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

2018-08-20王瑞鹏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PBL教学法

摘 要:该文首先对PBL教学模式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PBL教学法;《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

一、 引言

《公共经济学》是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比较紧密,这为PBL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我国部分学者尝试将该教学法应用到《公共经济学》课程实践中去,对该教学法的内涵、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上述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缺少对该教学法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

按照“组建小组——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小组成员课下讨论问题并做出PPT——课堂汇报研究结果——评价每个小组的学习效果”的程序,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公共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并在课程结束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调查。旨在从学生角度了解PBL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课程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 PBL教学法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评价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我们对学生在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9份,其中有效问卷29份。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1 大多数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比较认可,主要原因是: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获得了学习的自主权

为了获得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目前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你觉得怎么样?”有72.4%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较好”,剩下的学生认为“一般”。接着,在问及“喜欢该教学模式的原因”时,有55.6%的学生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让我们自主学习、互相讨论的机会多了”,剩下的同学认为,“教师现在只是點拨、指导,不再从头讲到尾”,“教师把课堂交给我们,我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可见,长期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而对学习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同学们可以通过激烈的讨论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进而获得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容易获得的满足感。在对同学们进行访谈时,还有同学说:“自从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以来,我发现课堂上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少了”,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充分参与到该教学模式中来的。

此外,还有27.6%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模式“一般”,实际上,这种“一般”表达着很多对该种教学模式的不满。为了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有的学生直言:“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讲解时间短,因而讲解得不够透彻,学生对理论的把握有限,因而难以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还有的学生说:“这种教学模式对一些思维活跃且外向型的学生有利,而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而口才不好的学生不利。”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很多学生不能从高中时期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 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但小组内不同成员的参与度差异很大,有部分“搭便车”的现象存在

在被问及“你认为小组内成员的参与程度时”,58.6%的学生回答是“大多数都在参与”,但还有31%的同学说,“个别同学在参与”。这两种回答是矛盾的,为了了解背后的真相,我们对个别同学进行访谈。有些同学说,“由于同学们之间的性格不同,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而在课下查阅资料,制作PPT都非常积极”;也有同学说,“有的同学参与热情不高,课堂比较懒散,课下根本不参与”,主要原因是这种学习模式靠自主学习,而“老师的监督不到位,有的同学比较懒,很大程度上依赖小组内其他成员”。可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搭便车”的现象不能完全克服。

3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全部学生都认为应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

在被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全部学生都认为应以社会热点为主。也有同学认为应该是采用“上课+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实这也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爱好;也有同学指出,“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选择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可见所有同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但对是否是社会热点的判断标准上还是有分歧。截止该课程结束,师生共搜集社会热点问题100多个,教师筛选并整理出40个经典的、与本课程切合度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最终编纂成《社会热点问题集》1册。这对于今后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在成绩评价方面,同学们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大部分同学认为应以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为主

在被问及期末成绩应该如何评价时,有34.5%的同学认为,应以“各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为主,还有13.8%的同学认为,应以小组整体的汇报内容为主;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方式。在访谈时,有些同学直言不讳,“传统成绩评价方式比较公平一些,对一些搭便车的同学可以有制止的作用”。

三、 结论与改进措施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了学习自主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该教学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少数学生的“搭便车”行为,进而导致成绩评定方式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为了“扬长避短”,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应从书本上的“社会热点问题”转变为现实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应在课内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到基层企业和社区进行社会调查,为该教学模式实施搜集“社会热点问题”。这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树立“问题导向”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是在成绩评价方式方面,应从单纯的“小组汇报”转变为“成果导向型”评价方式,以克服“搭便车”的问题。在完成小组汇报后,要求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与对该问题解决的办法,以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作为最终成绩的主要依据。作业可以采用个人总结、文献综述、创业计划书、SRP项目申报书或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

三是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与质量,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互联网+创业大赛”及“课外科技作品大赛”,通过获奖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该教学模式的积极主动性。

作者简介:王瑞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PBL教学法
全英PBL教学在留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卓越计划下PBL教学法的电工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