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看中国古建筑装饰文化翻译

2018-08-18黄倩若吴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目的论古建筑

黄倩若 吴涛

摘 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不同的建筑展示著不同国家的特色,建筑装饰作为各色建筑的点睛之笔,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建筑装饰文化,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还能体会到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因而建筑装饰文化的翻译是向世界展示本国特色的重要窗口。本文以《亳州花戏楼砖雕艺术文化解读》(中英文)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古建筑砖雕装饰艺术的文化解读及翻译。

关键词:目的论 古建筑 砖雕文化翻译

一、引言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不同的建筑彰显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色,丰富多样的建筑装饰也为各式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提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充满中国特色的砖雕艺术是一种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它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还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愿望诉求,传递着文字语言难以表达的深层文化特质。砖雕艺术因其取材便利、题材广泛,从宋代起便成了中国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普遍流行的建筑装饰,位于中国安徽省亳州市城北的花戏楼就因砖雕作品群规模大而集中,雕工技艺精湛,雕作画面精美、内容多样、文化蕴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唐利平,2014)。本文以《亳州花戏楼砖雕艺术文化解读》一书为例,选择该书第三部分《亳州花戏楼砖雕故事文化图解》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古建筑装饰文化之一——砖雕艺术文化的翻译。

二、花戏楼砖雕艺术文化

(一)花戏楼

亳州花戏楼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区城北关,原名“大关帝庙”,它是一座群体建筑,主要包括大关帝庙和戏楼,因由明清时代来自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商人所建,又称“山陕会馆”。馆内建有一座祭祀关羽的庙祠,因而初建时称“大关帝庙”,而之所以称之为“花戏楼”,主要是因为庙内有一座彩绘鲜艳、雕饰精美的戏楼,该戏楼以蕴含典故的精美砖雕和木雕闻名于世,因而后人以“花戏楼”传称至今。

(二)花戏楼砖雕的文化内涵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装饰艺术之一,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我国砖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融合了南北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在众多砖雕流派中,一般认为在中国南方发展最完善、成就最高的当属徽派砖雕。徽派砖雕即安徽徽州的砖雕,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郭子仪上寿》是其代表作,整幅砖雕作品中刻有42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每个人的表情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唐利平,2014)。花戏楼水磨砖雕不仅雕刻技艺精湛、画面精美绝伦,而且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容,其中最突出的是伦理文化,因而建筑主体部分的砖雕艺术作品均为颂扬伦理道德内容的戏文、故事和人物,如表现中华传统孝文化的《郭子仪上寿》《蟠桃孝母》;告诫世人要知恩图报的《甘露寺·拜乔国老》《衔环报恩》;表现中化文化中“九五之尊”封建等级制度的《龙腾致雨》《鱼龙漫衍》等。

三、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最初是由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的,他继承了卡特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一些思想,突破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翻译并非仅是原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具有一定目的的人类行为模式之一,译者作为沟通不同语言文化群体的桥梁, 其任务就是根据不同语篇的预期功能,结合目标读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弗米尔在翻译目的论中提出的三原则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目的论三原则与砖雕文化翻译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花戏楼砖雕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对砖雕文化进行翻译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目的论三原则对亳州花戏楼砖雕文化的翻译进行分析。

(一)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中的首要原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方式让译文在目标文化中发挥作用,以目标读者所希望的方式呈现,并以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例1:

原文:郭子仪上寿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唐朝。该砖雕图描绘了唐朝名将郭子仪六十大寿时,家人和朝廷官员们为他祝寿的盛况。 (《全家福·郭子仪上寿》)

译文:This picture shows a grand occasion of Guo ziyis 60th birthday in the Tang Dynasty.

分析:这句话是对砖雕内容的概括,原文用两个句子分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主题,如果按照中文句式进行字对字的翻译,译文会很繁琐,不利于外国游客理解,达不到向外国游客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作者将该句中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翻译,符合目的原则的要求。

例2:

原文:郭子仪(697-781年),唐朝大将……以武举累官至太守。因平安禄山有功,升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后封汾阳王。 (《全家福·郭子仪上寿》)

译文:Guo Ziyi (697-781), a general of the Tang Dynasty…He was promoted to a local official after passing military service exams, and then became a duke.

分析:同例1类似,该句内容为介绍郭子仪身份,外国游客只需了解祝寿时郭子仪官至汾阳王,关于他是如何一步步升官,内容涉及安史之乱以及各种中国古代官职,若对其进行翻译还需添加大量解释说明,这会影响外国游客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作者用duke来译汾阳王,采用了归化策略,更加便于外国游客理解原文内容,达到了传递信息的目的。

(二)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即接受者应该能够理解译文,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应有一定意义(Pochhacker 1995:34)。

例3:

原文:赤壁之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甘露寺·拜乔国老》)

译文:Before the War of Chibi, Liu Bei borrowed from Sun Quan the city of Jingzhou in Hubei Province to act in concert with Sun Quans army to defeat Caocao. But after the war, Liu Bei had no intention of giving it back…

分析: 原文中将“赤壁之战”一笔带过,若直接按照原文内容进行翻译,那么不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译文读者会很难理解译文内容,因此作者在翻译时对赤壁之战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介绍了刘备借荆州的原因,同时点出荆州属于现在的湖北省。这样一来,若译文读者对中国各省份有些了解,那么他就更容易理解这幅砖雕所表现的内容,也即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符合连贯原则的标准。不过笔者认为,此处有一点不足是译者在对赤壁之战的介绍中,一句话涉及刘备、孙权、曹操三个历史人物,对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

例4:

原文: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社会,万物的生长都要依靠风调雨顺,因此在古代中国,龙的形象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地位。(《龙腾致雨》)

译文:Dragon was highly valued in agricultural society because the survival of everything on Earth depends on timely rain.

分析:原文中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而译为英语时,因为英语习惯先陈述结果后分析原因,所以译者遵循英语表达习惯对语序进行了调整。这种译文更加贴近读者,在信息传递方面不会出现理解障碍,更加容易激发读者对译文内容的兴趣。

(三)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译文忠实性,它存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其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目的,对原文最大限度的忠实即达到语篇一致(张美芳,2005)。

例5:

原文: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为麟虫类之长。据说龙能兴风致雨以利万物,故为四灵之一。(《龙腾致雨》)

译文:According Chinese legend,dragon is a miraculous animal that can generate cloud and rain to benefit all the things on Earth and thus is acclaimed as the head of four animals with intelligence.

分析:原文中这句话是对“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的介绍,将译文与原文作对比可以看出,译者基本采取了忠于原文的翻译,只是在句子结构上把汉语的两句话用从句的形式合并为一句,但译文所包含的信息仍然与原文保持一致,是忠实于原文的翻译。

例6.原文:因此,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麒麟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的用意。人们称机灵的小男孩为“麒麟儿”,有称赞其聪明伶俐之意。(《麟吐玉书》)

译文:Therefo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kylin often appear in ornaments and decorations to bring people blessings. Sometimes people call clever boys “kylin kids”.

分析:对比本句的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看出,此句中无论是句子结构还是词语的选择都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即达到了语篇一致,因而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

五、结语

通过对花戏楼砖雕文化的介绍以及结合目的论对翻译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翻译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花戏楼砖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以清新质朴的风格、精良的刻工、深刻的内涵,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所表现的深刻哲理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也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用目的论对花戏楼砖雕艺术文化翻译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參考文献

[1] Pochhacker,Franz.“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ng: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Hermes,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5,14:31-53.

[2] Reiss Katharina,& Vermeer Hannks J.General Founda-

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M].Tubingen:Niemeyer,1984.

[3] 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159-161.

[4] 唐利平.亳州花戏楼砖雕艺术文化解读:英汉对照[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7.

[5] 张美芳,王克非,主译.诺德(Nord. C),著.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目的论古建筑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让古建筑保持原有样貌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