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灌输走向对话

2018-08-18周子琦王泽珺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儒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子琦 王泽珺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传播的广度和践行的深度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发展及我国社会思潮的变化。通过对儒家价值观传播的深度剖析,在扬弃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一种渠道:以儒家“修身”思想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以“社区文化”为重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 儒学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拥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于喚起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且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现象。同时,它又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未来国家文化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参考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势必能产生一种新意。

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意义

中国的文化,从古至今,可谓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维系着社会秩序的运行。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价值观所形成的社会政治和伦理规范,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孕育着民族精神,能够给中国民众提供安顿精神的文化家园。儒家思想注重尚和贵中的和谐思想、孝悌礼仪的交往理念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1],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可以契合,儒家的教育体系和内容,对于建立高效的传播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至今已有五六年的时间,虽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但是对于建设公民道德环境的重要任务来说,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价值观作为介于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的观念意识形态,其传播的过程不能过于“口号化”和“抽象化”,应当注意在百姓生活中普及,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在人民群众心中。应该说,灌输方式的宣传手段应当改进。所以,传播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应在文化和政治之间建立积极的互动,进行很好的沟通,才能平衡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2]。

二、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继承和发扬,逐步建构了一套以道德为根基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伦理常道的“仁”为出发点,最终归宿于现实的“礼”。其“仁”、“礼”思想在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另一方面,它代表着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儒学在长期发展中与封建帝制紧密结合,其本身就是依附于帝制才得以传播发展的[3]。在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讲学风气盛行,催生了“士绅”阶层的出现,“士绅”以培植、持守儒家的道德理想和精神气质为尚。他们因具备学士和教育而被社会所看重,成为传播儒学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因此具有较高的威望。士绅阶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仅力求以儒学思想改造社会,而且不断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发展儒学的新范式。从社会实践来看,以古代士绅阶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深入到社会基层进行实践,办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通过“讲礼法、明伦常、宣皇仁、正民俗”等教化活动,将儒学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人伦日用的基本规范[4]。

此外,依靠于官府设置的各种学校,是古代传播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些学校,儒家重要经典著作在社会上流行。通过兴建书院,建立讲堂,传播儒学并教化百姓。书院兼具教育和基层管理功能,同样成了化民成俗的场所,有些时期的书院还会举办祭祀活动,对读书的学生进行礼仪教化,一度成为社会的中心。为统一社会的文化心理,政府又设置了专掌教化的乡官以推动基层教化与学术传承。依靠集体的力量向民间传播儒学,使儒学逐渐成为“显学”,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这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教育,而且是教化的手段。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儒家思想的传播使得整个古代社会的价值观趋于一元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儒家所构想的社会是文明和秩序、道德和礼仪的社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树立的以道德基准为意识形态的旗帜,可资参照,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是创造出与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中国文化的理性认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春雨一样沁入人的心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认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其源头活水而言,它来源于现实,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生活。这就是说,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紧扣现实生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间充分融合。

传统文化的思想真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必要环节。因此,要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需要借鉴古代相关经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借用与百姓有关的日常语言和历史典故,使理论由深奥到通俗,为大众所掌握。在践行过程中,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得更有效,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为支撑,它只有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跟传统美德相承接,才会很好地被认同、被信服。推进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立足当代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和回答中国大众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众群体的支持,就会有魅力,进而产生社会共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2.儒家“修身”思想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赖以传承的基础。但是,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外因,不能只单纯强调外部教育的作用,修养也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最好方式。《大学》道:“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古代儒家育人的重要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与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可以契合,这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从个人修养层面来看,古代儒家育人的思想意在“修身”,目的是以“仁”为中心,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整合在一定的范围内,塑造和谐的道德风气。在当今社会,儒家传统育人思想对当社会主义公民的人格塑造仍然具有规范作用,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个人层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结合古代的修身思想,进行主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大众和传统文化三者相结合,传播才能更加有成效。

3.以“社区文化”为重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社区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着力点。在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以家族为为单位,并且每一个族都会选出一个族长带领家族的人去践行儒学的价值观,这便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渗透。同时,百姓的社会风俗大部分是在士绅阶层主导下,使得儒学的意识形态日益渗透入民间的日常生活中,促成了社会实践的儒学化趋势。现代社会绝大部分是以社区为单位的地缘关系,邻里之间都互相不认识,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传播,我们需要效仿古代儒家的做法,在小区设立“区长”,建立以“区长”为主导的社区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实践活动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深入社区群众心中。

四、结语

人类的知识、经验是有某种共通性的,正是由于这种共通性,前人的知识、经验对后人往往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是后人智慧的资源。就儒家传统而言,儒者倡导的仁义之德、礼法之数无疑更取决于社会对个人的规范、制约的意义。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借鉴儒家思想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以利于建构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房列曙,木华.中国文化史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明清吉安府士绅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儒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学交流在路上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