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家人警惕会遗传的癌症

2018-08-20许道虎

益寿宝典 2018年2期
关键词:弥漫型癌变息肉

文/许道虎

乳腺癌——母亲停经前得癌,女儿很危险

发病特点:年龄小、双侧乳房易发病。

防范要点:30岁后定期查乳房、控制体重。

家有乳腺癌患者,其子女和亲属也应查查“乳房”,因为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

被母亲所牵累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小(提前10岁左右)、恶性程度高、双侧乳房都可能患癌。

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教大家一个方法:如果您的母亲或姐妹在停经前得了两侧乳腺癌,那么您得乳腺癌几率较大。如果您母亲患乳腺癌时年龄较大,并且家族中只有她1人得乳腺癌,则不必过度担忧。正常女性从35~40岁开始每1~2年定期做1次乳腺健康检查,如钼靶摄片、B超,但有家族史的女性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般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从而在早期发现乳腺癌。而且,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乳房自检”,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自检”,如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触摸不疼痛时,要早到医院就诊。除坚持体检外,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倾向的女性要格外注意保持“身材苗条”,特别是绝经后不要突然变胖。这是因为,人体脂肪细胞存有一种芳香化酶生物催化剂,可将激素前体转化为雌激素,而雌激素长期刺激会加快癌变速度,进而诱发乳腺癌。

另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应早生育(30岁前)并进行母乳喂养,更年期的女性别乱用含雌激素成分的药物,以尽量减少乳腺癌诱发因素,降低其发病率。

有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因目睹了多位亲人患病的痛苦甚至是相继离开,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切除乳房防癌变。对此,乳腺专家表示极力反对,一方面切除了乳房,后期生活质量会下降,不利于病情;另一方面,即便切除了乳房仍有可能患癌。事实上,乳腺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被治愈的。在此还要强调,遗传的不是肿瘤本身,而是发生肿瘤的易感性。在此基础上,环境、饮食、心理状态、内分泌状况等综合因素影响,才可能诱发乳腺癌。

肠癌——癌变隐患肠息肉病,传男不传女

发病特点:隔代遗传、传男不传女。

防范要点:比家族第1例病人提前10年查肠镜。

正常情况下,肠息肉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也就是长在结肠的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具有高度恶变倾向,容易引发结肠、直肠和十二指肠肿瘤。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在40岁查出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那么他们在10年前就应有腹泻、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等病症。因此,这类患者的后代应提前10年进行肠镜检查,而且每年都要坚持做。需要注意的是,该病是隔代遗传,这就是说如果父母没有患病,不代表孩子不患病。

一般来说,发现肠道息肉后用电切把息肉烧掉,烧完的部位不会再长出息肉,也不会发生癌变。如果没有发现息肉,也要注意早晨可空腹喝点淡盐水,这样有助于清洗肠道。家族中如有人得结肠息肉病,其后代或是亲属要注意留意是否出现不规律腹泻、大便有脓血、体重减轻、脚底和口唇有黑斑等异常症状,出现不适要早到医院就诊,不要随意服用止泻药等抗菌素,以免使病情恶化,诱发癌变。

胃癌——弥漫型胃癌常“遗传”

发病特点:家族中至少有两名以上胃癌患者。

防范要点:高危人群定期查胃镜。

很少有人注意到胃癌的遗传特质,但部分胃癌是有遗传倾向的。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中,一代或两代人中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考虑遗传性胃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癌变,甚至可进行预防性胃切除。当然,这种遗传并不是直接的肿瘤遗传,而是个体易发生癌症的倾向。这类患者的子女,还是要避免接触发酵、熏制、烧烤等食物,可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因其含有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E,可阻止致癌物形成。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增加胃癌风险,但保持饮食卫生可降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病风险降低40%。同时还要戒烟戒酒,因为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饮酒则会损伤胃黏膜,并促使致癌物吸收,加速癌变。家有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患者,其亲属如果经常出现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等,应早到医院明确诊断,以防癌变。

猜你喜欢

弥漫型癌变息肉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弥漫型胃癌特征及其核心基因LUM的表达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与诊断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征象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