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国学知识有机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8-18王文华

考试周刊 2018年7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考实践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化,同时还包含了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中华特色民族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国学知识的意义、途径和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知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是承接、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阶段,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了解并且学好历史以及国学知识尤显必要,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国学知识与历史课堂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在课改不断推进,日益重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更新历史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课本内容的讲解方式、设计新颖的课堂教育情景等方式,有效地将国学知识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个人修养,重新塑造自我,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并且不断传承,弘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将国学知识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 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涌进我国,其中不乏一些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西方国家的腐朽文化和消极思想,这些思想和文化在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一味地热衷于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忽略了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逐渐的忘却了这些节日的丰富内涵。因此,有必要在历史课堂上融入有关国学的知识,让学生们重拾中华传统文化,重拾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从中感悟先辈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进而反省自身,不断纠正自身不足,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章节的过程中,可以搜索一些关于儒家的“孝”文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将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人格气节与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又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令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在潜移默化中,还可深刻理解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增强其对于历史认知的记忆。

(二)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现阶段,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老路上,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结果只是记住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等,并不能深入理解历史,因此造成了历史课程枯燥无味的错误看法。如果将国学知识融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让学生体会一种全新的课堂氛围,一定能加深其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理学大师程颐、程颢所推崇的主张时,若加入“程门立雪”的典故,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不忘先辈们谆谆教诲,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

二、 将国学知识有机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一) 搞好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师的国学知识储备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想要将中国传统的国学知识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首先就要努力搞好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国学知识讲座课,丰富其国学知识的储备,教师在平时多阅读一些国学书籍,为日后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分析历史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提前做好备课工作,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查找、整理与将要讲授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授孔子的教育主张之前,可以搜集一些孔子的“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教育名言,并充分了解其深刻含义,让学生阅读这些名言,进而掌握和巩固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尝试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自从实施新课标以来,教育部就开始注重学校教育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贯彻这种新理念,历史课的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单一,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好。所以,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努力將国学知识融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例如:学习唐诗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诗词接龙比赛,播放央视《诗词大会》,进而完成对于唐诗产生背景、流派等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在课前分组,布置讨论内容,选出代表,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学习效果。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蕴含历史风韵的名胜古迹,身临其境,体会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 积极创设相关情境,给学生带来古典文化的真实体验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多设置与国学相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将这些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一些历史文化的影片,例如:《孔子》,让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能够充分地巩固与拓展相关的知识内容,深刻体会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 结束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化,同时还包含了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中华特色民族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机融入国学知识的内容,必然为当代中学历史教育增色。

参考文献:

[1]张建明.从“懒”促教,以“懒”促养——观摩“学科素养与历史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公开课有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9).

[2]俞秀萍.素养时代,教师先行——有感于“学科素养与历史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9).

[3]龚光华.攀蜀道听课论史入蓉城自省思齐——“学科素养与历史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学习感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9).

作者简介:王文华,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湘潭市湘机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思考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