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语文心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2018-08-21南娟峰
南娟峰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对组织好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特殊的语文心理让其自觉成为教学情境创设的主人公,更具有意义。
关键词: 个体体验 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时期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关注,课堂教学已经由单一的教授模式逐渐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对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发掘必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具有极强社会人文色彩的学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和它联系起来,生活本来就是五味杂陈、丰富多彩的,优秀的语文课堂应当融入生活内容,为利用“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前提,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实践新课程改革。可是当下一些教育实践者使用“情境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收效甚微。如此注意力短暂集中过后,再次回到与以往相差不大的传统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的仍是了无生趣的课堂,岂不让人无奈?那么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就成了教师们相互探讨的话题。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所以要改革教法,响应新课程改革,不能盲目搞“一刀切”。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不同情况下学生对语文学习对象的态度及心理期待,适时让学生成为创设学习情境的主体,在此之上,教师恰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他们对语文乐学、勤学、好学,自然了解学习目标中要求的内容。如此不仅能解放教师,更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生动而具有吸引力。
其实,教师煞费苦心地迎合学生的心理,广搜资料、图文并茂、声泪俱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一定领情,我们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自己被文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被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既然每个教师都曾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何不试图换位思考,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置换到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被自己感动,那样得到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一、让学生的闪光点成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因子
如今学生处在信息发展最前沿,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兴趣浓厚,爱好广泛,可以对一般人不在意的东西关注钻研。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在每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就会使学生将自己的积累认识提炼为具有理性意义的精华。
1.让个体兴趣爱好成为引路人,在勇于表达中自入情境。
这一点可以利用每天的课前演讲完成,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将自己的观察视角与人文社会生活相联系,就新近发生的政治事件发表独到的见解;也可以把自己对历史陈迹、名人逸事的关注用比较“八卦”的形式讲出来;还可以将某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全班同学;也可以就具体语文知识具体细致地讲给大家。
虽然说内容灵活多样,但是教师应当为其把关,在学生演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能流于形式,所讲内容应当直接或间接地与近期的语文学习相联系,能够在某种层面上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第二,教师应尽量做到点评延伸及提升性总结,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第三,要求其他学生在听演讲的同时,做好笔记,整理归纳,将演讲者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真正从中受益。
举例来说,很多学生喜欢看金庸的小说,但仅仅是对侠肝义胆的崇拜与感动,而我班的胡玉鑫同学把对金庸的痴迷上升到对金庸先生每部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修改之后的对比,找出情节的相异之处,甚至人物之间的秘密关系,并且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观点认识,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认识,而且感染影响了其他同学,带着思考阅读,不盲从于既成的研究。利用这次演讲,我有意识地把该同学的质疑精神融入阅读教学情境中,在研读某个作家某部文本的同时,让学生搜集该作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与之比较阅读;或与该文本表达内容类似其他文本比较异同;或将反映类似的精神情感的多部作品比较分析。
另外一位同学喜欢研究金庸先生每一部作品中的男主角,对这些不同名姓的英雄人物,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并分析他们各具特点的侠义与情爱。他的这些表现让我们平时走马观花,匆匆翻阅,甚至只看了各种不同版本电视剧的人不禁心生敬意,更别说同坐在一个班学习的其他学生。师生受此启发,共同探讨了鲁迅小说中封建制度下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身上表现的共同的悲剧命运。
2.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当“助教”,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中不乏高手。对于责任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收交作业、检查背诵等工作任务交给他们,给学生以信任;对于文科占优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语文课堂活动中适时添加与文本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識,让教师的很多知识盲区得以扫除,还可以提高该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脑高手就更不用说了,幻灯片的制作,资料搜集都可以交付他们。其实,哪个学生没有展示自己的欲望?他们对当“助教”是饱含热情的,对老师交给的事情是乐此不疲的。这样不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学生相互学习,进步提高。
二、让审美体验刺激思想,自动生成情境
语文学习是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特点的,所以老师才会忘情地声泪俱下或捶胸顿足。而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文本,真正从内心受到感动震撼,才会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自然地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理性地认知、理解文本。
具体来说,审美体验以多样的形式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很多方面:
1.以传统诵读为基本体验方式。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极强的音乐美特征,汉语更加如此,因此对待语文课不要羞羞答答,引导学生以自己痴迷音乐的态度享受每一篇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走近这座雄伟的高山。在最初的声韵辨识中熟悉原始的字句段;在放声响读中通其文意;在深思味读中捕捉文本之精神;在信然吟读中合交融之情感。反复诵读,让学生亲自体验对文本的不同感受,每一次诵读都是学生自设情境进行学习的过程。
还可以借助音乐的感染,让学生搜索与文本较为相符的音乐做背景,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中走进文本,以自己的情怀读作品。安排集体讨论时间甄选背景音乐,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乐此不疲的。这样充满激情的情境,还愁学生学无所得吗?
诵读本来就是语文素养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提高诵读热情,并借此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热情中完成对文本的体验,然后教师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预先设计好的秘密花园中。
2.让奇思异想来亮相,创设思辨情境。
语文教学是开放性的,涉及政治、历史方面的内容非常多,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截然不同的。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某些观点、想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都会令教师茅塞顿开,所以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将自己的一己之见强加给学生,把学生的思想完全束缚起来。
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教师要做的是在他的提议下多追问,让学生整理思路,提炼思想。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不仅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会令他们理性而严密地对待自己思考的问题,不要匆忙给其定性,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維或打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过程正是带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辨情境的过程。
3.提倡改编文本,创设表演情境。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改编,从而达到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效果。例如具有情节性的文本,可让学生改编成舞台剧;或者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绘制成漫画,再让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学生配之以简略文字形成漫画,展示于班级版报上;还可以将文本中的中心思想情感凝练出来,提出与之相对的观点,组织一场辩论会。虽然称之为表演情境,但其实是创造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表演有多种形式,我们要善于发掘各类学生的特长,使之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只要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就可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当花大力气研究学习主体对待该学科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其主动性发挥出来,展示个性及特长,合理彰显自己在语文学科各个方面具备的灵性,从而发散思维,活跃班级学习气氛,形成自然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自然与自觉的情形下快乐地参与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边巴欧珠.阅读教学的关键——体验[J].中学生课程辅导,2013(27).
[2]李云华.让高中语文教学在课堂活动中升华[J].大观周刊,2013(08).
[3]赵海娟.促进自主学习 提高语文素质[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