郑雪艳 谭金凤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重点强调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辅导;课程设置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报告把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意味着不光要帮助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找到一份工作,还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针对大学生求职者而言,新时代求职环节存在着三方面矛盾。其一,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其二,高校教育适用性与用人单位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其三,应届生自身素质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前两对矛盾的解决离不开政府与高校的努力,需要政府和高校做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专业设置。第三对矛盾则需要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尤其需要大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决策能力,提高自身职业决策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其就业满意度。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大力改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和结构,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构建全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理念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多数教师把能够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看作唯一目标,过于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和专门服务功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和职业定位,对学生顺利就业和未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要求,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但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不够重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在教学理念、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課程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程设置单一。各高校按要求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更多是在大三阶段讲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材料准备和求职技巧等内容,而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内容的涉及较少,课程设置单一。这种课程结构致使教师对很多内容不能进行深入讲解,不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的内涵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

(2)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程度亟待加强。虽然各高校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并开设了课程,但是实行全程化、分类别、分层次教学的程度不高,授课对象也仅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大二和大四出现了空挡,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好恰当的训练与衔接。

(3)生涯辅导缺乏个性化。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缺乏系统的生涯规划与指导。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讲授过多,缺乏实战演练内容,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较少,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与改革

(1)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

职业生涯规划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建设全方位、体验式的就业指导课运行模式,课程设置上要突破以就业技巧为主的局限,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规划,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通过这门课程,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意识,客观认识职业世界,恰当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第二部分为职业技能提升,授课对象为大二本科生。这部分课程从自我意识、压力管理、团队协作、沟通、领导等多个方面教授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法,并讲授求职技巧、职业适应、创业等相关就业技能。大三阶段的职业生涯课程更加侧重直接的就业指导,采取实习、参加就业指导讲座、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素质拓展等方式授课,不再局限在课堂内授课,侧重实践锻炼提升能力。

(2)加强个性化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强调指导的针对性。建立个性化的指导体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状况给予其个性化辅导。一方面,对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就业技巧指导及创业指导,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定期的集中指导,实现分类别、分层次的指导与教学。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权。

(3)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应重视实战演练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在大一和大二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教师讲授、工具测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生涯人物访谈、课外实践作业等。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大三,大四学生的课堂中应该从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角度来完成授课,因此应该多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就业指导,尤其要充分运用校友资源多开展一些就业指导专题报告和讲座,进行一些模拟招聘会、实习实践等活动,以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课程开设的目的既要满足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需求,解决学生的困惑,又要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提升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教高[2007]7号),2007-12-28.

[2]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29)

[3]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论坛,2014(5)

[4](美)Reardon Lenz,Sampson 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伍新春,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郑雪艳,(1969-)女,湖北松滋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以提升职业成熟度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Y2017018。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