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兴趣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8-08-21武星
武星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是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动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课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美术素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106
在越来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术作为“非主要学科”,其教学工作也不得不推陈出新。如何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美术教师,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方式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与各位同仁分享经验。
一、教学手段多重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根据《现代中小学生课程纲要》对小学生兴趣培养部分中提出的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教学。
(1)有趣的视频播放课程引导方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2)使用工具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有一些教学设计有组织地提前准备,提前制作跟课程相关的道具,提前准备好谜语或者小魔术等等。
(3)有趣的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从故事中引发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
(4)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将知识无意识地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内化于心。将美术的绘画与英语学科学习新单词相结合。《有趣的字母牌》让学生对单词进行联想和想象,更有助于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
(5)教学场地的更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春意盎然的季节,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写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学生不仅仅可以静下来观察周围环境,同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6)多种绘画类型的教学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有趣的生肖邮票》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黑白木刻版画,虽然中途操作困难重重,但是他们都一一克服并且坚持下来,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和收获。
二、师生关系对立又平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我也不斷接收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的培训、宣讲和资料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师生间的互相了解,进而产生师生情感共鸣,这样的共鸣将会润滑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翻转课堂”。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本着这样的原则:课下教师是可以谈话分享生活的朋友;课上教师是轻松愉快的合作伙伴。例如,在教学《橙色和紫色的画》这节课时,我用温柔生动的叙事语调,带领学生进入到画家的生活当中去,鼓励他们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让学生对一个学科有产生喜欢感受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生动有趣。”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教师创作的情境当中去。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要正确地让学生产生想象,并教给学生大胆想象的方法,如将简单的事物进行故事的串联或者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情境当中等等。例如,在教学《假如我是巨人》这节课时,我用油水分离的画法教给学生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固定思维,只要画出人物的基本体型,其他装饰可以随意进行夸张和变形,运用学过的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画出一个奇特的巨人形象。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画面的颜色丰富多彩,巨人的装饰更感到惊艳。
四、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成长环境各有不同,当然对绘画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肯定学生的每一个绘画,希望他们在被肯定的同时爱上美术课。
我所教的二年级有个男学生,他是班级里有名的调皮孩子,但是十分喜欢绘画。每次作业展我会找出他作品中值得肯定的东西,渐渐地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了,慢慢开始回答问题。就在最近的一节课上作画题目是《和妈妈在一起》,当走到他那儿时,发现他的制作安排很有趣,几个不同的小动物围绕在妈妈身旁,在森林里快乐的生活,并且每一个小动物都做得比较精致,前后遮挡关系清晰明确十分有趣。我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自己的作品,班里的同学夸赞他画得好,同学们想不到他会画出有这样有奇特想法的画。同时我也看到了他很开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活应用和学习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平稳地渡过知识的衔接“桥”。而以兴趣为教学手段进行培养,又是一个十分“讨巧”的方式。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兴趣教学无论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美术课程注重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审美情趣,提高精神生活的品质,让学生有一颗心灵的眼睛感受周围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 佐藤学.教育方法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 应祥明.让小学生在多彩的春天里快乐成长——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
[5] 王丽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3(9).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