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江汉平原皮影戏艺术特征及艺术创作成果

2018-08-22张建立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渔鼓江汉平原潜江

张建立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一、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艺术特征

潜江、沔阳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发源地。其共同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唱腔艺术、雕镂艺术和文学创作三个方面。

(一)唱腔艺术:元、明时期,江汉平原皮影戏唱腔以汉腔、楚腔、秦腔和川腔为主,也含有荆楚地方的民歌小调,当时称之为“弹戏皮影戏”。明末清初,天门、潜江、沔阳形成了“歌腔”和“渔鼓腔”两大流派,两大流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相同点:第一在唱腔上,都融合了楚剧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如:《薅草歌》、《打硪歌》、《鸡鸣歌》等;第二在语言上,两大唱腔所使用的语言语调均使用天门、潜江、沔阳的方言土话。第三在唱腔的唱词格律上,两大唱腔的唱词均有十字句和七字句。第四,伴奏乐器使用的打击乐和丝弦乐基本相同:打击乐都使用了锣、鼓、京钹,简板等,丝弦乐都使用京胡、二胡、板胡、扬琴等。

2.不同点:第一,在演唱风格上,歌腔高亢嘹亮,既有山歌的抒情,也有小调的优美,另外歌腔音域跨度大,再不换气的情况下,一句跨两个八度;而渔鼓腔曲调平稳,节奏明快,更具有说唱音乐的风格。第二两种唱腔使用的伴奏乐器不同,比如渔鼓腔使用的“渔鼓筒”,在歌腔的伴奏乐器中没有;第三在唱词上,渔鼓腔有五五七五字句,歌腔中没有。

江汉平原皮影戏的两大唱腔,其风格特点和演唱的曲牌,构成了江汉皮影唱腔艺术的独特风格,

(二)雕镂艺术:天、潜、沔皮影戏雕刻的皮影,影像较大,长70CM至80CM。雕刻的风格主要有“汤格”、“郭格”、“皮格”和“杨格”。“汤格”与“郭格”为潜江皮影雕刻艺人,“汤格”是汤玉堂创立,擅长雕刻精细的花草图案;“郭格”是郭大彪之父所创,以雕刻逼真的人物见长;“皮格”与“杨格”是沔阳人,皮格是皮思金、皮思银两人所创,皮影制作细腻、剪纸风格、正反如一;“杨格”为沔阳皮影艺人杨双林所创,人物身形细长、孔大、透光性好。

江汉平原皮影的雕镂艺术总体上讲究丰满、圆润,既不像其他南方地区皮影有棱有角,也不像北方皮影注重图案性。江汉平原皮影同时注重装饰美,注重运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

(三)文学创作。江汉平原皮影戏的文学创作有两种:一种是写作文学创作,另一种是口述文学创作。周天元是江汉平原皮影最杰出的写作文学艺人之一,他使用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了不少连台戏条本,皮影戏剧本和台词,一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写作文学作品,如《七剑十三侠》、《三国演义全集》、《小五义》、《水浒传》、《西游记》、《五虎平西》、《五虎平南》、《锦上花》、《英雄传》》等,用民间说唱本改编的案卷戏多达五十多个剧目,创作折子戏剧本有《武松打店》、《千里送京娘》、《文王渭水访贤》、《打洞结拜》、《观星借头》。还编写了皮影戏通用台词《打王殿》、《摆朝》、《想将求将》及皮影戏各种角色的诗白站影。口述文学创作的剧本几乎没有定型的脚本,仅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凭艺人发挥想象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夏祖勤是口述文学创作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口述文学作品。

二、江汉平原著名皮影艺人和艺术创作成果

(一)周天元

周天元(清光绪26-1991年),湖北潜江人,自幼学习皮影戏艺术,集文学创作、唱腔和皮影操作技巧于一身,被誉为江汉平原皮影祖师。

周天元所创编的皮影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在江汉平原一带久演不衰。其作品一部分由聊斋故事和一些民间故事传说等所创编,一部分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飞龙传》、《七剑十三侠》、《三国演义全集》、《水浒传》、《西游记》、《彭公案》、《英烈传》、《孟丽君脱靴》等。他把民间的说唱本改编成案卷系有50多个剧目。创作了折子戏剧本《武松打店》、《文王渭水访贤》、《王彦章摆渡》、《斩黄袍》、《刘高降瓜精》、《薛平贵回窑》、《千里送京娘》、《摸包》、《打洞结拜》等。其作品在江汉平一带广为流传,也是江汉平原皮影戏取之不尽的艺术财富。

(二)刘年华

刘年华(1949-),潜江人,其继承并发展了周天元的皮影创作艺术。在文学创作上,对台词和声韵平仄要求非常高。剧本创作既要求文辞,也要求文理。

刘年华改编的皮影条书有几十部,代表作品有《绿野仙踪》、《蒸骨案》、《五虎剑侠图》、《玉娇龙》、《呼延庆打擂》、《风月案》、《薛刚反唐续集》等。以传统题材改编的剧目有《巧断奇案》、《双凤瓶》、《曾进打虎》、《情相连》等。刘年华一生以皮影艺术为伴,创作了几十本皮影戏条书,为江汉平原皮影戏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弟子无数,其中既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学童,被誉为荆楚皮影第一人。如今,年逾花甲的刘年华,继续为皮影戏艺术的发展默默耕耘着。

(三)夏祖勤

夏祖勤(1942年-),湖北仙桃人,对沔阳渔鼓、湖北道情、快板样样精通,能编、能演、能授。1983年,夏祖勤创作的皮影戏文学作品《火焰山》和儿童剧《小熊猫学本领》,在荆楚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1991年,他主编的《仙桃谚语》一书,获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省民族宗教局联合颁发的“屈原奖”。2000年,又发表了《一子两母》一书。

三、结语

源远流长的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的劳动成果,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国家大力保护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的今天,有义务、有责任对它进行梳理和总结,其研究意义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渔鼓江汉平原潜江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基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Epilogue
从互生到共兴:民国晚期江汉平原的垸与市镇——以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
江汉平原地区草莓栽培技术研究
江汉平原辞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