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散文英译
2018-08-18杨娜
杨娜
摘 要:本文从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文本类型理论出发,着重对散文特点进行分析,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试图探析文本类型理论在散文这一文体的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散文英译;翻译策略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学家。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促使纽马克将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进行结合。他致力于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运用现代语言学来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其翻译理论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纽马克撰写了多部翻译理论著作,对国内外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翻译教程》一书中,纽马克从语言功能出发,针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将文本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出相对应的翻译方法,为国内外译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为繁荣译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以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研究对象,试图探析文本类型理论在散文文体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应用价值,以期能对散文翻译有所启示。
一、文本类型理论
(一)理论概述
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最初起源于功能语言学,它以语言的功能为基础来进行文本划分。早期文本分类的代表性人物当属德国功能语言学家布勒(Karl Bühler)。1934年,他以语言的功能为标准,将文本分为三类:表达类、表现类、感染类。1971年,基于布勒的语言学研究,德国功能派理论家莱斯(Katharina Resis)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文本类型理论,首次将文本类型理论引入翻译学,将文本分为四大类:表达型、信息型、操作型、视听型。
同样基于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纽马克从语言功能出发,把文本类型分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召唤功能、美学功能、应酬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其中前三类为语言的主要功能。他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详细阐释了不同文本的所属类型,并针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总结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
(二)表达型文本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提出对于译者从宏观上把握文体特征和采取总体翻译策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此理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源语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再根据文本特征确定文本功能,在进行翻译操作时应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本文不会一一讨论所有文本类型,仅就一般散文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即表达型文本进行简析,以求深层次探究文本类型理论在散文类文本中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为三大常见文本类型之一,表达型文本强调的是语言的表达功能。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讲话人,他用话语来表达情感,不考虑反应。其核心思想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同等重要。因此,这样的文本强调原作者的权威,不会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典型的表达型文本包括:1)严肃的文学作品,如抒情诗、小说和戏剧。2) 权威性言论,如权威的政治演说、法律文件、科技及哲学著作等。3) 自传、个人信函、散文等直抒胸臆的文本。
但是纽马克也指出,以上分类并不意味着每种文本类型单独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文本类型会同时具备多种功能,只是以其中一种功能为主,散文也是如此。虽然纽马克将其归为了表达型文本,但大多数散文也兼具信息传达和呼唤读者的功能。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译者应遵循以原作者为中心的原则,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努力重现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在《论散文》一文中这样形容散文:“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散文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一般取材广泛,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描写人物、托物抒情或者发表议论。“神不散”是指散文的立意需集中,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需为表达的主题服务。2)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常通过记叙及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其笔法灵活,情文并茂。一方面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情真意切。另一方面,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3)意境深远。散文一般注重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现出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散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散文的主要文本类型是表达型文本,因此,在翻译时必须做到重构原文内容、再现原文风格、传递原文美感。那么如何做到在忠实原文的同时,又能够保留其韵味,成了散文翻译最大的难点。
三、文本类型指导下的散文英译
(一)《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简介
《英譯中国现代散文选》是张培基先生的代表译著之一,精选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其中包括郭沫若、鲁迅、冰心、巴金等文学大家的作品。书中汇集了半个世纪以来张培基先生译苑辛勤耕耘的成果。此译著为中国学者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也为外国人研究“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鲜活的思想铺了一条近路。
该译著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如朱曼华教授曾在《中国翻译》评价道:“《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可成为让当代的西方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想脉搏的一面三棱镜或一本好教材”。在该译著中,随处可见张培基教授一丝不苟的译风,令人实属敬佩。其译文大多采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展现了出来,是不可多得的内容忠实、语言优美的译文。
(二)散文英译——语言把握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凝练、简洁优美,有时自由灵活,较口语化,有时富于诗情画意。在译者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深入了解背景知识,包括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习惯、原文的写作背景等。在翻译时,更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梁实秋的《养成好习惯》一文时,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案例1. 原文: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
译文:They wont get up till late morning on holidays and even oversleep on work days.
案例2. 原文: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译文:The story of Zu Ti rising at cockcrow to practise swordplay should be a good example for all men of resolve to learn from.
在案例1中,考虑到文化和表达习惯的差异,译者没有将“日上三竿”进行直译,而是采用了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的策略。因为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译者面对的是具体的文本,从源语到目标语的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过程,译者在翻译时应首先考虑译文读者反应,如按照原文字面意思直译,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读者恐怕很难理解原文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在案例2中,译者完整地保留了“闻鸡起舞”的意象,运用以语义翻译为主的翻译策略。值得一提的是,译者特意在此处加了脚注,解释了祖逖闻鸡起舞的文化内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原文中生动的形象保留下来,还可以将原文包含的文化内涵介绍给了外国读者,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正如纽马克所说: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技巧,针对不同种类的文本,译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图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三)散文英译——风格再现
杰出的散文家其语言风格都别具一格,如郭沫若的文章气势磅礴,朱自清的语言清新隽永,鲁迅散文的精练深邃。散文创作的生命在于风格的鲜明,散文翻译的关键在于风格的再现。只有对散文的语言风格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在翻译时对其内容把握得更加精准。风格上的忠实不仅体现在用词上,出色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原文信息,还要尽量展现原文的风格和韵味。以张培基先生翻译的巴金散文《海上日出》为例:
案例3. 原文: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译文:Sometimes, with thick layers of dark clouds hanging in the sky, the sun was hardly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But its radiance managed to show through the dark clouds to edge them with golden lace. Then, after gradually breaking through the tight encirclement, it came into full view and even dyed the dark clouds purple or scarlet.
從案例3可以看出,张培基先生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采用以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为辅的翻译策略。选词精准、讲究,符合英语行文。将原文的拟人化手法保留了下来,显得生动活泼。整体行文层层递进,主次分明,将原文的优美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读者也在不知不觉中与此情此景交融在一起了。
四、总结
尽管散文翻译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张培基先生的译著还是做到了忠实优美、传神达意,给译界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思考。实践证明,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对散文翻译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译者能够基于此理论在翻译时让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保留散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韵味。译路漫漫,译事虽艰,愿与各位译界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eter.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Resis, Katharina. 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M].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1989.
[4] Resi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1.
[5]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集》[M]. 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5.
[6] 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999。
[7] 朱曼华. 张培基教授译苑耕耘录[J]. 中国翻译,1996, ( 6): 35- 37.
[8] 朱曼华. 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喜读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J]. 中国翻译,2000(03):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