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
2018-08-22盘伟安
盘伟安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其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的复杂多变,业务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企业风险、规范企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引言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的有效运行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可衡量的收益,但是却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促进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真实性的改善,从而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之一,也在逐渐适应这一过程,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而内部控制制度则作为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几年来受到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内部控制制度环节设置不合理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形备而实不至”,虽然在企业内部设立了相关内部控制部门,但还是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制度的设置方式里存在很多的障碍和缺陷。比如,国有企业由于其投资主体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现代企业。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人员都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指定,因此,通过董事会选拔出来的经理人员常常与董事会人员的利益相一致,进而可能出现董事会与管理层相互串通,共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再者,许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关环节设置不合理,比如业务执行人员和审核人员为同一个人;相关主体的职责重叠,岗位冗余的情况明显;权利划分不够清晰,同一事项可能存在多个主体监管,造成企业决策执行效率低下。最后一点,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监事会主体缺位的情况,这并不是说国有企业缺少监事会,而是指国有企业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只是一个空设机构。这样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一言堂”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国有企业运行的风险,造成国有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二)相关人员能力储备不够
任何一项规章或者制度最终都是体现在对人的约束上的,这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而言也同样受用。企业全体员工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责任主体,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考核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相关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质量水平。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相关知识匮乏,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度只是上级部门要求设立的一个组织机构而已,只要企业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就行;在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根本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直接照搬其他相关企业的制度形式,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水土不服”,形同虚设。而有关员工素质则更为层次不齐,很多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内部控制部门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效率低下。还有一部分员工,虽然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作用,运行方式,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之中,还是由于能力的匮乏未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所以,国有企业员工相关知识储备不够造成内部控制制度运行失效。
(三)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短期内不会立马就见成效,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可衡量的收益,这就造成了许多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内控部门的建立是对企业经济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这也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相关。我国长久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起步较晚,现代公司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时间也不长。虽然有财政部等五部委牵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我国尚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指南,许多文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运用于国有企业复杂的经济现实情况之中。 因此,在很多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并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相关风险没能形成有效的控制。这也就造成内部控制制度被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众多国有企业员工所忽略。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很多的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虽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许多机构只是一个“空中楼阁”,企业内部人浮与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企业的管理层级过多,决策失灵的状况频频发生;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進程不断加快,虽然改革的初衷是精简机构,裁剪多余的人员,但实际却收效甚微。另外,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浪潮使得企业之间的股权和业务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巨无霸”,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首先,国有企业的业务范围在并购之后被进一步扩宽,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同时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变得更低。其次,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大之后,对于相关人员和业务的管控更加复杂,使得更多的人员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再者,国有企业盲目地进行业务扩张,使得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少国有企业未经仔细分析就参与到自身完全不熟悉的业务模块之中。因此,上述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企业业务的变化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三、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人员综合能力
针对国有企业很多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认知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培训宣传流程,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让员工进行学习。另外,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有关人员的录用制度,促进选拔制度的公正透明,严格对人员录取的考核工作,让真正具有综合管理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再者,企业还应该促进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减少员工在岗位上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工作。
(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制定了从上至下、从大到小,涉及企业日常活动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偏差,而内控制度却未能及时纠正。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制度的制定和设计仅仅是企业管理的开始,而最终执行的效果还是需要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这不仅对企业人员素质提出要求,而且需要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需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也要分析清楚差错出现的原因,具体负责的人员。差错的出现如果是制度原因,则应该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和修正;如果是相关人员能力和素质的缺乏,则应加强业务管理素质的培训,同时也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惩戒故意违规的人员。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企业成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工作是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风险高度关注。企业成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工作是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风险的高度关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笔者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国有企业应该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所谓“术业有专攻”,企业不能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扩张。其次,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充分分析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仔细斟酌之后再投入运营。最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将对现金流的关注放在重要的位置,既要注重资金的收益,更要关注资金的风险。
(四)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像是一个企业的基因,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实现价值目标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制度应该先行,严格的制度是一切活动的开始,企业应首先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后续经营活动不出差错;再者,人员的根本,而管理人员更应该率先垂范,上行下效,才这样会在企业形成严谨规范的管理氛围。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02).
[2]汤正春.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8(04).
[3]瞿畅,冯忠良,肖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8(01).
(作者单位: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梧州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