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生的焦虑及抑郁的影响
2018-08-17曾彦莹石绪亮
曾彦莹 石绪亮
【摘要】根据团体心理辅导理论,通过对中职生广泛性焦虑和抑郁的调查,开发设计中职生《职业素养》方案,对实验组从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抑郁水平显著下降,职业素养训练达到干预效果,提升中职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
【关键词】中职生 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素养
1 引言
随着我国中职学校的扩招,中职学生明显剧增。一方面,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尚不全面,且社会招聘也更偏重高学历,在职业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社会局限;另一方面,中职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服务意识薄弱,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不愿意从事体力工作。因此,注重生涯可持续发展,满足就业与升学需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发展为主体”的职业素养体系,尤为重要。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简言之,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两大方面。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让每一个中职生成为懂得经营自我的人,成为能设计、规范自己生涯的人;让每一个中职生真切感受职业文化,培养良好职业习惯,有效促进全面素质提升。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工作适应的助人过程。
群体动力学强调团体凝聚力和团体气氛,勒温认为群体作为一种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远大于孤立的个体。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观察学习和社会学习情境,班杜拉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结合,在团体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替代性结果,使个体获得新的行为反应,从而矫正原先的行为反应。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我治愈能力,罗杰斯认为在团体中营造创建真诚、共情氛围,无条件接纳和积极关注,使团体成员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伴有显著的躯体症状。抑郁障碍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症状,易导致功能损害及长期慢性的躯体伤害,自杀的风险也增高。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外研究起步比较早,实证研究也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中职生人职适应具有良好效果。但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干预的实践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为了发展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寻找一系列适合学生学情的实际可行、有效高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正是我们所需的。
2 研究对象及实施步骤
2.1 步骤一:前期调查
2.1.1 调查方法:
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和患者健康问卷(PHQ)进行施测。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可用于广泛性焦虑的筛查及症状严重度的评估,由7个项目组成,每个条目的分值设置为0-3分,总分范围0-21分,分为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四个等级。患者健康问卷(PHQ-9)基于DSM-IV的诊断标准而修订的关于抑郁的一个筛查表,每个条目的分值设置为0-3分,共有9个条目总分值27分,分为无抑郁、有抑郁症状、明显抑郁症状和重度抑郁四个等。
2.1.2 调查对象
对研究对象开展前期调查,在珠三角地区的一所中职学校中选取职一和职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手机在线测评的方式,共有1055人参加,根据作答时间,删除作答时间低于5分钟的被试后,共回收有效问卷977分,回收率为92.61%。其中男性446人,女性531人;独生子女302人,非独生子女675人;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有729人,乡镇的有85人,农村的有162人。调查结果发现,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得分上轻微偏高。有10.29%的学生存在有中度到重度的焦虑症状;有5.75%的同学存在中重度及重度的抑郁症状。
2.2 步骤二:实验设计
2.2.1 实验对象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选取6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包括职一级3个计算机班,2个电商班和1个动漫班,共160人。在3个实验班加入20课时的团体心理辅导,每主题2个课时,共10个主题。3个对照班按照原课程表上课。实验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调查,两次调查内容相同,采用SPSS18.。进行统计分析。
2.2.2 干预方案
根据团体心理辅导的热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四阶段”模式,结合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行为改变法等,设计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多个维度来发展职业素养,培养积极情绪,形成“学—思—行”一体化模式。
方案采用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法,每个方案均有相应任务来驱动,学生通过合作、竞争,来开展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体验式活动来建立成功感,提升自我效能。以“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重点是素养养成。任务设置以职业兴趣为导向,围绕职业素养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实现职场中的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情绪、积极投入和积极成就的干预目标。每一主题2课时,分十个主题,共20学时。学生营具体学习单元安排见表1。
3 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比较
干预实验采用2(组间变量:实验组、对照组)×2(组内变量:前测、后测)的两因素混合设计,在控制了被试年龄、健康状况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淆变量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间变量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167)=3.67,p=0.057,组内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167)=0.14,P=0.71,但组间与组内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F(1,167)=4.84,p=0.0290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前测阶段,实验组的抑郁得分与對照组并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均值=5.44,对照组均值=5.64,p=0.81);但在后测阶段,实验组的抑郁得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均值=3.38,对照组均值=5.48),表明经过职业素养的干预训练,实验组的抑郁症状出现了明显得下降趋势。详见图1。
干预实验采用2(组间变量:实验组、对照组)×2(组内变量:前测、后测)的两因素混合设计,在控制了被试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及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等混淆变量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间变量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167)=3.41,p=0.067,组内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167)=0.38,p=0.54,组间与组内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67)=0.001,p=0.97a结果表明,不论实验组还是控制组,焦虑症状均表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
3.2 学生对职业素养团体心理辅导的描述性比较
调查显示,在喜欢程度上,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分别是32.5%o和17.5%,越过半数同学表示喜欢,见表20在收获程度上,非常有收获和比较有收获分别是33.8%和31.3%,越过六成的同学表示有收获,见表30在增进自我了解、改善情绪、改善习惯和态度、促进入际关系、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职业兴趣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见表4。
4 讨论
结果可見,经过干预后,抑郁状况明显减轻。说明职业素养团体心理辅导在消极情绪的干预是有效的,具有显著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干预效果的出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在团体情境中,给予学生创造积极、信任的团体氛围,通过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团体成员在互动体中学习和改变,有助于职业素养的提升。团体成员能充分表达自我,有效调节情绪,有益于积极情绪的培养。中职生通过“组内合作——组内讨论——小组展示——组间竞争”,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信心得到显著提升,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场行为和职业发展等职业素养方面也明显提高、
5 建议
继续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为根本,对原来的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进行课程设计的调查,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校企合作、职业体验等,实现全程化生涯规划发展。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面,教师既有团体辅导技术,又有团体辅导经验,才能更高效。另外,在讨论分享时,学生既坦诚表达想法,教师又适当点拔和升华。在干预后定期回访,进一步跟进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开拓职业素养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永贺.对中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76-177.
[2]李婷婷,刘晓明.对普高生和中职生品格优势的纵向干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6,22(3):245-254.
[3]孙兵,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0(2).
[4]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7.
[5]田妹华.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谈中职业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2).
[6]樊富抿,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杨智辉,王建平.广泛性焦虑个体的短期团体认知行为干预[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
[8]卞崔冬,何筱衍等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09,10(5).
[9]龚顺强.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中职生入职适应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