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新农药防治超级稻主要病虫的试验

2018-08-20董跃飞唐成庆

江西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超级稻二化螟卷叶螟

董跃飞 唐成庆

(1.浙江省兰溪市香溪镇农技站,浙江兰溪 321114;2.浙江省兰溪市农业局,浙江兰溪 32110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超级稻品种主要是两优培九和两优0293两个品种,供试药剂根据每个防治对象选择一组药剂进行筛选,详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进行田间定点观察,记录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规律,研究超级稻与病虫害的相关性,明确各生育阶段主要病虫害的防治适期,为制订药剂新防治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病虫防治对象,选择一组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不同剂量药效对比试验及不同生育阶段防效试验,以常规药剂常规剂量或喷清水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大区对比或小区重复3次,其他管理同常规大田。根据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规律,以及药效试验,制订不同生育阶段药剂组合新防治技术方案,与常规用药技术进行大田对比试验。通过观察和考查防治效果,评价不同方案的可行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为害特点 通过田间定点观察,记录主要病虫的生长、发生规律,研究水稻与病虫的相关性,明确主要病虫害的防治适期和方法。超级稻生长期长、植株高大、叶片繁茂、病虫害为害较重,通过调查表明,该市主要以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背稻虱、褐稻虱为主)“三病三虫为主”。由于超级稻株型的变化,田间群体结构不同于半矮秆水稻品种。一般来说,在半矮秆水稻田发生的病虫害同样会在超级稻田发生,为害情况也常相似,只有部分与水稻株型及其田间群体结构关系密切的病虫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2.2 超级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新技术及效果

2.2.1 黑条矮缩病 黑条矮缩病由灰稻虱传播,秧田期及分蘖初期最易感病。秧田期在出苗至3叶期是灰稻虱从杂草上迁飞到秧田为害的第一个桥梁地。插秧后分蘖初期又是灰稻虱从田埂杂草迁入稻田的第二个桥梁地。因此,防治黑条矮缩病,首先要抓好秧田立针期至3叶期和插秧后至分蘖初期二个防治适期,然后选择对口农药,对口药剂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 m2用2~4 g,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50 g,对水30 kg喷雾。

2.2.2 稻曲病 随着超级稻单季栽培的面积迅速扩大,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超级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经近几年试验,应用戊唑醇(好力克)、苯甲·丙环唑(爱苗)等药剂防治稻曲病的效果比井冈霉素、三唑酮更理想。以往稻曲病防治适期,一般在抽穗前7 d用药,但从表2试验结果看,尤其是30%苯甲·丙环唑EC,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两次用药的比仅在孕穗末期用一次药的防治效果更好。

表1 试验药剂

表2 几种新药剂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两次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

2.2.3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该市水稻普遍发生的病害,特别是超级稻植株后期高大、田间郁蔽,更易重发。纹枯病防治主要以减少病源为前提,在栽培的基础上,药剂防治应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即分蘖至拔节期控制病害水平扩展,孕穗至抽穗期控制病害垂直扩展,保护功能叶不受侵害。对口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15 mL/667 m2、24%噻呋酰胺SC20 mL/667 m2等,每667 m2用水量不得低于30 kg,防治适期在分蘖盛末期和破口前5~7 d,各喷一次,并尽可能地向植株中、下部喷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2.2.4 二化螟 在该市二化螟对超级稻的为害主要以2、3、4代为主,防治适期一代在5月中下旬,二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3代在8月上中旬,选择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或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或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 mL/667 m2。试验表明,这些药剂的持效期都很长,均在15~20 d,且对稻纵卷叶螟也有很高的防效,为减少防治次数奠定了药剂基础(见表3)。

另外,试验也表明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效显著高于二龄高峰期用药的效果,因此,防治适期必须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2.2.5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近年已成为该市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均有局部地区遭受严重危害。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难度相对比较大,因为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幼虫3龄后食量加大,虫苞包裹严实,药剂难以渗入,农户比较难掌握。再加上目前对高龄幼虫较好的药剂比较少(15%精茚虫威对卷叶螟高龄虫防效较理想),所以技术关键是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 mL/667 m2或4.75%阿维菌素·茚虫威(硬朗)可湿性粉剂45 g/667 m2,或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悬浮剂30 mL/667 m2等(见表4和表5),对水30 kg以上,于傍晚喷雾。

表3 20%氯虫苯甲酰胺SC不同药量防治二化螟药后16d效果

表4 4.75%阿维菌素·茚虫威WP在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高峰期施药的防治效果

表5 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四(3)水稻卷叶螟幼虫药后14 d田间小区药效考查结果

2.2.6 稻飞虱 一般褐稻虱及白背稻虱在7月中旬从南方迁入,所以一般需掌握在8月上旬及中旬两次防治第三代二化螟时进行兼治,此时田间最好有水层,药量和对水量要充足,必须使药液流到水稻植株基部,特别是稻飞虱高发时期,药液量的多少对防效有显著性影响(见表6),同时选择的药剂要对口,可在防治二化螟的药剂中加入70%吡虫啉(艾美乐)WG或25%噻虫嗪(阿克泰)WG2 g/667 m2,或40%噻嗪酮WP25-50 g/667 m2。稻虱大发生的年份再结合防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9月上旬再加入上述防治稻虱的药剂进行兼治,这样就可以控制稻虱的发生及危害(见表6)。

表6 25%扑虱灵WP50 g/667 m2防治晚稻虱不同对水量试验结果

2.3 超级稻不同生育阶段病虫害药剂新技术防治效果

2.3.1 不同生育阶段超级稻病虫害药剂防治新技术

2.3.1.1 播种前 用25%咪鲜胺EC2 000倍浸种3~4 h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防治秧田期恶苗病;催芽后用35%丁硫克威干拌种剂,1 kg种子用10 g拌种剂拌种,晾30~60 min后再播种塌谷,这样既可预防老鼠、麻雀的危害,也可有效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灰飞虱的为害。

2.3.1.2 分蘖盛末期 喷施一次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或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悬浮剂10 mL/667 m2,加入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667 m2,喷施药液量30 kg/667 m2,防治螟虫及纹枯病、稻瘟病的危害,减少稻飞虱发生基数。

2.3.1.3 孕穗至抽穗期 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应在孕穗末期(破口前5~7 d)、齐穗期分别施一次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667 m2,每次喷施药液45 kg/667 m2,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使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时,可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悬浮剂混用,兼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

2.3.1.4 抽穗后 应注重防治稻飞虱,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 g/667 m2,喷施药液50 kg/667 m2,使用一两次。2017年天气晴多少雨,超级稻稻曲病发生很轻,故药剂防治新技术的处理在大田病虫防治中只施用4次药剂,而常规施药处理施药7次。

2.3.2 药剂防治新技术对病虫害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新技术可有效防治超级“三病三虫”。如对稻曲病的防效可达92.4%,但常规施药处理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比不施药处理反而更重。原因是不施药处理受多种病虫危害后,长势差、分蘖数少,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反比两个施药处理要好,不利稻曲病发生(见表7)。从表7结果看,药剂防治新技术比常规施药技术增产9.7%。

2.3.3 药剂防治新技术节本增效的效果 从2016年调查结果看,药剂防治新技术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施药技术,节本增效效果显著:一是投入人工少,与常规施药技术比较减少3次施药;二是用药量小,该技术只有常规施药技术农药用量的3/4;三是稻谷产量高,比不施药处理增产342 kg/667 m2,比常规施药技术增产58 kg/667 m2;四是经济效益高,减去用药成本和人工费用,药剂防治新技术的收入为992.9元/667 m2,比不施药处理和常规施药技术分别增收428.6元/667 m2和139.4元/667 m2(见表8)。

表7 2016年超级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考查结果

表8 各处理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3.1 超级杂交稻病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的原因分析 超级杂交稻因株型结构的改变及营养成分的增加,必然导致田间小生境的改变,从而引发大田病虫发生变化。超级杂交稻病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尤其以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危害更为突出,而稻瘟病仅在局部地区发生(主要是品种抗性原因)。从超级稻两优培九种植情况分析,二化螟对超级稻的危害较重。第一,超级稻生长旺盛,茎秆皮层对二化螟的机械阻挡作用减弱,而茎秆粗壮,扩大了髓腔,营养条件较好,有利于二化螟生长,使其存活率提高。第二,超级稻分蘖力适中,分蘖期对螟害的补偿能力减弱,使早期螟害也有可能影响到产量。第三,超级稻穗型大,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有所减少。其产量结构对螟害更加敏感,孕穗后的螟害往往对产量影响较大。然而与螟害情况相反,两优0293高大粗壮的稻株使其对稻飞虱的耐害性有所增加,减轻了褐飞虱的危害程度,但高大植株、郁蔽田间小环境增加了药剂防治难度和害虫种群增长率。又如两优培九虽然无效分蘖较少,植株高、剑叶挺直,不易“穿顶”,但植株高大同样会造成郁蔽闷湿环境,导致纹枯病发病加重。

3.2 药剂防治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

3.2.1 从秧田期就打基础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合理用药,如进行25%咪鲜胺浸种、35%丁硫克百威拌种处理可有效防病(恶苗病)治虫(蓟马、灰飞虱),争取做到秧田无病虫。还可以在拔秧前3~5 d喷施一次长效农药,让秧苗带药下田,至少可减少一次大田用药。

3.2.2 严格防治指标和适期 为了保证防效与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结合药剂特性,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一方面,选准农药和剂型,抓准最佳用药时机;另一方面,不到防治指标的坚决不打药,不求“治小,治了”,目标是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可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3.2.3 实行兼治与挑治相结合 对于同时发生的虫害,应考虑一药兼治,如8月上中旬防治三代二化螟时,可以兼治三代纵卷叶螟;对于零星发生的病虫可实行挑治,如大螟多数从田边开始危害,因此可以沿田边2 m宽度打药封边,不必整块田用药即可抑制大螟危害。

3.2.4 用药科学 优先选用长效、高效,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合理搭配,轮换使用,禁用高毒农药。如在稻飞虱发生为害初期,虫口基数较低,基本以若虫为主,就用噻嗪酮或噻虫嗪等长效药剂,既能保证防效又能减少用药次数和数量。

3.3 药剂防治新技术要把好几个关键环节 药剂防治新技术操作简便,但要把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抓住分蘖末期、破口前3~7 d、齐穗期3个施药适期施药,其他时期视田间病虫发生实况确定是否增施1~2次对口农药;二是选用内吸、高效、广谱、环保型的新农药品种,如30%苯甲·丙环唑EC、25%噻虫嗪WG、10%氯虫苯甲酰胺SC、10%氟虫双酰胺SC、25%吡蚜酮WP以及43%戊唑醇SC等,辅以25%噻嗪酮WP、20%叶蝉散EC等常规农药;三是选用迷雾式喷雾器;四是田间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可选几种对口农药混用,只受某一种病虫危害时,则只施用1种对口农药。

4 结论

4.1 超级稻因株型结构引发大田病虫发生变化 超级杂交稻因株型结构的改变及营养成分的增加,导致田间小生境的改变,从而引发大田病虫发生变化。通过调查表明,该市超级稻主要以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三病三虫”为主。

4.2 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能有效控超级稻的主要病虫害 通过一系列的药效试验,筛选了对防治“三病三虫”效果比较好的对口农药,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超级稻整个生育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4.3 药剂防治新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收效果 药剂防治新技术不但对病虫害防效高,还可减少农药用量,从而减少对稻谷及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新的农药减量技术。同时具有延缓水稻衰老,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4 药剂防治新技术破解了超级稻后期施药难的难题 使用药剂防治新技术,超级杂交稻齐穗期后不必再施用农药,较好地解决了超级稻后期因株型高大而施药难度大和病虫防效差的难题。因此,该技术可作为超级稻主要病虫防治的专用技术。

猜你喜欢

超级稻二化螟卷叶螟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201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