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来关于西南联大研究的成果综述
——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2018-08-22齐媛媛栗洪武

现代教育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治校西南联大通识

齐媛媛 栗洪武

抗战时期,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合并后,群英荟萃、师资充实、学术氛围浓厚、办学思想独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盏明灯。为探究西南联大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探求建设新时代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路径,本文运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上的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热点及其相关动态,从宏观和微观领域把握西南联大的相关研究状况,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资料来源和研究工具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采用标准检索,将期刊年限设定为1982-2016年,指定期刊类别为“全部”期刊,以“篇名”为检索条件,设定“西南联大”为检索内容,共获得相关文献649篇(检索时间为2017年9月25日)。为确保研究的专业性与学术性,本研究采取去除会议通知、丛书介绍、访谈录、书评、序言等非学术性研究文献,得到560篇有效文章。此外,将有效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将“西南联大”“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统一规范为“西南联大”,从而形成研究的资料来源。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及SPSS20.0统计软件。[1]Bicomb基本操作步骤如下:第一,选取研究资料。第二,收集和整理资料即将收集到的CNKI格式数据库文献转化为Bicomb能够识别的ANSI编码文本文件。第三,运用Bicomb软件进行关键词统计。第四,提取统计结果。第五,进行关键词共词矩阵分析,并导出共词矩阵。[2]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研究者经过认真提炼,得出关于论文内容的核心术语。一般来讲,高频关键词是某领域内研究热点的构成。本研究通过对西南联大研究文献关键词的统计,共得到1832个关键词。依据我国学者孙清兰《高频、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计方法》一文的相关内容,最终确定高频、低频词阈值为6,统一同义词后,得到34个高频关键词,其排序结果见表1。

表1 34个高频词排序

从表1可以看出,34个高频关键词总呈现频次为775次,占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51.19%。通过对前34个关键词的排序,可以初步了解西南联大研究领域的集中热点和趋势。其中,前八位关键词频次均大于20,依次为西南联大(319)、梅贻琦(40)、抗日战争时期(36)、通识教育(28)、蒋梦麟(27)、学术自由(26)、当代启示(23)、人才培养(21),其余26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均大于或等于6。这一结果说明,国内外学者对西南联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联大的大学校长、人才培养、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教育质量、当代启示等主题上。对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分析,很难发现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通过关键词共现技术来进一步揭示各个高频关键词间所隐含的重要信息,揭示研究主题间的关系。

(二)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及分析

高频关键词的Ochiai系数相异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相异矩阵中的数字表明数据间的相异性,其数值越接近1,表明相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反之,数值越接近0,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2]基于此原理,利用Bicomb V2008(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分析软件,将上述34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后,再将矩阵导入SPSS20.0,选取Ochiai系数并将其转化为一个34×34的共词相似矩阵;同时,在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时,将此相似矩阵(采用1-相似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从表2可以看出,各关键词与西南联大的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为:蒋梦麟(0.873)、梅贻琦(0.868)、学术自由(0.825)、抗日战争时期(0.801)、人才培养(0.779)、启示(0.765)、通识教育(0.756)。此结果表明,学者们在谈论西南联大时,将“西南联大”与“通识教育”“启示”“人才培养”“梅贻琦”结合起来论述的成果较多。通过进一步对表中的系数大小进行研究亦可发现,“梅贻琦”与“通识教育”“蒋梦麟”经常呈现在一起;“学术自由”与“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这初步表明,在已有西南联大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经常关注西南联大的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学术自由与启示,同时也比较关注梅贻琦、蒋梦麟等研究问题。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图及其分析

聚类图是聚类结果的展示,它能清晰明了的反映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可以更进一步反映西南联大的相关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先以最有影响的关键词(种子关键词)生成聚类,然后由聚类中的种子关键词及相邻的关键词再组成一个新的聚类。关键词越相似它们距离越近,反之,则较远。[3]

将表2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系数矩阵导入SPSS20.0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如图 1。根据图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的聚团连线距离远近,可将西南联大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分为四类,分别是大学校长及教授治校研究(种类一)、办学成功的缘由研究(种类二)、通识教育研究(种类三)、高校建设及启示研究(种类四)。具体分析见图1。

图1 西南联大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种类一是大学校长及教授治校研究。其关键词包括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教授治校、教授会、现代大学制度等。国内外学者对西南联大的校长研究,主要是围绕其办学实践、办学能力与素养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在办学实践方面,大学校长应注重基础,推行通识教育;以大师为重,推行学术自由;进行民主管理,坚持教授治校;大胆放手,支持学生自治。在办学能力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校长需由“懂教育”“负责任”“重人才”“高品德”的人来担任。[4]对教授治校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内涵、如何运行、实践及启示等方面论述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一是教授治校的内涵。教授集体管理高校的行政与学术事务,决定权和管理权属教授所有。这一制度产生的基础是学术自由的基本价值观。在以教授为重,学术独立、自由为本位理念的指导下,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促成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校园民主文化的形成。[5]二是教授治校如何运行。研究者以教授会为基础,分别从教授会之组成、教授会之出席情况、教授会之功能、教授会之议事规则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如何运行。[6]三是教授治校的实践及启示。教授治校突出表现在要赋予教师实质意义上的决策权,要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此外,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治理结构,强化高校的民主管理。[7]

种类二是办学成功的缘由研究。其关键词包括高等教育、大学精神、抗战时期、学术研究、内部管理、办学思想等。抗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但西南联大却弦歌不缀。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西南联大会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弦歌不缀呢?相关学者对此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研究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具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多重的办学思想指导。首先,西南联大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体现在它以大学治理的平衡理念为基础,以治理领域的均衡设置安排为依托,以权力与责任整合配置的制衡体系为核心,构建出权力开放、上下互动、前后衔接、多层协同的治理空间;[8]同时也体现在它具有融会中西的内部管理文化、高效民主的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9]其次,西南联大多重的办学思想指导,体现在具有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大师为重的师资理念、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自由民主的学术理念[10]、通才为主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这些都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类三是通识教育研究。其关键词包括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育质量、西南联大、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等。“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11]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实施通识教育,其重要原因是社会的需要、政策的支持,深层次原因是办学者拥有通识教育理念。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我国学者一般将其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等联系起来。在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方面,西南联大通识课程的设置与其注重“通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普遍性和强制性;通识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知识的“文理渗透”和“中西会通”;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学科差异的不同侧重。[12]在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先决条件是要明晰西南联大育人之道及人才特质。通识教育是西南联大人才培养之道,其人才特质包括三个方面:远大的人生目标和乐于担当的高度责任感;敢于吃苦的生活作风和优良学风;通才的典范。[13]在通识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研究者认为学分制保证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积累;灵活的选课制照顾学生兴趣贯彻文理;开放的旁听制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素质。[14]在教学方式方面,西南联大强调探究性教学。其特点是整个教学活动表现为展示研究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指出深入钻研必须参考的文献、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学内容的不断推陈出新。[15]

种类四是对高校建设的启示研究。这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处于研究网络的中央。其关键词包括一流大学、办学经验、启示、高校改革。据已有文献的分析,西南联大对我国高校建设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办学精神、教育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师资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等。在办学思想方面,大学自治是前提,教授治校是核心,民主管理是基础,深化改革是出路,大学校长是关键。[16]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政府在对高校布局的管理体制上,要加大联合办学的力度,同时也要加大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力度;[17]在联合办学实践中,只有注重和发挥精神、制度、资源三者的作用,联合办学才能超越“形”和“体”的层面,进入到“神”和“灵”的境界,提高联合办学的质量[18],具体表现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以学生为本、管理方式、校园文化等五个方面。[19]在教授治校方面,通过对“教授会、校务委员会、校常务委员会”核心机构的分析,认为高校首先应赋予教授实质意义上的决策权,坚持学术至上,其次是建立科学、规范、精简、高校的治理结构,最后推进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20]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西南联大通过实行“通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世界、国家一流人才,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21]与此同时,西南联大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知识教育、通过高淘汰率提高学生的质量、通过科研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人才流动、以此来培养抗战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22]在师资管理方面,西南联大首先赋予教师学术管理的权利,由学术行政管理向学术民主管理转变。其次,实行岗位聘任制,让教师的业绩与津贴直接挂钩。再次,完善职称评审指标,使职称真正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23]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创新教育观念,明确精英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尊重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再次,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办好大学的重要保障。最后,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大力发展通才教育。[24]在课程管理方面,首先打造课程品牌,其中教师是关键。其次是建设课程的支撑点——教学和科学研究。最后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联通。[25]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西南联大对大师的研究可谓是不计其数,如研究闻一多、蔡元培、黄钰生、汪曾祺、穆旦等50多位大师。我国学者对大师的研究以回忆性质的文章居多,篇名多是“某某大师与西南联大”。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确切性和学术性,本文在对关键词进行合并时,没有将这些大师的姓名合并为大师研究,致使在高频关键词统计时未出现任何一个大师(除大学校长外)。这并不是说大师研究在西南联大研究中不重要,相反,它是特别重要。可以说,西南联大的成功除了以上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汇聚了一批大师。因此,大师研究也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研究热点。

(四)西南联大热点知识图谱及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的探究高频关键词之间所隐藏的重要信息,利用SPSS20.0对34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的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并产生聚类分析图,进而绘制出西南联大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此图中,各关键词所处位置用小圆圈表示,关键词关系越紧密,其所代表的圆圈间的距离就会越小;反之越大。多维尺度坐标轴划分的四个象限中,第一象限的研究主题间联系紧密且位于研究网络的中央;第二象限的研究主题间结构松散且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第三象限的研究主题间联系紧密、明确,代表有研究机构对其进行正规的研究;第四象限的主题领域在整体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重要性较小。[26]

图2 西南联大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从西南联大研究热点的分布可以看出:热点一处在第二、三象限,说明西南联大的校长和教授治校研究虽然主题间联系紧密、明确,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研究,但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热点二大部分在第二象限,说明其研究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依然需要学者的深入探索,特别是关于大学师范学院的研究;热点三大部分处在一、四象限,说明教学管理及方式是通识教育的研究热点,而且成果丰富,但通识教育的其他方面研究还比较滞后;热点四处在第一象限,表明对高校建设的启示这一研究处于整个西南联大研究网络的中央。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依据共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表明西南联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但是,通过对聚类图和多维尺度图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国内外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实证研究;二是研究内容单一;三是院系研究不足;四是缺少西南联大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这就提示西南联大的未来研究应在注重已有研究基础之上,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院系发展、社会联系等方面不断拓展,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研究方法会根据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人们认知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西南联大作为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它不能仅限于单一的研究方法。从多维尺度分析可看出,目前学者对西南联大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和思辨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研究。文献、思辨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虽关注不少热点问题,但其逻辑基点主要是“史料—贡献—启示”的思路,缺乏应有的深度和高度。综上所述,学者在未来的西南联大研究中,应适当运用实证方法,弥补纯粹文献及思辨研究的不足。一般来讲,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研究者在对西南联大进行研究时,应根据自己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择具体的实证研究方法。如研究者对西南联大大师进行研究时,除一般的文献研究外,还可以使用口述法、访谈法、民族志等研究方法。

二是丰富西南联大相关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不同于研究目的或目标,它是与研究目标对应的一个可具体操作的研究点,是实现目标所要进行的具体研究。研究内容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必要因素之一。从多维尺度和聚类图可看出,西南联大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校长研究、教授治校、通识教育、办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这说明国内外学者对西南联大研究基本都是从教育学单一学科切入,很少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如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取得成功,研究者并未从国家宏观政策(政策学)和经费投入(经济学)等方面着手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与史料收集困难有关,另一方面是与学者自身的研究素养有关。因此,关于西南联大的未来研究,我们应该克服困难,在巩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支持方面和经费的来源、使用、启示等方面继续开拓进取,丰富西南联大的研究内容。

三是加强对西南联大院系发展研究。大学与院系的关系可以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大学的发展离不开院系的发展,而院系的发展又会促进大学的发展。确切的说,院系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联大的院系包含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等五个院系。从多维尺度和聚类图分析,国内外学者对西南联大开展的院系研究仅限于文学院和师范学院。文学院的研究主要是从抗战文学、文学教育、文学社团、文学思想、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阐述。师范学院的研究主要是从源起、发展及黄钰生先生对办学的贡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这些研究成果多是对其史料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很少对成立的背景、原因、影响等作深入分析,仅就史料谈史料,为研究而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者应该加强西南联大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等院系研究。同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探讨西南联大的文学院和师范学院。研究历史,不是定格过去,而是思考现在,憧憬未来。西南联大的院系研究,可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我国“双一流”背景下的院系发展提供参考。

四是加强西南联大与社会联系的研究。社会的发展推动高等院校的发展,而高等院校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西南联大作为抗战时期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府,无疑促进了当时云南社会的发展。但从多维尺度图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西南联大的研究一般是对其办学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等的研究,对其促进云南社会发展的研究仅限于研究云南文化发展,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文学方面。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应从云南省档案馆、昆明市档案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联大校友的回忆录等处挖掘一手资料,对西南联大是如何促进云南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进行研究,从而窥探出高校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动向。

猜你喜欢

治校西南联大通识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