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08-17晁将伟
晁将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将对其生活及今后的就业情况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因为我国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仍处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的阶段,因此难免存在问题和不足。
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重视
虽然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要求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很多时候,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
很多学校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到教学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2.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师资队伍是任何教育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专业的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是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指导者,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离不开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的支撑。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极度缺乏,很多学校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些学校即使组建了专业的教师队伍,也是良荞不齐,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的是那些被课改“改”掉、经过简单培训的教师;有的是在大德育观指导下,一些德育教师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并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反而会因为不专业的教学而导致学生对此课程的轻视、厌倦和抵触。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灵活性
目前在一些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古板,不生动,缺少活力的问题。采用的教学方式多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辅以刻板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坐在座位上听,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压抑,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同时由于教师专业背景的缺乏,对于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局限于照本宣科,案例的讲解缺乏理论支持和现实分析,这样无法引起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不足,体验性不高,加之薄弱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能致使学生在独立处理一些自身心理危机时感到力不从心。
4.教育教学质量难以考核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考核,一般采用的多是与普通文化课程相同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掌握程度,无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对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无法让学生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特征以便更好地调整心态、完善自我。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全无体现。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依然是因为学校的不重视不作为所引起的。学校的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开设的前提,学校应认真研读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充分认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专门的学科形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自信心,改善师生交往的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2.培养专业教师人才,保证教学效果
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来看,关键在于解决师资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容不得马虎和敷衍,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因此,学校在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应首选那些教育观念新、态度积极、爱岗敬业、师生关系融洽、素质良好、自身心理健康的骨干教师来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任务。只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才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学校还可以吸收心理系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中等师范改制中大多数需改教其他专业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到中职学校任教,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职教师队伍。
3.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政策及财政许可范围内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加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小组讨论,情境演绎的形式,一方面创造一个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小游戏中也能理解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疏导方法,消除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惧怕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又能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生动形象的教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4.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进行选择和编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听懂、易掌握、有共鸣,以教育和警示学生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丰富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随堂测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问卷、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必须要深刻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多了解关注最新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案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較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