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与概念隐喻对初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的教学启示
2018-08-21崔霞
崔霞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和概念隐喻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出,框架的应用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中与某一词汇相关的其他词汇,关联一系列的词汇搭配,增加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深度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隐喻性联想,能加深学生对语境中词汇意义的理解,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创造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框架 概念隐喻 词汇深度
一、引言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1]111词汇对于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级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词汇的深度知识不够。认知语言学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2],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辅助词汇教学,但遺憾的是,这些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不够。为此,本研究将探讨框架和概念隐喻两大理论对初中英语词汇深度的教学启示,目的是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增加学生的词汇深度知识,强化词汇教学效果。
二、框架、概念隐喻与词汇深度知识
“框架”可理解为大脑中概念存在和形成的结构。任何概念框架结构都由一组框架元素组成。对框架中概念的理解,都必须依赖于整个框架的概念关系[2]49,50。例如,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首先需将该词汇放入一个合适的概念框架结构中。在该框架结构中,有一系列与该词相关的词汇,任何一个词汇的激活,都会触及该框架中的其他词汇。例如,在Fillmore的经典例子中,buy一词就可以放在Commercial Transaction Frame(商品交易框架)中。该框架情景是:get something by paying money,有四个最基本的框架元素:buyer, seller, goods, price。其他属于此商品交易框架的词汇有动词buy, sell, spend, cost, charge等表示“交易的行为”,名词book, bike, house等表示“交易的商品”,以及介词from, for等表示“交易的方式或目的等”。
概念隐喻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提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系统映射[3]115,隐喻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例如,英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TIME IS MONEY就来源于概念隐喻。TIME 被称为“目标域”或“抽象域”,MONEY则被称为“源域”或“具体域”。人们通过具体、熟悉的MONEY(金钱)这一概念来理解抽象的、较难理解的TIME(时间)概念。两者之间之所以能建立映射关系,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即金钱和时间都具有“价值、财富”的特征,人们可以花费它们,也可以节省它们。因此,既可以说spend, save, waste, give money,又可以说spend, save, waste, give time。
词汇深度知识指的是学习者掌握一个词的全部意义和用法的程度。词的深度知识包括词的形式(口头或书面)、位置(语法句型、搭配)、功能(频率、得体性)和意义(概念、联想)等要素[4]352。本文将词汇深度知识定义为:对与某一词汇相关或意义相近词汇的了解、对该词汇搭配情况的把握及对具有该词比喻用法的知识的了解。sudden一词的意思是happen quickly and unexpectedly(快速发生、始料未及)。在学习sudden一词时,如果将其与相关或意义相近的词(如quick,surprising,abrupt等)放在一起记忆,并探讨其搭配(如sudden death,sudden change,sudden noise等),则大大增加了该词的深度知识。
三、框架、概念隐喻与初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的教学
(一)框架对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的教学启示
目前,我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级英语学习者词汇深度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对于许多词汇,学生只知道单一的意思或搭配,不知道与该词相关或意义相近的词及该词的其他搭配。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顺带补充一些相关的词汇和搭配,但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此外,学生的词汇学习往往是教师语言输出下的被动学习,缺乏学生自我产出的主动学习。
教师可利用框架理论,将某一特定词汇放入一个合适的概念框架结构中,并引导学生激活框架结构中的所有元素,分析某一特定词汇与其他词汇的关系,增加词汇的深度知识。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中的单词raise(募集、筹款)时,教师可将该词放在Charity(慈善活动)框架结构之中,然后鼓励学生列出该框架中的所有元素如donator,organization,government,the poor,the disabled,money,food,clothes,collect,help,give,donate,for,from等。在该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说出相关的词汇,实在不会表达的,可用汉语说出,教师及时给出相应的英文反馈。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从所列出的框架元素中找到能与raise搭配的短语,如raise money, raise food,raise clothes等,以及句子The organization raised money for the disabled等。如此操作,与 raise相关的一些词汇和表达就能在学生的大脑中激活,增加学生对该词的认知深度。又如,在学习名词pupil(学生)时,可将其置于School Life(学校生活)框架中,并让学生列出该框架的所有元素,如teacher, pupil, classroom, lesson, blackboard, textbook, notebook, pen, ask, teach, play, listen, speak, write, in, on, outside, games, exams等。紧接着,要求学生利用框架元素中的单词进行造句,如“The pupils are in the classroom.”或“The teacher asks pupils to play games outside.”等。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分析,不难看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有效利用框架理论可以减少因随机例证而出现例证不齐全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知识,增加其对英语词汇的认识深度。
(二)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的教学启示
以往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往往侧重词汇基本或常见意义的介绍,忽略词汇隐喻意义的扩展,导致学生习得的词汇意义停留在具体事物的层面,对于一些抽象层面的语言意义的表达难以理解。初中生在英语词汇隐喻用法方面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只会按照单词的基本意义理解,常常会出现无法理解句子甚至语篇的情况。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又限制了其创造性的发展(隐喻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束定芳教授曾指出:“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5]6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词汇基本意义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进行词汇联想,深刻认识词汇的隐喻意义和表达,从而加强词汇深度知识的积累。例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中的短语run out (of)的基本意思是指use up all ones strength and energy and stop working(筋疲力尽)或something become used up(某物用尽)。教师在讲解该短语的时候,可以先从基本意义出发,呈现一两个非隐喻的表达,再呈现隐喻性表达,让学生讨论这些表达的共性,使学生尽可能地体验隐喻性表达的魅力并总结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或共同属性(尽管学生不知道这就是隐喻)。教师可以列出以下与run out (of)搭配的表达供学生探讨:①The plane was running out of fuel(燃料用尽),②We ran out of time (没有时间),③Neighbors run out of help(失去帮助),④We run out of ideas(想不出办法),⑤A firefighter ran out of his life for putting out the fire(牺牲生命)。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run out (of)短语的基本使用①②与语境使用③④⑤⑥之间的相似性后,应告诉学生只要一个词的基本使用和语境使用能够建立某一具体的相似关系,那么该词就可以在目标语境中使用。随后,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并根据自己的见闻,写出含有run out 的隐喻表达如⑦ My love for dessert is running out(不再吃甜食),⑧The enemy ran out of their methods(用尽办法),⑨ I run out of my trust to him(失去信任)等。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因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产生的英汉词汇隐喻表达的差异,使学生养成用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理解英文概念隐喻表达的意义的习惯,减少理解偏差。例如,英语中的talk horse和 as strong as a horse在汉语中只能说成“吹牛”或“壮如牛”。这主要是由中西方地理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是农耕文化,“牛”是重要的劳动力,象征着“勤劳、力量与忠诚”,西方祖先多为游牧民族,“马”是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一种“勤劳、力量与忠诚”的动物。同样,在汉语中,“狗” 通常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例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狗崽子” 等,在西方文化中,狗(dog)被视为人们的好朋友,故与狗(dog)相关的词汇往往是褒义的,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puppy love(初恋)等。总之,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隐喻性联想,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四、结语
框架和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联想和语言表达,有利于学生词汇深度知识的积累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词汇的基本意义出发,充分利用框架和概念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导学生进行丰富联想和深度思考,加强学生自我产出性学习,增加词汇知识的深度,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同时,为培养他们的隐喻思维和创造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2]汪立荣.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1(3):49-56.
[3]李燕.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二语词汇自主学习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5-118.
[4]李晓.词汇量、词汇深度知识与语言综合能力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352-359.
[5]束定芳,湯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6B09);外研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HX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