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8-08-17杨海龙
杨海龙
【摘要】初中数学不但是学生未来学习物理、化学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对学生所面临的中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中考大部分科目的学习基础问题,更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教师原因;学生原因
同样时间的成本付出,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这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产生学困生与学优生差距的根本原因.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未来更好的学习物理、化学等基础性课程将事半功倍.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决定了初中生未来中考的好坏,同时也考验着教师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和教学能力的高低.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从教师和学生等基本维度出发,对现实的教学困境进行分析,最终给出指导性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因素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准四个方面.
教师的职业道德因素是教师为人师表深度影响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关键.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教师,对于学困生与学优生都能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知识素养因素主要是指教师在具备丰富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更多的人文知识.这些素养能够指导学生将数学随时应用到生活中.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每名学生的特点,最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学生的把握能力以及自身的把握能力三个方面.无论是课堂节奏、组织管理等都需要教师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把握能力则表现在针对每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鼓励与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效能感.教师对于自身的把握能力,不但要表现在能够良好地控制学生和自身的情绪,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优点,引导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当教师表现出乐观、坚强、自信、愉快的心理健康特征时,必然地影響到学生以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完成数学学习.
(二)学生因素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生因素,主要表现在初中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初中生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初中生的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三个方面.
初中生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意志三个方面.
综合来看,初中生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整体受到家庭环境、教学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学生影响因素在数学课堂有效性方面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因势利导.
(三)教学环境因素
从教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来看,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构成上,物质环境主要决定了学生学习环境的优越性;精神环境则决定了学生学习精力投入的程度.因此,在各个学校物质环境有所不同的情况下,精神环境却有高度的相似性.主要包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够在学生中展开良性的竞争.从而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果的形成.
二、初中数学无效课堂的表现
(一)教学方面
以应试化教育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困生数学学习状况.因此,以数学成绩比较有效性,是对于班级部分学生的不公和忽视,应称之为无效课堂.单向的灌输形式是当前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简单地进行习题的巩固并不详细地追问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知识,也是无效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单向式灌输必然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反馈、不把握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恶性循环现象.
(二)学习方面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初中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学生没有能够适应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受青春叛逆期的影响,在课堂上学习有逆反心理表现;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生受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环境影响,学习意志力差.
三、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突出教师主导
终身学习不单纯是对学生的教诲,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培训,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多读书、采集信息,观察社会热点等,诸如此类的技能提升方法,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教师主导推动学生思想发展的有力素材.在职业道德表现方面,教师热爱学生是根本的职业道德表现,能够促进学生因为喜爱教师从而喜爱数学.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成为主导,在课堂上自然也就成为主导,从而将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随着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随意进行调度.在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平等对待学优生、学困生,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选择也是教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减少板书的过程,从而增加课堂观察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以此逐步实行数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有效性事半功倍.
(二)加强学生主体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智力因素科学发展规律.每名学生的个体条件不同,在教授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判断、分析的思维方法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按照发展心理学规律广泛应用启发、提问等方法,最终使各类别学生获得同步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贵安,陈秋丽,刘耿,醋燕妮.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7):41-44.
[2]廖静.基于课堂观察法提升教学效果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47-48.
[3]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的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2(1):61-72.