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剃头

2018-08-22刘仰东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金属棒剃头匠推子

刘仰东

过去给孩子理发没那么多讲究,俗称为“剃头”,一般就剃成“学生头”,类似于平头。只去离家最近的理发馆。普通理发馆的格局大致相同,面壁一溜排着几把理发椅子,皮质,转椅,带踏板,刮脸时可放倒。扶手上还拴着一条打磨刮脸刀的皮带。学龄前儿童理发需另用一个专用木板凳置于理发椅上;墙上镶着镜子,镜子下面是放各种理发工具和用品的台面,给人以凌乱之感;把角处有洗头池子;理发员穿白大褂,戴口罩,装束和医生护士差不多。三两岁的孩子被大人带到理发馆,不免以为是到了医院,要打针,再一看又动剪子又动刀的,往往吓得哇哇大哭。

给半大孩子理发省事,省技术,三下五除二就剃得了。此时理发员一般都问一句:“在哪儿洗啊?”得到“回家洗”的回答后,理发员将掖在孩子脖领子里的围裙摘下抖两下,拿毛巾在孩子的后脖颈子掸掸就齐活,一般超不过十分钟。

也有普通理发馆师傅业务不过硬,动不动就剃砸了,把学生头推成老电影里常见的在农村青年中流行的“盖头”。有个朋友以前外号“会计”,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他小时候珠算学得好,或者从小有理财天分,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外号缘自一次剃头,出了理发馆就被周围孩子评价为“跟大队会计似的”,一来二去就成了“会计”。

常在一家理发馆理发,谁的手艺如何,孩子一般都心里有数,但有数也没用,因为顾客无权选择理发员排号。赶上谁是谁,摊上擅剃“盖头”的理发员,孩子只能暗自祈祷他或她超水平发挥了。

理发馆都用電动剃头推子,速度快、效率高、省劲,只是当年的电动推子似乎不太过关,动辄就夹头发,刺啦刺啦乱响,理发员也没招,只能不断加点机油润滑。来剃头的孩子经常遇到这一幕:都准备好了以后,理发员一开剃头推子,响声不对,换一个,还是响声不对。这时候,孩子不免要有点心理活动,最怕理发员凑合着剃。有时候,头剃着半截推子出故障,理发员再不知轻重地下手狠点,脑袋就等着受罪了。这也是很多低龄儿童发怵进理发馆的原因之一。

有些孩子不去或很少去理发馆,由家人用手动推子理发,最大的好处是省钱,其次是时间不限。但家人毕竟不是吃这碗饭的,手艺就谈不上了,也就是把头剃了而已。经常是没有过渡,结果可以想见。

当年,还能见到走街串巷叫卖的剃头匠。所谓“叫卖”,并不动嘴,是剃头匠一手持一种带弹性的一尺长短的金属夹子,另一手持金属棒,用金属棒从夹子的顶端击打出去,导致夹子顶端的两头来回碰撞,发出一种“吱呤呤呤”的长音。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剃头的来了。剃头匠都用手动推子,也只能用手动推子,服务对象也是对头型毫无追求的老头或孩子。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不少北京孩子经常如此剃头。到了六七十年代,普通理发馆价格低廉,因而剃头匠生意惨淡。在我的印象中,六七十年代,比起其他几种走街串巷的行业,如修鞋、磨刀、卖冰棍、爆米花等,剃头似乎是生意最差的,常常是闻其声,见其人,就是不见顾客。

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理发馆已经绝迹,各类发廊、美发厅充斥于大街小巷。未成年孩子的发型和颜色也如时装,变来变去。再离谱,再看不惯,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一次在街上,有个朋友看到几个男孩留着烫过的染成大黄颜色的蓬松造型的披肩长发,说了句:“这要是我儿子,早大嘴巴抽上了。”我当即答道:“你恐怕没这个权力。”

猜你喜欢

金属棒剃头匠推子
对一道电磁感应高考题的科学性探究
剃头匠
马未都忆旧——手推子
Allen&Heath 96kHz SQ系列调音台
理发推子
小学科学热的传导实验反思与改进
剃头匠
父亲的理发推子
剃头匠
余怒(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