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背后的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018-08-21王倩唐倩

求知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缺失人文精神

王倩 唐倩

摘 要:校园欺凌包括从语言上的凌辱到身体上的侵害,再到心理上的摧残,其中不论哪一种都对受欺凌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校园欺凌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命运、价值的维护与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形体与心理的尊重与维护。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校园欺凌愈演愈烈,要想解决好校园欺凌问题,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和学生都应当承担起责任,为解决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共同努力。

关键词:校园欺凌;人文精神;缺失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虽然校园总体上呈现出和谐状态,但近年来,随着校园欺凌的报道越来越多,欺凌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不得不使人对此予以关注。校园欺凌给被欺凌者的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不良影响,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势在必行。虽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在法律上也对校园欺凌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的进行严惩。然而,由于校园欺凌的治理体系尚不完整和系统,校园欺凌仍在不断上演。要想真正解决校园欺凌,最根本的就是要对症下药,只有知其根源,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人文精神主要的内涵就是倡导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不得不说,校园欺凌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人文精神缺失的因素。

一、校园欺凌的内涵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之间欺负弱小的行为,一般发生在校园内外,包括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其中,中小学又是校园欺凌发生的重灾区。学生之间的一方通过语言、肢体、孤立、网络等手段对另一方单次或多次实施欺负和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受损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认为校园欺凌就是指对受欺凌者进行肢体上的攻击、殴打。实际上,类似于物品上的随意拿走或毁坏,生活上的让人跑腿、做苦力,关系上的排挤与孤立,语言上的造谣污蔑,给人起侮辱性的外号等,这些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的范畴。

而校园欺凌中的校园暴力甚至还触犯到了法律的界限。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欺凌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道德问题,一方面,欺凌者自身的道德素质低下,受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欺凌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道德行为,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另一方面,欺凌者对道德表现出漠视态度,甚至对道德进行践踏,导致校园欺凌频繁发生。而道德问题也就是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二、人文精神缺失的多方面体现

人文精神往往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它一般存在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校园欺凌背后反映出来的却是教育系统中人文精神缺失、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纵观当今教育,其较为统一的思想氛围使得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难以在此境况下生存发展。

1.教育者的人文精神缺失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大体上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生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我思考被严重限制,对教师和教材绝对服从。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但在教育体系的限制下,学生的自主性仍受到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在初高中升学的学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的选取、教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教师仍占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受到限制,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

2.教育管理者的人文精神缺失

大多数教育管理者都属于教育系统外人员,并不具备教育的相关知识,他们往往只注重教育的社会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沦为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和附庸。政治方面,高度的政治化使人们丧失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同时,教育的好坏直接与政府的政绩挂钩,使得教育蒙上了政治的面纱,丧失了人文精神。经济方面,“择校”“扩招”“教育产业化”等都标志着教育具有了经济职能,已经具有经济效益,甚至与其他社会产业混为一谈。教育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本身就无法保持自主性,也很难维持其人文性。

3.教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缺失

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教育政策服务的研究。表面上说是研究,不如说是机械的解读,其主要是对颁布的教育政策进行阐述与机械的解读,并未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并非创新性的研究。二是以科学化为目标的教育研究。它把教育等同于其他科学研究,一味追求教育的科学规范,要求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人文特质,缺失了人文精神。

4.学生道德沦丧背后的人文精神缺失

在校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再加上目前道德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且过于空泛,导致道德教育苍白无力。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奚落,甚至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长此以往,在缺少相应的心理疏导情况下,导致其内心道德感不强。家庭环境冷漠,人文性不强,缺少处理相关事件能力的青少年学生自然易产生人文精神缺失、道德沦丧问题。

三、对人文精神缺失导致的校园欺凌的对策思考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而校园欺凌就是对人文的践踏与忽视,并在各个学校不断上演。校园欺凌的手段极为残忍,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和国家的密切关注,而要想真正解决校园欺凌,就必须知道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是校园欺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由于人文精神缺失导致的校园欺凌,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社会风气,创造自由氛围

人文精神强调独立思考与對人的关怀,其通常生存于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而人文精神的缺失一般是在较为统一的社会氛围中发生的,人文精神的缺失会使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缺失人文性的特质。一旦缺失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就容易产生道德滑坡,校园欺凌事件也就会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创造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让人们学会独立思考,恢复人文特性。

2.完善教育体系,发挥学生自主性

目前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不系统、不科学,教育自主性的缺位,使得当前教育存在较大漏洞。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学校中仍占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传统的升学体系不能适应改革的教育方式,升学制度的滞后使先进的教育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不明显。因此,必须完善教育体系,使升学制度适应先进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避免传统的升学压力成为科学教育体系的阻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针对学生特点,征集学生意见,将评价系统扩大至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

例如,北京十一中的“走班”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探讨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学校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的多层次德育工作体系,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独立思考与人文关怀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里,校园欺凌也基本不存在。

3.建立“控制与关怀相均衡”的校园环境

严重的校园欺凌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大多与秩序混乱、缺乏管理的校园环境有关。一方面,校园管理过于宽松,缺乏管理,导致整个学校校风不严,校园风气不正;另一方面,校园管理过于严厉,对学生管控太紧,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长此以往,易使学生内心产生反叛心理,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校园欺凌。因此,要建立“控制与关怀相均衡”的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既不能太松,使学生觉得无规可依,也不能太紧,使学生心理反叛。一方面,要制定严明的纪律和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另一方面,要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将每个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基础上感受民主友爱和关心,使惩戒与关怀互相支撑,从而将外部的道德约束与内部的道德自觉相结合,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4.优化校园文化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净化师生心灵,提升师生道德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对崇高人文精神的形成、和諧校园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校训往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校训也会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价值体系。此外,要结合学校实际,挖掘学校的特色,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优化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机制,为校园文化增添人文色彩,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预防校园欺凌打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减少甚至阻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校园欺凌频繁发生,尤其在中小学更加严重,此时,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本身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不正当的教育和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会使得校园欺凌问题更加严重。校园欺凌不仅会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的校园欺凌甚至会触犯法律,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因此,解决校园欺凌已迫在眉睫。人文精神是影响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加强人文精神,增强人文关怀,将严明的纪律与友爱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促使学生产生内在道德约束,只有这样,校园欺凌问题总有一天会被很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全晓洁,靳玉乐.校园欺凌的“道德推脱”溯源及其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91-96.

[2]罗 怡,刘长海.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9-33.

[3]罗丽华,李长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2):91-94.

[4]李长伟.德育的古今之变:从强健到柔弱——兼论校园欺凌现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1):45-48.

[5]刘云杉.他们为何会失却人伦之情[J].人民教育,2016(11).

[6]唐 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7]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缺失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