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河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8-20杨金焕
杨金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
一、问题提出
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毕业生个人的成长发展,还关系到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更应受到关注[1]。
有研究预测,在实施“二孩时代”5年后,我国将迎来入园最高峰,幼儿园缺口11万所;到2021年,在园幼儿数预计近5800万,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在幼儿园师资如此紧缺的情况下,作为准幼儿园教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填补师资缺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为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倡导以能用为度,以实用为本,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够较快的投入岗位[2]。但是在幼儿园“幼师荒”严重的今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如何,仍不够明确。为客观、准确把握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发展变化情况,本研究对河南省某高职院校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展开调查,对其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了解,以期为促进毕业生广泛就业、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即将毕业的河南省某高职院校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毕业生基本资料填写,包括性别、户籍、生源类型、父母最高学历、家庭月收入(元);第二部分是毕业生就业意向量表,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期待、就业心理、就业影响因素五大方面。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07 ,信度良好,可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研究。
本研究2017年12月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共175份,回收问卷170份,回收率为97%。剔除不完整、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54份。
(二)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悬殊明显;在户籍所在地方面,乡镇户籍毕业生所占比例(65.6%)最大,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生源类型方面,单独招生和对口升学比例达到了62.4%,表明单独招生和对口升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招生来源;在父母受教育水平方面,学历绝大部分为高中初中学历,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家庭经济水平方面,85.1%以上的学生家庭月收入水平在3500元以下。
表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情况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文献梳理,将毕业生就业意向分为:就业观念、就业期待和就业心理三部分。其中就业观念分为就业形势认识、毕业首选出路、就业途径、就业专业相关性和择业原因五个方面;就业期待包括期待单位性质、期待就业岗位、期待就业地点和期待月薪四个方面;就业心理包括就业信心、就业压力、就业主动性和就业决策四个方面。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2所示,在就业形势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容易或者就业形势正常(82.5%),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正常且就业容易,这也与当前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现象相匹配。在毕业出路选择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首选出路为就业(72.7%),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将走上就业岗位,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为1/5,表明已经有部分同学认识到现有学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通过深造来弥补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就业途径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通过自主寻访和人才招聘实现就业的为68.2%,通过学校推荐和亲友推荐实现就业的为31.8%,表明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之处。在就业选择专业相关性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有42.9%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职业或者持无所谓态度,表明这一专业毕业生仍有较多人选择舍弃这一职业,这将不利于缓解当前存在的幼师师资紧缺的问题。在择业原因方面,毕业生绝大部分因为兴趣爱好、社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就业(72.1%),而为了生计、减轻家人负担选择就业的仅占27.9%,表明毕业生选择就业更多考虑自身兴趣需要和发展。
表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基本情况统计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待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3所示,在期望单位性质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期待进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72%),表明大部分毕业生期望能够进入公办幼儿园,而现在幼师缺乏集中在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这与当今幼儿园师资需求单位存在不匹配现象。在期望就业岗位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期望岗位为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72.1%),表明大部分同学期望从事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工作,而这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存在一定的冲突。在期望就业地点方面,毕业生普遍希望在一般城市就业(83%),表明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家庭地域和学习地域影响,更倾向于选择与家乡和学校所处城市相当的地点就业。在期望月薪方面,毕业生期望月薪为1500-2000元,所占比例最大(49.4%),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的占31.2%,表明大部分毕业生能够合理估计其职业待遇。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期待在就业地点和期望月薪方面存在一定的理性考虑,但在单位性质和就业岗位方面仍存在过高期待的现象。
表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待基本情况统计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4所示,在就业心理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为55.9%,这与学前教育当前存在“幼师荒”的现象不匹配,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自卑心理。从就业压力来看,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压力很大和比较大(63%),表明虽然处于幼师紧缺的大环境下,但大部分毕业生仍认为就业压力较大,具有较强就业焦虑心理。从就业主动性来看,70%的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和比较主动就业,表明尽管毕业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大,大多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但是就业不主动的比例达到了30%,表明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消极就业现象。从就业决策来看,毕业生就业自己决策的为45.5%,社会导向、家庭和亲友决策的为52%,表明虽然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自主决策就业,但仍有大部分高职毕业生会受到周围因素的限制而影响其就业决策,具有较强就业依赖心理。
表4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基本情况统计
注:表中比例数据单位为%。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本研究对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包括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生源类型、户籍、独生子女与否、专业选择原因、专业认识、实习实践经验、学生干部经历、学习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证书13个方面。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运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了解以上13个因素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的显著程度,如表5所示。
性别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各方面影响较小;年龄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出路、就业期望单位、就业信心和就业主动性影响显著(P分别为0.027,0.009,0.025,0.029,均<0.05);由于高职生源来源复杂,存在对口升学、单独招生和普通高考等多种途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同一届学生年龄差距拉大,跨距达4岁,不同年龄毕业生在就业出路、就业期望单位、就业信心和就业主动性方面表现也不同,年龄较大的学生就业信心和就业主动性均好于年龄较小的学生。
生源类型对毕业生就业期望单位和期望岗位影响显著(P分别为0.000,0.007,均<0.05);普通高考入学的毕业生就业期望普遍较高,希望进入公办幼儿园、从事主班教师的工作,而单招和对口升学的毕业生普遍选择灵活就业,并且期望从事辅助类诸如配班和保育员的工作。
户籍对毕业生就业地点和就业压力影响显著(P分别为0.031,0.005,均<0.05);户籍为城市和县城的毕业生期望就业地点为经济发达城市,而户籍为乡镇和农村的学生期望就业地点为一般城市。
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信心、就业压力影响显著(P分别为0.019,0.004,0.003,0.031,均<0.05);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估计较好且就业压力较小,而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压力较大。
专业选择原因对毕业生就业出路选择、就业选择专业相关性、就业期望单位、期望岗位、就业地点、期望月薪、就业信心影响显著(P分别为0.000,0.013,0.003,0.028,0.002,0.033,0.004,均<0.05);喜欢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和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有发展前途的毕业生在就业考虑时会更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就业信心较大,且期望岗位为主班老师;而因为其余原因而选择学前教育的毕业生普遍选择灵活就业或者创业,且期望单位和期望岗位也与学前教育专业关联较少。
学习成绩对毕业生就业形势认识、就业出路选择、就业途径、期望单位性质、期望岗位、就业压力和就业主动性影响显著(P分别为0.022,0.005,0.002,0.019,0.002,0.002,0.001,均<0.05)。
职业资格证书对毕业生就业出路选择、就业途径、就业专业相关性、期望岗位、就业压力和就业主动性影响显著(P分别为0.002,0.025,0.034,0.001,0.040,0.039,均<0.05);具备较多职业资格证书诸如育婴师证、保育员证、教师资格证、舞蹈证、钢琴证等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期望的岗位更多是主班老师,且普遍认为就业压力较小,而缺乏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就业压力较大,并且在就业期待方面也较弱。
实践经验对毕业生就业出路选择、就业专业相关性、就业压力和就业主动性影响显著(P分别为0.026,0.016,0.004,0.009,均<0.05);在幼儿园有半年以上实习或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主动性,对幼儿园工作充满信心,而仅仅通过学校安排的实习环节而未自己寻找实践机会的毕业生往往倾向于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且认为就业压力较大。
表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相关性统计
注:*表示P<0.05,影响显著。**表示P<0.01,影响显著。***表示P<0.001,影响极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限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梳理。一方面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期望对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存在不理性之处
本研究数据分析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良好,且期望月薪普遍在1500-3000元之间,这与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当前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相符合,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形势和期待月薪方面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和行业情况进行合理估计。但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期望单位和岗位皆存在不理性现象,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毕业生会进入民办幼儿园或者从保育员教师做起,而学生普遍期望进入公办幼儿园获得编制并从事教学工作,可见毕业生对于就业实际不甚了解。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合理性,缩小与现实条件的差距,高校应该在就业教育和指导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对社会现实和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客观而真实的了解。同时,应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的测评,逐步形成理性的就业意向。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较为明显
研究数据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大,呈现较强就业焦虑;50%左右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认为自身就业能力不足,具有就业自卑心理;且较多学生就业不主动,一半以上学生的就业决策依赖于周围因素的限制,具有就业依赖心理。而就业焦虑、就业自卑、就业依赖均是消极就业心理的表现。综合以上考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较为明显。因此,毕业生就业心理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高校应该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动态监控,加强学生对自身的心理情况的认识,并适时进行指导,引导毕业生学会调整就业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于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中。
(三)专业选择原因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巨大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专业选择原因对就业意向三个方面均产生较大影响,涉及到毕业生就业出路选择、就业选择专业相关性、就业期望单位、期望岗位、就业地点、期望月薪、就业信心等多个方面。因为喜欢这个专业和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选择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就业意向各方面均较好,而为了更好就业等其他原因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意向各方面均表现较弱。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对入学学生的专业选择原因进行了解,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促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能够转变对专业的认识,转变其最初的专业选择原因,能够真正做到喜爱学前教育专业,热爱幼儿园教师这个行业。
(四)职业能力培养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高校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3]。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成绩、职业资格证书、实践经验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和就业心理各个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影响。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4]。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关键能力三个种类。专业能力即从事学前教育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艺术技能[5],而学习成绩、职业资格证书、实践经验三个方面涵盖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大部分内容,关系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要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其就业质量,必须强化学生自身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课程和校内外实践课程安排,增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比赛、微型课比赛、环境创设展示等各类活动,积极参与省和国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以此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其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