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动物园豺的饲养和繁育管理技术

2018-08-21王志永张丽霞张永宾

野生动物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圈养石家庄市石家庄

王志永张丽霞张永宾

(1.石家庄市动物园管理处,石家庄,050200;2.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

豺(Cuonalpinus),又叫红狼、豺狗、马狼等,属于犬科(Canidae)豺属,共有11个亚种。大小似犬而小于狼,成年体长85~130 cm,尾长45~50 cm,体重10~20 kg。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豺为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地的生境多种多样,几乎从极地到热带都能生存。在中国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为主要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趋加剧,原始森林及山地草原大面积减少,栖息地严重破坏,现在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级别。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亦被列入附录I物种,在我国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豺也具有很高的观赏展出和科研价值,对该物种的保护刻不容缓。开展圈养条件下的饲养繁殖研究工作,对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庄市动物园饲养的豺主要来源于江西的豺中国亚种(Cuonalpinuslepturus),从1955年人民公园(石家庄市动物园前身)即开始有豺的饲养,从1972年开始有繁殖记录,饲养规模长期稳定在每年20只左右。最高峰时饲养可达60余只,年繁殖成活10余只,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工饲养繁殖种群,现在存栏豺16只,4个繁殖配对,国内饲养豺个体大部分由石家庄市动物园输出。石家庄市动物园在豺的饲养繁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圈养豺的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长期综合研究,维系了豺这一珍稀物种持续稳定的圈养种群,并且已经掌握了豺在北方地区圈养繁殖的技术要点。我国豺的野外研究和圈养条件下的研究极少,仅限针毛扫描电镜观察[1],行为观察[2]、巴氏杆菌病诊断[3],因此石家庄动物园豺的饲养繁育技术研究将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1.1 石家庄动物园概况

石家庄市动物园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处于E114°18′,N38°05′,置于河北省中南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其西部为丘陵,东部为冲积扇平原,海拔由100 m逐渐降至65 m;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为12.6℃~13.5℃,1月平均温度为-2.1℃,7月为25.9℃;年降雨量536 mm,日照时数2554 h,无霜期19 d,气候温和。石家庄市动物园位于丘陵和冲积扇平原交接的地带,园区西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

1.2 豺的圈养环境设计

石家庄市动物园豺所在的饲养区位于丘陵之间的沟谷地带,植被发育良好,环境接近于豺的原始生境,根据豺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设置笼舍的环境,对饲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豺是典型的山地动物,野外生存环境为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环境的变化多端使得豺尤善跳跃,借助快跑能跳至3~3.5 m高,4~6.5 m长,可以轻松翻越土丘、河流、沟壑等障碍物。采用笼养和半散放饲养相结合的方式,笼舍由内兽舍(约15 m2)、小运动场(约10 m2)和产房(约15 m2)所组成,笼舍均为水泥地面。产房和内兽舍为砖混结构,小运动场为角铁框架结合8号镀锌钢丝勾网结构,整体牢固,防止兽舍破损引起动物外逃。产房与内兽舍相通,内兽舍开口于外运动场,笼舍由封闭走廊与饲养展示区相通。

饲养展示区为自然冲沟改造的山谷型展示区,总面积约1 hm2,在饲养展示区建造之初,保留了自然冲沟里面的原始树种,主要有构树(Broussonetiapapyifera)、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榆树(Ulmuspumila)、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等以及杂草等组成丛林环境,四周用高3.5 m内反扣围网围起来,内反扣围网顶部设置有高压弱电流脉冲电网,电压7000伏特,用以与其他动物隔离和防逃逸。外运动场上方修建了栈桥用于游客参观,栈桥距地面有5 m高。为了更好地给豺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我们尽可能地模拟野外原始生境,对饲养展示区进行环境优化,提高环境丰富度,环境丰富化的形式主要有树丛、草丛、栖架、木亭、水池,以及食物的供给方式多样化等要素组成。

2 日粮管理

在野外豺的食物包括啮齿类、野兔等小型兽类,亦可袭击鹿类、麝类等体形较大的有蹄类动物。依据豺的食性和日营养需求,进行圈养条件下豺的日粮配制。石家庄动物园豺的日粮组成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包括牛肉、生鸡蛋、鸡架(表1),日粮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4-6](表2),日粮每天饲喂1次,时间为16:00左右,饲养员通过投料口投放到兽舍的食槽内,让豺自由采食。周一绝食一天。豺亦食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在圈养条件下如果食物充足,对植物性食物的采食量会减少,但仍作为必不可少的补充。

表1 石家庄市动物园圈养成年豺的日粮组成

Tab.1 Adult jackal’s diets in Shijiazhuang Zoo

注:表中列出的是正常成年豺的平均日采食量,个体之间的采食量可能存在差异

Note: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normal adult jackals are listed in the table

表2 豺的日粮营养成分估算

Tab.2 Nutritional ingredient of jackal diet

注:鸡蛋壳为鸡蛋的不可食部分,按占一颗鸡蛋重量的12%计算,营养成分另行计算

Note:The egg shell is the non-edible part of the egg,which is calculated by 12% of the weight of an egg,and the nutrients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圈养条件下豺的食物供应充足,营养价值高,其行为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捕食行为减少,活动量下降,肌肉长期得不到锻炼而出现废用性萎缩,胃肠蠕动减慢、消化不良,生活中可出现疲软乏力、腹胀及食欲不振等表现。因此我们在饲养过程中结合野外食谱,合理制定食物种类及饲喂量,在饲料品种的多样化和饲喂方式的多样化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石家庄市动物园保持豺的日粮组成相对稳定基础上,在发情交配期,将解冻鸡架换为新鲜蜕皮现杀活鸡,交配期结束后日粮组成恢复常态。

3 繁育管理

野生豺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繁殖的,一夫一妻制[2],1岁即能达到性成熟,但2~3岁以后才能组建家庭进行繁殖。石家庄动物园在豺性成熟后进行组对饲养,组对时严格限制近亲繁殖,根据谱系进行组对工作。豺一旦成对组建家庭,关系相当固定,在整个繁殖期一般不会变动,1只公豺在整个繁殖期只和配偶进行交配,一般2岁即开始出现繁殖行为。

3.1 发情和产子

豺的发情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发情持续5~7 d,在发情期间公母豺表现兴奋,叫声不断,相互追逐和追舔阴部,食欲下降。多在晨昏进行交配,每次持续2~3 min,每日数次。交配后1个月左右就能判断母豺是否怀孕,若受孕则腹围增大,食欲增加。临产前一个月把母豺隔离在产房区进行饲养,产房内放置木板做的产箱,在产子前,母豺有采毛垫巢行为,在安静的产房内能成功地自行分娩,每胎一般3~5仔,最多可达7仔。近年石家庄市动物园豺的产仔平均数为:2014年每胎5只,2015年每胎4只,2016年每胎4只,2017年每胎6只。产后母豺将胎盘吃掉,舔干胎毛,仔豺自行寻找乳头,吃上初乳。

3.2 哺育幼子

野生豺雌雄共同进行捕猎和哺育幼子,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协助,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繁殖成活率不高,一般在30%左右[2]。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环境条件控制得好,食物充足,没有外来干扰,繁殖成功率增加。石家庄动物园繁殖成活率可接近100%。仔豺出生15 d左右开始双眼睁开,其后长出犬牙。在母豺的带领下,开始出巢活动,哺乳期1月龄之前,主要吃奶,1.5月龄后在母豺的诱导下,开始采食肉末。母豺有时通过反刍的方式,给仔豺吐出肉末供其采食,仔豺有通过舔嘴和摇尾巴等向母豺乞食反刍肉末的行为。仔豺在2个月龄左右开始主动采食外界饲养提供的肉末或者牛肉条,此时肉中加入适量生鸡蛋和奶粉进行混匀饲喂,由肉沫逐渐过渡到肉条和小肉块,3.5月龄左右开始小豺即可独立撕吃大的肉块,此时可以把小豺与母豺隔离开进行断奶独立饲养。

4 疾病防控

由于豺是犬科食肉动物,主要饲料肉类与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极密切。再者随着宠物饲养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量宠物狗的饲养导致犬科动物疾病流行。所以必须做好豺的疾病防控工作。

4.1 石家庄动物园豺的疾病发生情况

豺胆小易惊,易发生一些应激性疾病,并且豺患病以后,极易引发群发病,使群体内其他豺患病。2008年44只豺相继患病,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拉稀便,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产碱杆菌和鹑鸡肠球菌混合感染,经过积极治疗,最后有12只豺死亡,其余32只恢复健康。2012年豺群发生群发病,相继有5只豺患病,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拉稀便,怀疑为传染性肠炎,经过积极治疗,有2只豺死亡,3只豺恢复健康。

4.2 环境卫生管理

豺的饲养场地周围要绿化、清洁、地势高、尽量和游客隔离,杜绝犬猫科动物进入;做好兽舍的清洁消毒,每年春秋季各大消毒1次。食具和投喂口要每天用水冲刷干净,每周用84消毒液消毒1次。

4.3 主要防疫措施

4.3.1 隔离检疫

对于引进、串换的豺一定要进行隔离检疫,并注射疫苗后方能混群饲养,犬瘟热、犬传染性肠炎、狂犬病疫苗必须要注射。

4.3.2 消毒工作

切实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平时预防消毒和传染病发生时的紧急消毒以及终末消毒,以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我园每年在春秋各进行一次大消毒工作,轮换使用敏感的消毒药物,将动物活动的场所包括兽舍和运动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在发生急性传染性疾病时,我们会对动物活动的场所进行紧急消毒,防止病菌在整个豺群间进行传播。

4.3.3 驱虫措施

定期进行体外和体内寄生虫的驱除工作,以及做好饲养场地的灭鼠工作。石家庄动物园每年春秋两次给豺群进行常规驱虫,所用驱虫药为丙硫苯咪唑,所用剂量按照说明书使用。如果发现有豺粪便中含有寄生虫,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敏感药物进行紧急驱虫。为防止鼠类在动物间传播病菌,每年都会在操作走廊或窗台等角落处撒上灭鼠药,进行灭鼠工作。

4.3.4 免疫预防

定期进行疫苗预防注射,并按照当地疫病流行状况制定免疫程序,以达到更好的免疫预防效果。一般在幼豺断奶前后开始注射疫苗进行首免,目前的疫苗较多,既有同源苗、异源苗,也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常用的免疫程序为:同源或异源灭活苗,在断奶前后(90日龄)作间隔3~4周2次注射,以后每年免疫1次;同源弱毒疫苗,幼豺于4~6周龄注射1次,9~12周龄时作第二次注射,必要时在6周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年免疫1次。所用的疫苗是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卫佳5弱毒疫苗,可以有效保护犬免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犬传染性肝炎(腺病毒1型)和犬呼吸道病(腺病毒2型)等烈性传染病的侵袭。一般用扣网将豺固定住,进行肌肉注射疫苗。

5 小结

石家庄动物园的豺全部来自中国南方地区,异地保护条件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对其自然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模拟,所有豺已经基本适应动物园的饲养环境。在繁殖方面能够达到年繁殖10只左右,已经初具种群规模。在对豺的饲养中继续对豺进行观察,寻找多样化的人工饲养方式和更科学的繁殖策略。只要饲养科研人员对豺进行持之以恒的观察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够实现对这种珍稀濒危动物进行异地保护。

致谢:本文在选题、思路、观点等方面得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田秀华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圈养石家庄市石家庄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乡镇尺度下PM2.5时空分布——以石家庄市为例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石家庄市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梁丛
圈养在心中的狼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