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教学法在文化概论课中的应用

2018-08-18金双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思维方式

金双平

摘 要:高校文化概论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关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够,大多是由于内容枯燥乏味、方法老套过时。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内在激励。在文化概论课中使用任务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动机,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文化概论 思维方式 价值系统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敦煌本《四分律》文献校勘研究(15YYB008)”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文化概论课是高校一门基础课,主要介绍中国五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涉及哲学思想、制度文化、风俗礼仪、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文化等,既有很强的民族性又有很高的思想性。通过文化概论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及所含元素,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目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正确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而整体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本应重视的一门课,甚至还有专家把它定位为人文类核心课程[1],但现状却令人担忧,学生的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觉得不实用,提不起兴趣。故而,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教学法简介

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学习内容、关注学习结果,客观上确实促进了学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纷纷将矛头指向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这一背景下,国外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让国内学者眼睛一亮,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任务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用于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变传统的关注结果为重视过程,把外语教学视为解决实际任务的一个过程,以任务为核心,并依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活动,使语言教学真实化[2]。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客体的实际感受,并以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培养表达、交际、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促进了学习者全面发展。国内学者最早也是用在外语教学中,后来其他学科也在尝试使用这一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文化概论课运用任务教学法的思考

任务教学法讲求实效,注重实际生活中需要,无形中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化概论这类学院气氛较浓的课程。文化,《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张岱年先生《中国文化概论》认为:“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3]两者都属于广义的“文化”,即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部分。与之相对的,还有狭义的“文化”,即排除物质层面的部分而专注于精神层面的活动及其结果。

文化博大精深,相应地,文化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也相当广泛。以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为例,该教材分为三编:上编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基础及其发展演变等;中编是主体部分,包括具体的文化形态:即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下编总括了中国文化的类型、特征、基本精神等。理论上,每一环节都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只是采用任务教学法对教学资源要求极为严格。广义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在为教学服务的条件、设施,还包括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条件、设施稍显老套,教师的理念和知识结构也不能很好地及时地更新。

在任务教学法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理念和知识结构的问题,要求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文化产生和演化的基础,又要了解经济政治背景等对文化的影响,要求教师既要熟悉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又要熟悉中国古代科科学艺术,既要熟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宗教文化,又要熟知中国中国文化的类型特点与基本精神。除了知识结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及时更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提倡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等教学方式,提倡基于任务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加快数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加快推进课程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求各教研室利用网络助教、助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很好地适应了秘书学专业的知识特性,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建构现代化的良好学习环境,形成“立体化”教学,加速了学生感知过程,加深理解,以真實的任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任务教学法在文化概论课中的运用举例

我们以戚继光的兵书为例,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即通过对兵书中记载的旗帜的探讨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等。这一任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搜集戚氏兵书中所有的旗帜;第二阶段,探讨旗帜的命名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第三阶段,分析旗帜的形制、图案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把握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念。

第一阶段学习任务不难完成。通过搜集发现以下旗帜:有以大小命名的小旗、中旗、大旗;有以颜色为区别特征从而加以命名的白旗、黄旗、黑旗、红旗、蓝旗、青旗;有以颜色及大小两者为区别特征的小黄旗、大红旗、大白旗、黄圆旗;有以其作用和目的加以命名的清道旗、巡视旗、押旗令旗(督阵旗)、金鼓旗、令旗、太平旗;有以旗帜安放的具体位置来命名的,如腰旗、门旗、角旗、五方旗、五方转光旗,其中“腰旗”插于腰间,“门旗”立于辕门,“角旗”置于阵角以标识方位,“五方旗”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方转光旗”用在中间将台,统帅指挥外表五方;有因旗面上绘制的图形或旗杆上的饰品而得名的,如六丁神旗、六甲神旗、二十八宿形旗、五方神旗、五方形旗、牙旗、五行旗、樵字旗,其中前五种都因绘制不同的神像而得名,“牙旗”旗杆上饰有象牙,“五行旗”五面分别绘有“金、木、水、火、土”五个字,“樵字旗”绘有“樵”字。

第二阶段学习任务难度稍大。通过探讨,可以得出:旗帜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直观整体、联想类比的思维方式整体和直观往往是联系在一起,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正是由于强调整体观念,于是特别崇尚直觉。”[4]旗帜命名中突出的特征是直觉,戚继光为了实用的目的,给旗帜命名时一目了然。简洁明了在具体操练及作战中才能发挥作用。按大小命名的“大旗、小旗”等,按颜色命名的“红旗、黑旗”等,按方位命名的“腰旗、门旗”等都是直观的、感性的。“五色旗、五方旗、五行旗”等都是整体的。可见,旗帜的命名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直观整体的思维方式,在对材料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类化,给人以整体感。

代兵家经常拿五色来表示五方、以五色来比附五行,五方有五方之色,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用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来表示,五行各照五行之色。唐代李靖《兵法》:“诸军将伍旗,各准方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黄,中央,土。”(清汪宗沂《卫公兵法辑本·部伍营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旗帜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联想、类比的思维方式。古人往往根据反映对象上的某些相似性,对事物加以粗略地分析、予以分类整理,并以此作为命名的依据。除了“五行旗”与“五方旗”外,“二十八宿旗”、“六甲神旗”等名称也都是古人联想类比的结果。

第三阶段任务难度更大,即探讨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念和价值系统。伦理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的认知活动和命名活动无不体现这一观念。中国古代旗帜的设置和命名也一样体现着封建伦理观念,从旗帜的大小就看得出来,如卷一:“每伍小旗一面,各随方色。每队中旗一面。”队是比伍大一级的单位,为了突显这一等级观念,戚氏在具体的行军或操练中就使用了中旗为队旗,小旗为伍旗。而腰旗的大小跟官衔级别刚好相反,即佩戴者级别越高所佩戴的旗帜尺寸就越小。详见《纪效新书》卷一:“主将腰旗,杆高一尺八寸、径三分、旗八寸、带五色接;中军腰旗,杆高三尺、径二分、旗一尺二寸、带长一尺五寸,随方色;把总腰旗,杆高三尺、径五分、旗一尺五寸,依方色;哨官腰旗,杆高四尺、径六分、旗方二尺,随方色。”腰旗是插在腰间的,越小越方便,因而级别越高,旗子的尺寸就越小。总之,旗帜的形制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突显了封建伦理纲常。

价值系统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的角度,对各种物质、精神現象和人们行为的评价。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认识有限,因而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观念是把世界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主要是天地神人,“中国古代许多仪式、宗教思想和行为的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种世界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5]这种沟通在古代主要是依赖巫术。除此之外,能沟通天地神人的就是旗帜。旗帜的设置往往也是为了沟通不同层次,《纪效新书》中的“六甲神旗”、“六丁神旗”就把天地神都结合起来了。这两种旗帜都绘有六位神将,“六甲”是六位供天帝驱使的阳神,与之相对应的,“六丁”则为六位供天帝驱使的阴神。其寓意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借助天神的力量来打败对方。书中的“二十八宿形旗”也是如此,拿天上的星宿来命名二十八幅旗帜,而旗帜上又绘有不同的神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旗帜图案的设置,力求把天地神人结合起来;古代军事家把旗帜看作沟通天与地、神与人的手段,而且还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来作战。可见,旗帜图案的设置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实用色彩,即希望神降福于自己。

三个阶段任务由易到难,不仅翻阅了戚氏的兵书,还掌握了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不难看出,任务教学法确实能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蔡世华.中国文化概论课的定位与教学视点[J].煤炭高等教育,2001.2

[2] 曾文雄.任务教学法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5.1

[3]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4]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208.

[5]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文物出版社,1986:4.

猜你喜欢

任务教学法思维方式
隐喻中窥见的中西方文化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探究任务教学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文秘英语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任务教学法在网站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