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8-18苏东科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重要性

苏东科

摘 要: 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师资力量短缺,使精品课程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分析,挖掘当下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更人性化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 精品课程 重要性 课程建设策略

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质量工程”,指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在5年内有1500门精品课程,教案上网,形成真正的优质资源,使广大学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教案的改革,还包括队伍、实验机制的建设及教材的建设,等等”。精品课程是指一种比较成功的、优质的教学课程资源,其优质主要体现在教师水平的优质、教学内容的优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优质、教学管理的优质等方面,是综合各方面优质条件组成的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课程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自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出现了一些被广泛应用的精品课程,起到了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精品课程资源中,优秀的作品凤毛麟角,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大精品課程的质量提升力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笔者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介绍,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针对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法,希望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事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国家级精品课程典型简介

(一)《国际市场营销实务》主讲教授:刘红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课程属于市场营销类高职高专公共课程,网上专家评审中获得很高的分数。这门精品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备良好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结构等方面,该课程特色鲜明,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创新性,课程教学采用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及创新内容和系统等,都展现了较高的课程教学水准;二是课程的先进性,该课程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完美呈现,还增加了最新的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课程保持着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先进性;三是示范性,该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他们的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载体,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条件,培养高层次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核心在于创新。这是该精品课程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实用会计基础》主讲教授:张艳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课程属于经济类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它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各有所长又相得益彰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方式上,该课程运用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包括课堂面授、师生互动、专家访谈、研究谈论、教学参观、课后阅读、网上留言和谈论等多样化的形式,课程突出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所有任课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先进、创新,且适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能选择比较优秀的教材教案,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二、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教育部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至今,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申报日益增多。虽然一些名校已经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但整体来看,适合广泛应用的精品课程并不多,在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许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开发出新的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适用于现代科技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积累不足以支撑精品教学,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

(二)重建设轻应用,受益不大。

国家对于精品课程项目有一定的经济补贴,这导致一些高校为了获取精品课程的申报经费,争先恐后申报精品课程项目,但在申报成功后,只是应付了事,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导致虎头蛇尾,课程很难称得上精品。一些精品课程并没有被引入课程教学,后期更新也不及时,最后成为摆设,师生受益都不大。

(三)师资队伍不完善。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希望通过教授参与教学,实现优秀教学经验的共享。但是在一些高校中,真正起到中坚力量的是中青年教师。许多教授级别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资深,但是精力不足,无法将其全部精力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导致师资力量不完善,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当。

一些精品课程忽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出现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低下,无法将教学内容和相关技术有效联结起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融合,在精品课程设计中不会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利于精品课程的有效传播。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方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需要采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在制作、传播和日常维护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直接推动了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也增强了师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二)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初愿望,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名师交流,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相互交流,使其能力得到提高。精品课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三)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为教育培养一批特色人才。

精品课程要求注重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能够发挥对于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利于精品课程的广泛传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例如在“商务英语”的精品课程中,在进行商务交谈教学模块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公司商务外交的视频片段进行情境导入,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组扮演外宾和公司工作人员,营造氛围,使学生亲身体验商务谈判的情景和如何运用谈判技巧。精品教学,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特色人才。

(四)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一些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全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协调。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为了花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性,起到职业教育先进发达地区带动影响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均衡各高校、各专业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全面推进我国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精品课程主要是以精辟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教授主讲的人才支持,把握精品教材资源,以精湛的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教育效果。综合我国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精品课程必须以人为本,师生共建。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对教师而言,学校要为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注重内涵、生动展现。

精品课程的中心是内涵建设,内涵建设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好的教学素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完美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做成精品课程,提升精品课程的内涵,使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精品课程必须突出特色,建引结合。

精品课程的“精”要求课程建设具有无法比拟的特色,有特色才有亮点,而不是生搬硬套,与其他教学雷同。教师要注重精品课程教学特色的提炼,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避免教育的趋同。在开发精品课程时,要立足于全球教育行业,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为精品课程添加新的动力和有效元素。

(四)精品课程必须探究模式,体现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精品課程有效传播的因素。精品课程的教学开展模式应更加注重将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提高课程的互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品课程的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精讲和略讲相结合,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创建情境化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对人才的培养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一些名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内涵,突出教学特色,才能不断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23-26.

[2]莫美兰.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3]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4]孟庆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项国雄,梁蕊.高校开放式课程支撑体系的模块建设与运行质量分析——以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J].中国远程教育,2008(03):43-51,80.

[6]王雪引.浅议精品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8(01):136-137.

[7]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8]谢幼如.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07):28-31.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医学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及体会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