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村镇小学《弟子规》教学调查分析
2018-08-21武戈张俊杰仝建平
武戈 张俊杰 仝建平
摘 要: 伴随“国学热”,《弟子规》在一些学校被纳入教学内容,本文对阳泉市某村镇小学的《弟子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部分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弟子规》 村镇小学 教学调查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国学热”,一些传统文化典籍被重新重视,其中,《弟子规》由于内容适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很高,学校、企业、社区等都有对《弟子规》进行诵读和学习。
从2015年起,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地区的教育单位开始编撰校本教材①,一些学校在编撰过程中将《弟子规》列入教材,教师们对《弟子规》进行备课、授课,《弟子规》在该地区小学开始普及。笔者有亲友在阳泉市的乡镇学校任教,得益于此,笔者对该地区的《弟子规》教学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参考读物
(一)总体情况
阳泉市冶西镇编撰的校本教材中,《弟子规》包含原文、注音和释读。由于国家教育部门对《弟子规》并无统一标准,编撰教材、备课授课的参考读物主要有三类:民间团体印制、散发的印刷品,如弘化佛教和谐小丛书之《弟子规》、某义工团队印发的《弟子规》小册子等;教师自行购置的《弟子规》参考读物,如燕山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弟子规》②等;百度词条(网友参与编撰和修改)、《弟子规》公益网等网站。这些读物在受访地区流传较广,特别是网络上的内容,受众更多。
(二)版本差异
各个版本的《弟子规》在字音、字形、释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当地学校编撰的校本教材,是综合参考了多种不同版本的《弟子规》之后进行编写的,在此过程中也有所取舍,但囿于资料较少、编写使用规模小,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小问题。笔者对不同版本的《弟子规》进行了对比。
1.字音差异
各版本读物的字音差异如下:
《弟子规》流传较广,版本甚多,各种原因导致许多字音差异,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副教授王秋生曾对部分多音字的读音进行了对比和考证④,本次调查涉及的字音差异中,部分字音已能够确定。如:“应勿缓”的“应”,读音应为“yìng”,表示“应答”之意。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将拼音标注为yīng,但对这一句的解释也为“应答”。此外,“凊”的读音应为“qìng”,“溺”的读音应为“niào”,“的”的读音为“dí”,以上拼音差异均可在王秋生老师的论文中找到确切读音和来源依据。
另有前人未列出之处如下:
“出必告”中的“告”,此次选取的读物大多标注为“gào”,两本标注为“gù”的读物在注释中写明“gù”为古音,现代读音为“gào”。百度百科标注读音为“gù”,但未对读音做出解释。该字的读音为“gào”更合适。
“号泣随”中的“号”,《新华字典》⑤180页“háo”的释义有“大声哭泣”和“大声呼喊”,182页“hào”的释义与此句并无关系,可见此处应读“háo”。
“乘下车”中的“车”有“jū”和“chē”两种读音,王秋生老师的论文对此也有探讨,出于押韵,读“jū”更合适,但两种读音都是正确的。
“行高者”中的“行”,《新华字典》545页有“xìng”的读音,但标为“旧读”,含义为足以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例词有“德行”、“品行”等,据此可知,“xìng”音虽有,但不再使用,不宜如此标注。
“勿轻訾”中的“訾”,《新华字典》656页“zī”音释义为“姓”,658页“zǐ”音释义为“说别人的坏话、诋毁”,据此可知,在《弟子规》中应读为“zǐ”。
“屏勿视”中的“屏”,《新华字典》34页“bǐng”音释义中有“除去、排除”之意,385页“píng”音释义有“遮挡、遮挡物”之意,两种释义都有办法解释通,但综合来看,“bǐng”更合理。
“步从容”中的“从”,《新华字典》并无“cōng”的读音,仅有“cóng”和“zòng”,“zòng”可以排除,“cóng”的释义有“[从容]不慌不忙”,笔者使用电子《新华字典》⑥查询,“从容”一词所用配音也如此。在《古汉语字典》⑦中,可以找到“cōng”的读音,释义为“舒缓、自在”,附有出处《庄子·秋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另有释义“举动”,附有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动作应礼,从容中道”。两本字典对比可见,“cōng”为古音,且古代“从容”一词的释义与今义有所不同。综上所述,此处读“cóng”更合适。
“可驯致”中的“驯”,《新华字典》中并无“xún”的读音,仅有“xùn”,参看各类读物,“可驯致”的解释多为“循序渐进可以达到”,笔者查询《古汉语字典》,“驯”在353页可见“xún”和“xùn”两种读音,“xún”有“渐进”之意,“xùn”的释义通“训”,有“教诲、解说”之意。可见,各版本读物对此句的释读采用了“xún”的古义。但是如果采用“训”的字义,此句解释为“可以通过教育达到”也通顺可行。因此,此处的读音可以与释读方式相结合。笔者认为,此处有两种方式选择:第一,将“驯”改为“循”,保持原有解释。第二,将“驯”改为“训”,换一种方式解释。做出更改的目的在于使之更适应现代阅读习惯。
以上为笔者整理出的字音差异,此次整理出的字音差异虽然多为古音和现代读音的差异,但也是较为容易辨认的,仅通过当地乡镇小学使用的《新华字典》即可更正大部分错误内容。由此可看出,流传于乡镇地区的《弟子规》普及读物在读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阳泉市冶西镇所编撰的校本教材,也有一些显得比较草率的错误。
2.字形差异
各版本读物字形差异如下:
我國文字繁简字、多义字出现字形差异很常见,不同版本《弟子规》的字形差异在古代和现代都有不少,也有相关整理成果。笔者分析如下:
“首孝悌”和“首孝弟”,《新华字典》95页关于“弟”字的释义提到了古义“弟”同“悌”。周明杰《〈弟子规〉研究》⑨从贴近原本的角度认为,“从版本时间和多数版本来看,‘弟为上”。笔者认为,“悌”更贴近现代阅读习惯。
“返必面”和“反必面”,根据各版本的释义,本句强调“返回”之意,“反”为古代写法。参考《新华字典》124页“反”与“返”的对比,“返”的写法更贴近现代阅读。
“亲憎我”,有些版本写作“亲恶我”。周明杰《〈弟子规〉研究》中附清末刻本,《弟子规》原文为“憎”。在《新华字典》中,两个字都有“讨厌”之意,释义差别不大,均无问题。
“惟德学”,有些版本写作“唯”。黄灿的《〈弟子规〉研究》⑩中此句均为“惟德学”,周明杰《〈弟子规〉研究》此句均为“唯德学”。《新华字典》510页“唯”的第一条释义是通“惟”,两个字在字义上差别不大,均无问题。
“人有能”与“人所能”,黄灿的论文认为写作“人有能”会和“己有能”出现“有”字重复,故而“所”较妥。
“仁者稀”,此处为“稀少”之意,“希”是古代写法。《古汉语字典》327页对“希”的释义:稀疏,后作“稀”。现代汉语中,“希”已无此含义。故笔者建议写作“稀”更妥当。
“居处变”,有很多古籍写作“居处辨”,周明杰《〈弟子规〉研究》引用《礼记·间传》:“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齐衰之丧,居垩室,芐翦不纳。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此哀之发于居处者也。”意为“分辨”,即血缘远近不同的亲属去世,有不同的服丧方式。可见,写作“辨”有更丰富的文化含义。如果写作“变”,则内涵较为简单,容易理解。此处的写法,笔者认为需要与释义相对应,写作“辨”的时候不可用“变”的释义。
大部分版本有“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一句,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中此句为“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黄灿和周明杰的论文都有所考证,本句在古籍中就有不同版本。虽然词句有异,但理念都是积极的。
以上字形差异均非错别字,多为古今书写不同,但在通俗读物和应用于小学的教材中应该注意字形的修正,适应现代阅读习惯。
3.释读差异
笔者收集到的读物对《弟子规》的释读大体上是一致的,个别语句存在一些差别,有的用不同的说法表达相似的含义,有的做了一定的含义延伸,也有对某一句存在不同理解的情况。差距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句:
居有常,业无变。此句释读差别较大,百度词条进行字面翻译:固定居住的地方,不要经常换工作;《〈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白话注音版》和《弟子规图说》对“业无变”释读为“事业要专注,这样才不荒废人生,让父母担忧”;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解释为“安家以后要将职业、居所固定下来”;《〈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白话注音版》释读为“职业和志向要努力完成,不轻易改变”;燕山出版社《弟子规》将“居”解释为日常起居作息,将“业”解释为做事情,这一句被释读为“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要有常规”。
物虽小,勿私藏。《〈弟子规〉图说》和燕山出版社版本将“物”解释为公物,其余版本均未提到公物;百度词条将“物”解释为“自己的东西”,这种解释显得对子女更加严苛。
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白话注音版》解释为“身体有所损伤,德行就有了欠缺”,这种解释在此处过于简单,在儿童读物中显得有些莫名其妙,需要更详细的解读。
居处变,酒肉绝。此处的“变”字有时写作“辨”,其不同含义前文已有说明,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写作“辨”,解释为与妻子分开住。其余版本都写作“变”,解释为改变生活起居。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各版本对这句话的解释基本相同,燕山出版社《弟子规》和百度词条在解读中增加了“办丧事时不可为了面子铺张浪费”。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各版本解释都较为相似,百度词条增加了一个要求:大家都坐着的时候,长辈站起来时,晚辈也应该站起来;大家都坐着的时候,又一个长辈进来了,晚辈也应该立即站起来,以示尊敬。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各版本都将场景设置为“与长辈说话时”,百度词条增加“在尊长面前和他人说话”的场景。
将上堂,声必扬。大部分版本将“声必扬”解释为“提高声音,使屋内人听到,有所准备”;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解释为大声问好。
惟其是,勿佞巧。这一句的释读差别略大,《儿童启蒙教育〈弟子规〉图说》和《〈弟子规〉图说》解释为“没有根据的谎话终有被识破之时”;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解释为“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会令人生厌”;《〈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白话注音版》解释为“说话重在恰当合理、符合实际”。这些解释有交叉部分,也有不同之处。
奸巧语,秽污词。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对“奸巧语”解释为“尖刻挖苦的话”,其他版本解释为“奸诈取巧的语言”。
不力行,但学文。燕山出版社《弟子规》和百度词条将“力行”的对象描述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其他版本简单概括为“所学的道理”。
以上释义的差别总体分歧不大,都有合理之处,可以讲得通。但有些版本的释义显得不妥,例如: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新疆人民出版社《弟子规》释读出现错误,译为“听到别人赞誉自己就感到害怕,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就感到高兴,这样会错上加错”。这种错误比较离谱,背离了该句本意。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百度词条将“非言大”翻译为“只会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这种解释似乎带有偏激情绪。
字不敬,心先病。一般理解为“写字歪歪斜斜,是浮躁不安的表現”。百度词条解释为“写字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这一句的逻辑显得不太对。
《弟子规》行文简练但内涵丰富,释读出现差异很正常,其中少部分是出现歧义,大部分是在做事程度、范围方面的不同,出现释读错误的则是个例。
二、授课安排
在阳泉市冶西镇的教学安排中,《弟子规》被拆分到两个年级的教材中,教学时间为四个学期。
前文提到不同普及物的版本差异在教学中也会遇到,教师遇到字音、字形问题,基本都以编撰的《校本教材》为准。对于每一句的释义,除了参考《校本教材》以外,还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扩充,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一)字面释读
《弟子规》中一些内容较为简单具体的部分,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等,授课过程中按照原意进行释读,含义上不需要太多扩展,或只有少量扩展,更多的是针对这些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判断。这种处理方式较为常见。
(二)积极方向引导
《弟子规》一些语句體现出的古代生活方式和现代有诸多不同之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现代生活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场景设置,依据《弟子规》所传达的正面意向做一些符合现代场景的讲解。如“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原文以典故“扇枕温衾”表达孝敬父母之意。教师备课则引申出更多的具体行为,如帮父母做家务活,拓展出更多的具体行为。
(三)通俗化解释
《弟子规》也有少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尚有难度,对这一部分的授课,教师会将原文做通俗化讲解,学生领会其内涵即可。如“居有常,业无变”在前文可见多种释义,教师对不同的释义进行了糅合,将深刻的含义进行通俗化讲解。强调“使父母对你们放心”,并结合生活进行多种场景设置,有一位教师的例子是“每一天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这就是‘居有常,父母看到你能自觉学习,才会放心”。
(四)反方向探讨
《弟子规》中也存在少量有歧义的语句,面对这些语句,教师进行了反方向的拓展。比较典型的是“父母责,须顺承”和“号泣随,挞无怨”,教师会举一些父母责备的例子,从责备的内容、父母的心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父母的批评。
(五)特殊的部分
《弟子规》成书的年代与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均有差异,面对《弟子规》中的部分特殊情况,例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待婢仆,身贵端”,其内涵和形式都与现代社会有较大差异。教师在授课中将其引申至待人接物,让学生明白,对于帮助自己的人要有礼貌、别人帮助自己不是理所应当的。总之,在面对这些特殊部分时,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引申。
总体而言,教师对待《弟子规》是比较灵活的,在解读过程中并非单纯依赖已有的普及读物,而会结合实际进行不同角度的修改和丰富,对内容的扩展都采用了积极的态度。
三、教师态度
当地教师对《弟子规》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解和评价。笔者曾于2016年在山西师范大学对山西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弟子规》的访谈调查,此次也向阳泉市冶西镇数所小学四十三名教师发放了类似的调查问卷。
(一)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评价
绝大部分受访教师对《弟子规》的认可度很高,认为《弟子规》能够与现代社会相容,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较大,有学习的必要。对于“你认为哪一部分最重要”这个问题上,他们很少提出具体语句,认为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很难评价哪个比其他更重要。
受访教师提出,《弟子规》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可以修改。例如“孝”篇中“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些封建的部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舍去或作一定改动。“父母责,应顺承”和“号泣随,挞无怨”也有一定提及。有少数受访教师认为“亲仁”部分篇幅太短,应适当结合小学生德育教学进行扩充。
有接近六分之一的受访教师认为《弟子规》没有不实用的部分,通过正面的解读,都可以与现代社会相容。
(二)对《弟子规》教学的看法
所有教师都认为,将《弟子规》列入小学教育内容之中是可行的,其内涵符合当今小学的德育教育要求。在具体实施这一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可以直接将《弟子规》放入思想品德课中,再加以补充,使之成为思想品德的直接教材;有的教师认为将其单列为经典诵读,与其他科目相互配合即可;有的教师认为可以将《弟子规》作为校纪校规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太刻意追求其字面意思和古人的原意,则很容易看到一些不太现实、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内容,教学内容就无法与实际相结合。作为古代的行为规范,其精神内涵在于归过、劝善、积极向上,而不是死板地照着去做。因此,教师们并不会刻意还原《弟子规》的原意,更多的是根据字面意思,结合参考读物的解释与生活相结合。
当然,教师们也能认识到,仅仅将其作为课堂内容是不行的,学生可能会单纯当成一个任务去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日常生活中利用《弟子规》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持续提醒、纠正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们也提到,自己也存在不少与《弟子规》内涵相悖的行为,特别是在细小的生活习惯上。在小学教学特别是德育教育中,“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候也会进行反省。
四、结语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该地区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使用刚刚展开不久,笔者未能深入了解《弟子规》教学产生的实际作用。仅从已有的调查结果来看,流传于当地的《弟子规》普及读物虽然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但其编撰水平良莠不齐。在学校教学方面,虽然在教材编撰时在字音、字形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对待较为重要的释读是比较认真的。从教师们对待《弟子规》的授课准备中可以看到,他们是以“取其精华,改造其糟粕”的理念进行的,这使得以《弟子规》为典型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使学生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另一方面进行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适配”。从某一方面讲,这也延长了传统文化的生命。
注释:
①由当地学校或教学管理部门编撰的教材,仅用于本校或本地区内部使用,称之为校本教材、地方教材、乡土教材.
②李毓秀.弟子规.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2(1).
③百度词条原文如此,笔者无相应权限,无法更改.
④王秋生.《弟子规》中部分多音字的读音考究[J].中华文化研究,2015.
⑤《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1月新版(大字版),本文中使用的《新华字典》均为此版本.
⑥商务印书馆2017年6月20日发布电子《新华字典》,应用于智能移动设备,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正版的电子《新华字典》,与商务印书馆第11版《新华字典》内容相同,附有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所配标准读音.
⑦《汉语辞书大系·古汉语字典》,南方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以下使用《古汉语字典》均为此版本.
⑧百度词条中,写法是“首孝弟”和“出则悌”.
⑨周明杰.《弟子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⑩黄灿.《弟子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弟子规》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论析”(项目编号:0124/03010011)研究成果。
项目指导教师:仝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