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语言指导发挥造境功能

2018-08-20李真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教师语言造境

摘 要:本文从两个课堂片段阐述了教师精准的语言指导在造境方面取得的有效经验,并提出了低年级英语教师发挥语言造境功能的一些措施,最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关键词:教师语言;精准指导;造境

[案例背景]

语不离境,语境是语言教学的生命力。布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有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实际的需要创设形式多样的语境,激活课堂,让课堂更加有生命力。参加了王老师主讲的题为《教学语言及背后的思考》教学研讨后,让我对如何正确使用精准的教学语言,发挥它的语境性更加肃然起敬;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听课记录和观察,发现一些教师的语言多是比较苍白的纯教学语言,或是为了课堂的推进而设计的机械问答,亦或是琐碎又不着边际的导入,他们往往忽略了语言的语境性。

何谓“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我们说话的现实情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境的各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对完整的语境系统,制约着整个言语交际过程。国家基础教育外语研究中心专家朱浦老师认为,语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时空语境。语言语境是指学生通过读和听来理解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形成语感。而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如果能使用精准的语言指导,积极发挥课堂语言的语境性——即造境功能,便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更加符合逻辑的理解英语知识,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以下选取了分别由某老师执教的1A M3 U3 In the restaurant第一課时Shopping at the snack bar和另一位老师执教的2B M3 U1 Seasons第一课时 Seasons I like两节课的片段,来谈谈教师精准的语言指导,在造境功能方面取得的有效经验。

[案例过程]

1 片段一:1AM3U3 In the restaurant(Period 1) Shopping at the snack bar

在Pretask preparation初始阶段,T:Lets sing a song.

Ss:(Sing the song)Apple tree.

T:(Show some pictures) Here are some pictures, lets enjoy!

T:Who are they?

Ss:They are Tom, Alice, Ben and Kitty.

T:Ye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ome photos of autumn.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让学生sing a song,以此来活跃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师又给学生呈现了一组美丽的秋天色彩的图片,仅仅是让学生观看并提出了一两个问题,显然教师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欣赏秋天图片引出野餐(秋游)的计划,从而引入本课Shopping at the snack bar的话题;然而,老师似乎没有充分利用这组赋有秋天色彩的图片,其中伴随的教师语言比较单一,采用的也是一些比较生硬的问答,或是可有可无,更谈不上语境性。

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Show some pictures)Look at the pictures.How beautiful! Its autumn. What can you do in autumn? Oh,you can fly a kite. You can go out. And have a picnic! Lets have a picnic...

把秋天的引入变得特别有画面感,并且富有生活气息,又极其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换成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顺其自然的引出野餐计划,为后面话题的引入提供了契机,同时具有很强的造境功能,即我们所说的语言的情境性,对于后续全课的推进过程也有很强的引导性。

在Whiletask procedure阶段,教师引出了秋游野餐的计划后,接着抛出一个任务。

T:Our friends have a picnic. What food do they like to eat? Listen and match.

在此,教师的语言中,只是一句话带过朋友们在野餐,对have a picnic体现的情境并不突出,其实可以多花些语言停留在对秋天的感受上。

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Its autumn now. We can go to the park or sit on the grass and have a picnic. What do we need for a picnic? Milk, water, bread...? What about our friends? Lets listen and match.

教师继续围绕秋天的到来,增加了关于秋天活动的有关描述。多种活动的铺垫再次强调本课的主题“野餐”;教师并不是直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或任务,反之,是先给出一些引导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旧知,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再引出任务,让学生完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后续的语言处理更多的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把秋天到了,秋天多美啊,秋天的活动很丰富,于是我们可以秋游……这一过程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极具画面感。学生被一步步的带入秋天秋游野餐的情境中,一切显得那么顺其自然,丝毫没有生搬硬拽的感觉;教师的语言巧妙地营造了秋游去野餐的情境,凸显了have a picnic的意境,并有目的的指向任务,充分发挥了教师语言的造境功能。

2 片段二:2B M3 U1 Seasons(Period 1)Seasons I like

在While-task procedure阶段,教师让学生通过倾听问答,跟读,来复述关于秋天的信息。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T:How is the weather ?

S:Its windy and cool.

T:What do you see in autumn?

S:I see some leaves.

T: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autumn?

S:I like flying a kite.

教师连续问了三个关于秋天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秋天的了解。却略显无趣、机械,似乎是为了语境而为之。然而其实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 What colour is autumn?

Ss:Autumn is yellow. T:(追问)Why?

S: Because the leaves are yellow.

T: Yes, autumn is yellow.You can see the yellow leaves. A lot of leaves are falling down.

T: So how is the weather in autumn?

S1: Autumn is cool.

S2:Autumn is windy.

T: So autumn is cool and windy.

教师把问的先后顺序稍作调整,先说颜色,再追问原因,从而引出秋天的重要特征(落叶),这一段语言具有很强的造境功能;紧接着由落叶自然过渡到天气,既体现了递进,又顺理成章。接着教师可以这样继续追问:

T: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autumn,Justin?

S1: I like flying a kite in autumn.

T: Yes,we like flying a kite in autumn. But also we like flying a kite in spring, summer and even winter.

S2: I like playing with leaves.

T: Right! The leaves are falling down. You like playing with leaves.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后续的语言顯然是经过智慧的思考,虽然巧变了一下之前问题的顺序,从学生最容易识别的颜色开始描述秋天的各种特征,引出秋天是一片金黄,伴随一地的落叶,于是学生可以玩落叶……但过程中却实实在在的给学生呈现了一副秋天的美景以及孩子们可做的活动。不同的提问顺序和与之相伴的追问及含有技巧的引导,往往能营造不同的情境。始于视觉感官,通过描述状态,联系行为活动进而再追究原因,诸如此类具体且形象的语言在不经意间就为学生们烘托了一种秋天的氛围和意境。因此,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提问的语言内容既要与教材相关,又要和学生的个体理解相关,并能唤起他们的内在认知,还与他们生活的真实经验相关,教师语言才真正发挥了语言的语境功能。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不但得到大量的语言输入,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案例反思与分析]

由此可见,教师语言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简明、生动和准确的教师语言具有很强的造境功能,能为英语课堂带来一股清新的氛围。自从参加了王老师主讲的英语核心素养培训班的学习,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低年级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发挥语言的造境功能:

1 以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模拟动态情境,有效唤起意义认知

作为低年级的英语老师,除了使用图片和PPT此类静态的、有形的语境,还应该掌握创设动态的、无形的语境的技巧。譬如,用行为动作和表情表演情境。动作和表情是无声的语言,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一、二年级有很多动词和动词词组,如swim, read, play football, ride a bicycle...的教授都可以通过老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做动作来完成,边说边做、动静结合的过程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和有趣,也更为孩子们所接受。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面带疑虑的表情或眼神有意识的创造语境,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理解教师语言。

2 以语言内容的丰富性,营造多彩情境,有效提升思维品质

作为低年级的英语教师,课堂语言可以尽可能的丰富和生动,避开单一的提问式的课堂推进方式,摈弃限制学生思维的问题,与之相反的是抛给学生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先激活学生大量以往的旧知,让学生原先的知识储备呈活跃状态,进而通过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与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或曾经做过的活动相关的语境,学生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的同时,也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大脑,激发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3 以语言逻辑的准确性,创设真实情境,有效推进教学过程

作为低年级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推进,同时也要注意课堂语言是否适当和贴切。教师的语言输入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不问太过笼统的问题,也不说学生难以理解的话。教师可以多关注一些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输入时紧密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创造学生生活中熟悉且真实的语境,并紧紧围绕着话题和语境,描述或通过启发引导出要表达语境的信息。

总之,小学英语低年级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语言的造境功能,精心创设语言情境,营造生动形象、真实的课堂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李真,上海市,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语言造境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情思造境:让历史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沃土*——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为例
浅谈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艺术
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技巧微探
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浅谈信息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