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高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
2018-08-19王莹
王莹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数学教学是一个相对较难的科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益的教学尝试被引入到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重构是其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其将互联网作为教学重要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丰富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
数学科目是所有高职理工类以及经济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许多专业课学习的前提,数学学不好,专业课也很难学好。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毕业后参加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其教学质量甚至对院校的毕业生工作趋势也有直接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高职院校下大力气抓好数学科目的教育,“互联网+”教学模式重构应运而生。通过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的采用,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为进一步普及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高职数学进行“互联网+”模式重构教学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互联网+”教学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计算机终端及一些辅助设备,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丰富、生动,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学习的视角和完成学习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辅助、引导、推动和检查,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提升。
(1)“互联网+”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点毋庸置疑,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育要相应做出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这一点是做不到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分散到不同的环节,而互联网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渠道。教师在完成“互联网+”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学生作为授课的出发点、中心和落脚点,基于对学生个体状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从互联网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再利用互联网得到教师的必要指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应的任务,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2)“互联网+”能够让学生主动理解消化学习内容。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一定抽象性和复杂性,这也是学生学不好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展开,学习的方式多元化,包括足够多的互动和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习题资料,这些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都可以实现。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面开设学习论坛,对关键的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可以提问,可以互相讨论,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发布在网络上,教师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专门的习题和资料,以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学习。包括QQ、电子邮箱、微信等,都可以作为“互联网+”下的学习工具,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更是丰富,只要将这些资源都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2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2.1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1)教师发布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源。“互联网+”教学模式将知识的接触和传授放在了课前的预习阶段,由学生在课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将不再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对自主学习资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精心自制或选择网络上极具画面感、能反映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基础状况的微视频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二是教师要提供包含视频、课件、文献资料、阅读材料、网络教程、图片等内容的自主学习资源包,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性地自主学习。(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我们的学生都是从中学应试教育过来的,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首先通过微视频吸引学生,对于概念型的内容,画面要引人入胜,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型的内容,要循序渐进,运用思维导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制作的视频不能有拖动快放功能,但具有暂停、回放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控制视频的快慢,完成自主性的个性化学习。(3)小组协作学习。为了加强课前学习监督和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将班上学生分为5-8人的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数学基础、个性、性别等方面进行差异组合,便于互帮互助。每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任务,并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当老师发现带有比较普遍性的问题时,可利用云班课平台的答疑讨论功能,进行发布,邀请学生参加讨论,学生以文字、语音、图片等方式发表意见,等问题逐渐明朗后,老师可总结性的作答。
2.2 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1)小组汇报课下学习成果。在正式授课时,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来到讲台前,认真汇报其所在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并对自己所在小组分配的重点问题做以系统讲解。教师可以辅助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整个讲解过程,必要时还要提示学生思路,使之不至于跑偏。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利用云班课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质疑,并对陈讲小组进行评价。(2)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活动。“互聯网+”教学的落脚点由关注教师是否讲到了知识点转移为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提交的课下学习任务单情况及云班课平台提出的疑问和讨论,总结出普遍未掌握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再根据课上各小组的汇报情况,也可临时增设一些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协作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3)教师答疑解惑。教师对平台上学生发布的小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要梳理整节课的知识脉络,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知识体系。(4)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整个课上环节都有对学生的评价。小组代表陈讲后,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对这个小组课前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小组成员是共享的;小组讨论后,小组各成员之间对本小组学生讨论时的表现进行互评;小组讨论结果提交后,教师和同学又可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内容和难易程度可安排即时测试或课下作业。通过对每次课过程性的评价进行记录和汇总,最终学生的评价结果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了,而是整个学习过程逐步积累一分一分挣得的,是名符其实的过程性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即使学生愿意死记硬背,但由于不理解导致无法举一反三,稍变一个数又忘了该怎么做。引进“互联网+”模式重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一是丰富了数学知识的内涵,二是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三是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基于这三个原因,进而推动了学习效果的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翊,李宝鑫.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237.
[2]陈晓敏.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9):64-66.
[3]丁建英,黄烟波,赵辉.“互联网+”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