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情境于教学,创互动式课堂

2018-08-17张亚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式情境创设

张亚宁

【摘要】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生活式、活动式和游戏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生活式;活动式;问题式

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来思考,可以分为故事式情境、活动式情境、生活式情境和问题式情境.

一、创建生活式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分数产生的必要,笔者创设了“郊游分餐”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小朋友所准备的物品(四个苹果,两瓶饮料和一个蛋糕),先平均分苹果和饮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平均分的方法很快地完成了任务.接下来让他们重点分一个蛋糕,学生根据经验想到平均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在这里,我有意识地突出分数产生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一半,让他们感悟数学在刻画客观世界时总是处在不断创造之中.

二、从游戏情境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知识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思考”.如在教学“间隔排列”时,我先和同学们做了一个“考考你的记忆力”的游戏:一次出示两组数:① 35,78,16,23,56,89,13,36;② 23,4,23,4,23,4,23,4.指名学生说说对这两组数的记忆情况.师:“为什么大家觉得第一组数不好记忆,而觉得第二组数好记忆呢?”生:“第一组数没有规律,而第二组数有规律……”这样设计不仅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巧妙地利用游戏将抽象的数学落实到符号中,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体会到了间隔排列的特征.

三、利用活动式情境,在活动中内化知识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現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如,在教学“小小商店”时,我让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作为商品(每人带2~3件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教师提问:“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并进行交流展示,并分别把物品摆放到相应柜台上.”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商店的商品要按类别进行摆放,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统计方法的机会.而分类摆放、检查的过程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顾客自主选购物品,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的买卖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这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并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曾令鹏,杨健辉.关注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广东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5(19):54-55,73.

[2]解迎春.小学数学基本思想的建构策略[J].小学数学教与学研究,2015(9):6-9.

猜你喜欢

问题式情境创设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问题式”教学法与提高税务培训成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