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

2018-08-18伊琪琪姚晶黄缘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体特征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伊琪琪 姚晶 黄缘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商务合同在商务往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翻译策略与风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与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其次归纳总结出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国际商务合同 文体特征 翻译策略

1.背景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需要签署的国际商务合同及相关的法律文书越来越多,商务英语的合理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商务合同作为典型的商务文书范本,尤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在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探究国际商务合同中的翻译策略,从而归纳总结出实现中外商务往来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翻译策略,以期协助语言学习者在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学习时,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商务文书的翻译,使语言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外商务交往。

2.国际商务合同

2.1国际商务合同的定义

2.1.1中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1.2英美法:强调判例法的作用,其合同法的理论主要是由法官创制和发展。

2.2合同的形式

广义的商务合同的格式包括:协议、订单、备忘录、确认书、协定书、合同。

2.3合同的语言特征

2.3.1词汇特征

a.古体词:古体词一般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出现,但是大量出现在商务合同和法律英语中,具有相当的严肃和正式性。例如,hereafter=after this,in the future 今后,此后。

b.外来语:商务合同英语中有大量专业术语源于拉丁语、法语,或者由词根派生或者合成而生,有利于精确表达意义。如,ad valorem duty (拉丁语)从价税,Force Majeure(法语)不可抗力等。

c.累赘词:合同中的这类词汇主要有:secret and confidential(保密), null and avoid(无效), terms and conditions (条款)等。

c.专业术语:商务合同英语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具有单义性、国际通用性,意义准确性。

d.同义词、近义词:为了避免诉讼律师利用词意差别钻空子,合同中时常使用大量同义词,由and获or连接,达到通过多个词语限制唯一词义和通过多个词语并列体现商务合同英语的严肃、正式。

e.模棱词:准确严谨是合同英语的特点,但是这不排除模糊语的使用,其区别于含糊不清,指的是词语范围的不确定性。模糊语的使用有助于使合同更加严密,拓宽范围,防止漏洞。

f.情态动词:合同中的情态动词shall, may, shall not不能随意使用,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执行,有的则表示强制含义。

2.3.2语句特征

a.多用陈述句

b.多用长句

c.平行

2.3.2语篇特征

A.篇幅特征。

a.大项目的英文合同往往都是鸿篇巨制。

b.英美国家实行判例法,大陆法系实行成文法。

c.英美国家推行高度司法自治,成文法大多仅作为参考。

B.结构特征

a.合同英语行文缜密而准确,历史悠久,深含法律文化底蕴。

b.一份完整的英文合同通常由四部分构成,即:标题(Title)、序言或前言(Recitals or Preamble)、正文条款(Body: Terms and Conditions)和结尾(Ending)。

C.逻辑特征。

a.英文合同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很强的规律性。

b.绝大多数合同选择遵从先例,采用先前法官所认可的语言和逻辑结构。

c.合同专业词汇和逻辑结构经过千百年的积累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很强的规律性。

2.4合同翻译遵循的原则

a.用词准确:商务翻译涉及众多商务知识概念,翻译合同时需准确把握相关商务知识,选用合适准确的词语,防止产生信息的偏差,造成经济损失。

b.译文完整:商务合同翻译需要保持译文的完整性,译者需要揣摩作者的意图,力求做到忠实原文。

c.用词规范:译者需要在翻译时用通顺、符合合同语言要求的词句,不可“自由发挥”或者擅自给译文增添文学色彩。

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况、具体原则、应用及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在翻译《圣经》时,慢慢发展出著名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其中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例如:“形式紧张起来了”,可译为:“Tension builds up.”(词汇对等);句法对等更复杂,涉及单复数、时态等;“他喝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人生需要一种境界”,可译为“Human life, it seems needs a placidity of mind. While others may be winning and dining, I am content with plain tea.”(篇章对等);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可译为“At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为了符合英语特征,增加了主语I(文体对等)。奈达认为意义最重要,形式则居于其次。其“动态对等”的原则,打破了固有的静态翻译的原则。其中,翻译形式的对等是指以原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其风格和特点;翻译内容的对等是指以读者为中心,使读者能以原语相同的环境下理解文本的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對应,可用适当的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实现动态对等。

现如今,功能对等理论应用范围十分之广泛,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应用这个理论研究个案,如一个文学翻译作品、一部影视作品,等等。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

4.1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合同翻译中的应用

奈达对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中强调读者能在与原语相同的环境下理解文本的含义,这就意味着在具体的翻译操作过程中,译者应不拘泥于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而是着眼于原文的意义与精神,使得目标语读者与原语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彼此。译者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的翻译方法进行操作,利用“动态对等”,打破固有的静态翻译的原则,使得译文“意思最大化”。

国际商务合同文本时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文字形式的记录,其翻译不同于文艺作品的翻译,一般不讲求文采、韵味、修辞等,它要求把“准确严谨”置于首位,在翻译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语时,一定要透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对原文的内容既不要歪曲,又不要随意增减。这里讲的“既不歪曲,也不增减”,绝不是讲求满足于字面上与原文的完全一致,而是指译文要准确完整地传达合同原件的精神实质。

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我们所追求的翻译效果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所强调的理想效果是一致的,即保证合同双方所接收的信息是一致的,并且双方对于合同原文的理解是相同的,否则合同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理论基础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4.2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策略

基于功能对等的理论原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准确地翻译好商务合同,就不需要过于迁就原文的句子结构和次序排列,而是跳出原来的框框,应用一些常见的基本技巧,使得合同译文更加通顺和规范。

4.2.1转译法

此类转换翻译法是指在翻译中,将源语中属于某种词性的词语翻译成目的语中属于另一种词性的词语的翻译方法,常见的有句子成分的转换和词性转换。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翻译时于有必要将原语中的某一成分转换为目的语中的另一成分。常见的有主语、宾语和表语的转化,译者应根据行文需要和上下文的连贯,灵活翻译。

(1)主语转化为谓语:原文的主语往往是动作性名词,且采用被动语态。

例:Partial shipments shall be permitted upon presentation of a clean set of shipping document.

译文:可以允许分批发货,但须提出一套清洁地装运单据。

(2)主语转化为宾语:原文中的主语往往是普通名词,且常为被动语态。

例:Should all or part of the Contract and its appendices be unable to be fulfilled owing to the fault of one party, the breaching party shall b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thus caused.

译文:由于一方过失,致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合同及其附件时,由过失方承担违约责任。

(3)宾语转换为主语:原文英文合同中的某些动词宾语,在逻辑上是应说明的主体,为使其突出和醒目,翻译时一般将其转换为汉语的主语。

例:Party A shall send twice its technical personnel to Party Bs factory for training,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participants shall not exceed 320.

译文:甲方的技术人员将分两批赴乙方工厂接受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不超过320人。

(4)宾语转化为谓语:如果原文的谓语动词不宜处理成汉语的谓语,原文的宾语是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则可将原文中的宾语转换为汉语的谓语。

例:The contractor shall perform the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of all equipment, machinery and materials including spare parts requi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t.

译文:承包人应进行检验,并检查建设工厂所需的一切设备、机械和材料,其中包括各种备用零部件。

(5)从句的转换:连词“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在翻译时有时要看成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

例:All disputes in connection with or in the execution of this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negotiations where no settlement can be reached, the disputes shall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译文:所有与合同有关,或者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均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应提交仲裁。

(6)连词的转换:“after”一词译成通常情况下译成“在……之后”,但在商务合同中译成“……之日起”,同样before在合同中也被译为“……后,才能……”。

例:After the Buyer receives the relative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Shipping Company, the Seller shall pay the Buyer within 20 days.

譯文:买方应从收到航运公司出具的相关单据之日起,20天内向卖方支付款项。

此外,还有各类词性之间的转换,如名词转化为动词、副词,形容词转化为副词、动词、名词等。

4.2.2增词法

增词是合同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其目的是使译文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语气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增词是增加原文虽无但有其义的词、词组或是句子。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1)因中英语言差异增词;

(2)因内容需要而增加解释性词语;

(3)因译文结构的需要,添加原文省略的词语。

例:US interest rates now depend greatly on the attitudes and actions of investors and policy makers in Japan.

译文:目前美国利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态度和行为。

4.2.3减词法

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翻译国际商务合同时如果一词不漏就会显得有些累赘、拖沓、冗杂甚至产生歧义,采取减词译法就可以使译文言简意赅。常见的减词法主要有:

(1)减去代词

例:We assure you of 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译文:我们保证立即处理此事。

(2)减去代词

例:Delivery must be effected within the time stated on the purchase order.

译文:必须在购货订单确定的时间内交货。

(3)减去介词短语

例:The price of the products should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pr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 should be fixed by the two parties at a level that will bring profit to both.

译文:产品价格应该根据国际市场由双方共同商定,须照顾到双方利益。

4.2.4长句的翻译

(1)顺序译法

顺序译法指按时间先后顺序、逻辑的先后顺序安排翻译。这种译法与汉语的表达顺序基本相同,译者完全可以递序而下。

例:The Buyer shall be entitled to send his inspectors at his own expense to the Sellers country to join in the Sellers representatives i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 the manufactures workshops.

译文:买方有权自行出资派遣检验人员到卖方国家,会同卖方代表一起在制造方的车间对设备和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和检测。

(2)逆序译法

又称为“倒置译法”,即从原文的后面译起,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

例:The Seller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lay of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 due to Force Majeure, which might occur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in the course of loading or transit.

译文:凡在制造或装船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致使卖方不能或推迟交货时,卖方不负责任。

(3)分译法

分译法就是将原文一个句子分成几个句子翻译,或者将其中某个较长的修饰成分单独翻译成一句或几句。

5.结语

国际商务合同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在进行翻译需要结合其文体特征寻求相应的翻译策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打破固有的静态对等,实现动态对等。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使用转译法、增词法、减词法等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加准确与规范,使得合同双方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的意思,促进国际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刘庆秋.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与翻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克兴.高级合同写作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林克敏.中英商务合同精选与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李冰梅.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合同翻译[J].吉林师范大学,2017.

[5]曲秀艳.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合同翻译探讨[J].佳木斯大学,2016.

[6]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马会娟.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多元化[J].中国翻译,2005(3):81-84.

[8]张长明,仲伟和.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J].语言与翻译,2005(03):44-48.

指导老师:吴彬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