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院校求真务实学风建设探微
2018-08-21张广舟刘云
张广舟 刘云
摘 要: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优质科学发展,是学校的生命线。学风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立足职业技能发展,树立“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核心价值观,营造求真务实学风,提升人才综合素养。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求真务实学风
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载体和实践者,特别是高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职院校学生应树立“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核心价值观,是求真务实学风直接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校生规模已经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50%。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对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高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1]。文件特别提到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风向标,理应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价值观。
在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方面,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求真务实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培养高职生成为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真正为企业、行业、管理等一线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促进高职生成长和成才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求真务实学风塑造中锻炼学生,培养其马克思主义思维品质,凝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让这种核心价值观成为高职生的信念,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实践,成为内在的信仰和信念。
一、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必要性和现状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大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任务和核心职能。高职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风气、思想动态、综合素质集中体现为学风,学风是体现高校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和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学风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学风建设是加强德育建设与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分析与探讨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实践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方法是高职院校党政工作与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学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不容置疑。
然而,目前一些高职教育出现重工轻文倾向,高职生中出现过于强调实用主义倾向,这种苗头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对立的,是背道而驰的。高职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厌学等不良思想倾向,主要是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和偏差,是不良的学风的表现。通過高职院校求真务实优良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院校营造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治学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则“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喜忧参半,令人担忧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失去了平静的心境,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二是认识不到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尚没有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三是教与学客观环境限制,如教育模式陈旧及相对落后的专业建设与改造等都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实习实训体系和基地有待加强,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四是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和定位不准。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由于心理不平衡、自身基础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纪律松懈等原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消极、懈怠甚至否定的厌学情绪,因而形成不良的学风现状。
二、以求真务实学风的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素养
培育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对国家高等教育原则和目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等重大问题的正确理解和价值选择,是高职院校的最高价值导向。高等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紧缺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2]。推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有效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抓住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努力在融入、贯穿、引领上着力,下功夫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的价值观。基于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基于求真务实学风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目标上,将求真务实学风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求真务实学风的引领下,逐步形成“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增加教学硬实力投入,为求真务实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以培养工厂、企业、事业等单位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生来校学习就是为了在工厂、企业、事业等生产一线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紧跟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硬件上,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模拟未来工作岗位情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切记好高骛远,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观,用大国工匠精神和事迹感染激励学生前行。
第二,建章立制,健全求真务实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校务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已经相当健全,而且行之有效,很成熟。然而,在学校学风建设单列制度管理体系上,略显单薄,有时表现为纸上谈兵,未能贯彻下去,学生无法很好地认识到位。可以考虑从入学到毕业,整个高职阶段应一以贯之求真务实学风建设制度体系。
第三,在教学管理中,落实求真务实学风。从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将求真务实学风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可以考虑手机不进教室管理、早餐不入教室、垃圾不留寝室等系列活动,营造求真务实的学风氛围。在学校的各项评优评先中体现求真务实学风导向,让浮躁无立足之地。
三、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塑造的意义
学风是體现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良好校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学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工作作风和学习精神的综合反映,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学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时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我们应该加强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推动学风建设。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扎实抓学风建设,充分意识到学风建设在学生培养、习惯养成、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到学院的办学质量。究其实质,求真务实的学风建设关系到“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内在的认同,其意义尤为明显。
(一)求真务实学风是学校办学的正确政治导向,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一个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行的价值观导向。高职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学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在校园内积极宣传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校风、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坚持教书育人,用求真务实学风引领学生成长,戒骄戒躁,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求真务实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求真务实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直接体现,要求脚踏实地,摒弃浮躁,以不断的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奋斗,要求每个人立足工作岗位,积极投身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公民有了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在以言论推动中国进步的同时,更要力戒空谈,避免在互联网上无谓地打发时间,避免以讹传讹、追求轰动效应,避免消极抱怨和妄自菲薄,积极建言献策,以实干精神推动国家进步。
建设以求真务实学风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化、信息化使大学生面临的文化选择具有多元性,在糟粕与精华并存、先进与低俗同在的多元文化选择面前,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趋利避害、去伪存真,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抵制非理性和庸俗的文化侵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求真务实学风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是推动新时期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德育创新和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锻炼法是一种使受教育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方法[3]。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求真务实学风为内核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促进高职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件,2011.8.30.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2005. 3.9.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1.
本文是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度与效度探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6A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